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行为控制与行为管理的过程。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英语课堂张弛有度、意趣盎然;使教学流程呈现预定的、有序的最佳态势;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运用语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最关注、最易理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拼写单词比赛、听歌导入、故事导入、讲新闻导入、头脑风暴导入等。例如: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第一册课文Unit 10 Sports (体育运动),课文的重难点在于词汇多、语法少,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先在黑板上写上“Sports ”一词并播放关于运动的图片,让学生尽可能想出与“Sports”有关的词、短语、谚语、句子,这就在学生的大脑中创设了“运动”的场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成功为学生制造了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争先恐后地列出与“Sports”有关的知识,连一些喜欢运动但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使劲搜索记忆,说出几个单词或简单句子。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英语知识并不呆板枯燥,而是情趣盎然,与运动本身一样有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也得到了深化。
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讲求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声情并茂的讲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活动处于教师的灵活掌控中。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保证语言清晰、语速适当,提高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
二、变换手段,“拴”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就是指灵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摆脱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
其次,教师应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灵活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持久的学习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稳定,且学习热情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手段,才能对英语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
三、创设课外语言环境,调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创设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外英语环境中要带头说,无论在校园里还是在课堂外,教师应主动用最简单的英语与学生打招呼,如“What can I do for you?”“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your hand?”“What’s wrong with your leg?”“Thank you.”等等。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创设的“英语角”,鼓励学生经常用英语进行交流;还可以举行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至少学会唱一首英语歌曲。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觉得有亲和力,他们害羞的心理得到了修正,到了英语课上也能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虽说讲得不太标准,但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天长日久,使学生说英语完全没有约束,全然改变死板的语法教学。
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改变,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3]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中学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陈小菊(1964— ),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一、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运用语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最关注、最易理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拼写单词比赛、听歌导入、故事导入、讲新闻导入、头脑风暴导入等。例如: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第一册课文Unit 10 Sports (体育运动),课文的重难点在于词汇多、语法少,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先在黑板上写上“Sports ”一词并播放关于运动的图片,让学生尽可能想出与“Sports”有关的词、短语、谚语、句子,这就在学生的大脑中创设了“运动”的场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成功为学生制造了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争先恐后地列出与“Sports”有关的知识,连一些喜欢运动但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使劲搜索记忆,说出几个单词或简单句子。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英语知识并不呆板枯燥,而是情趣盎然,与运动本身一样有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也得到了深化。
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讲求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声情并茂的讲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活动处于教师的灵活掌控中。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保证语言清晰、语速适当,提高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
二、变换手段,“拴”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就是指灵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摆脱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
其次,教师应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灵活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持久的学习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稳定,且学习热情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手段,才能对英语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
三、创设课外语言环境,调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创设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外英语环境中要带头说,无论在校园里还是在课堂外,教师应主动用最简单的英语与学生打招呼,如“What can I do for you?”“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your hand?”“What’s wrong with your leg?”“Thank you.”等等。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创设的“英语角”,鼓励学生经常用英语进行交流;还可以举行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至少学会唱一首英语歌曲。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觉得有亲和力,他们害羞的心理得到了修正,到了英语课上也能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虽说讲得不太标准,但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天长日久,使学生说英语完全没有约束,全然改变死板的语法教学。
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改变,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3]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中学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陈小菊(1964— ),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