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非常轻视老人。一天,这位青年陪他爷爷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了一朵鲜花,说:“爷爷,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
  爷爷听罢,含笑不语。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他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颗,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如果青年人是鲜花,老年人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
  青年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
  爷爷哈哈大笑起来,说:“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
  [故事寓意] “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每个人都曾经年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成功之后享受成功。所以,不妨平和看待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过好每一个阶段,善待每一个阶段。只有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
  [老编沉思] 我们年轻人的“年轻”确实是令人羡慕的资本,但它是一笔一去不复返的财富,只有善待它,小心经营它,细心呵护它的人,才能收到丰厚的回报。只有懂得它的珍贵,不骄傲、不自大,踏踏实实做人,才有可能让它结出“成功”这枚诱人的果实。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呢?  一、在预习中培养质疑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指导学生质疑。  1.从“课文提示”处质疑  人教版初中课本教材中,每篇课文题目之下、正文之前都有一个方框,内容就是“课文提示”。课文提示大多是从课文内容、主题、写作特点、语言特点等方面对文章作概括性介绍,其内涵需要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才能体会。对于课文
[题型探微]  话题作文具有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发散性、行文的自主性、创新的导向性等特点,便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所以在今后的考场作文中将会占有一定的比重。为此,我们应给予话题作文足够的重视。  从目前情况看,话题作文的类型有:①直接式,即不出现任何材料或引言,直接给出“话题”及要求;②提示式,即在话题出现之前给出一段材料,对话题作一个说明或一个解释,其目的只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关键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作为教师,要多一些“爱心”,作为学生要多一些“决心”,师生双方都要有“恒心”。  —、指导自学方法  第一是多读。包括对一篇文章的多读多看,反复琢磨体会。叶圣陶说:“老师教课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所谓透彻理解课文,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词章节而通观全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本文,不宜舍本而他求。”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得其要
学生说话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大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说话能力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说话能力是语文素质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课堂是训练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说话能力的训练也不例外。  1.课前导入进行说话训练  在每节课前,教师要拨动学
中央电视台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以看点多、亮点多而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情关注和支持。高水平的策划、高水平的主持、高水平的演唱和高水平的点评共同构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精彩点评已成为许多观众收看青歌赛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些随手拈来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文化知识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淀的历史感悟和人生智慧,恰如其分地出现在即兴点评中,让人们在品尝了音乐这道大餐后,又品尝了文化思想这道大餐
一篇质量上乘的中考作文,不仅应该有好的内容、好的主题和好的结构,还应该有具有优美的语言。一般情况下,中考作文对语言的要求是“语言流畅,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一定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