浓缩生长因子在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即刻种植中的成骨效果: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是克服萎缩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最有效的方法,且骨移植被认为是上颌窦提升成功的先决条件。富血小板血浆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已被用于加速新骨形成、再生和修复,但是浓缩生长因子对新骨形成的研究并不深入。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在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即刻种植中对骨缺损区的修复和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完成。40例上颌磨牙缺失、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为2-5 mm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浓缩生长因子组(n=20)和对照组(n=20),分别于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即刻,将浓缩生长因子+羟基磷灰石+自体骨或羟基磷灰石+自体骨种植体植于骨缺损区。于种植后1,3和6个月行X射线平片检查,判断种植区骨组织再生、骨修复效果,并以优良率作为评估标准;应用锥形束CT测量上颌窦骨缺损填充区骨皮质厚度,以反映骨质密度。研究方案已取得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书面批准,且符合世界医学会制订的《赫尔辛基宣言》,并已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304617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研究已于2016年完成。获得的研究结果:X射线平片显示,随访3和6个月时浓缩生长因子组种植体引导周围骨缺损中的骨组织再生效果较好,优于对照组(P<0.01),且6个月时优于3个月时。随访1,3,6个月时浓缩生长因子组骨种植区骨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浓缩生长因子可促进上颌窦侧壁开窗窦底提升即刻种植体种植后的新骨形成,加快骨结合。
其他文献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快速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其可以对不可培养的微生物进行监测,被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的研究。介绍了
背景:基于动物模型的药物筛选方案具有高花费、低有效性的缺点,开发各类型的微器官组织芯片作为药物初筛的方案应运而生。目的:总结了近年来微器官组织芯片领域的发展。方法:
背景:目前,有不少临床研究对比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但尚不能确定哪种方法更为优越,因此对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很有必要。目的:
本文介绍了时间离散且状态可数的Markov过程——马氏链,阐述了马氏链在教学满意度分析中的应用的基本思想。利用历年的教学满意度建立一个马氏链,构建转移概率矩阵,通过适当
罗布麻适宜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中种植,并可在含盐量0.5%以下的中度盐渍土中正常生长。探索了罗布麻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中种植的栽培技术措施,并制定了相应栽培技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