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唐五代诗格中“势”论的诸问题

来源 :文史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势”的含义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尤其是被兵家借用为兵法概念,即兵“形势”和兵“技巧”以后,遂进而影响到东汉以后的书论,意谓字体的形状和结体的态势;影响到文论,即指文章的风格。至唐王昌龄撰为《诗格》,提出“十七势”等诗学概念,则谓诗歌创作中的运思和意脉的流转变化。至于皎然《诗式》、齐己《风骚旨格》、僧神或《诗格》等,虽借用禅宗话头,巧立名目,然其所谓“势”论,也大抵与王昌龄相近,而与禅学中的“势”并无深层关系。
其他文献
《文心雕龙·丽辞》曾举出《周易》中的几种对偶方式,其中一种被称之为“宛转相承”,实际上就是多层(三层以上)对偶相连续,而每层对偶的上下联分别依次相承接、相对应。这种方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引入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在语文课堂上过分夸大电教手段的作用,单纯追求教学形式的现代化,致使本来颇具积极意义的多
在数控落地镗铣床的基础上改造的专用机床,针对专用机床的滑枕因工作伸出自重产生的变形问题,设计一种经济实用的辅助支撑结构,用来补偿滑枕的变形问题。
在西方,很早就有人称中国民间存在的各种名目的信仰结合体(以下称“教门”)为secret sect。19世纪末,以济南为中心进行传教活动的詹姆士(F.H.James)在上海召开的新教传教土大会上报告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及其与弟子时人的问答,解读时宜把语录意义与语录存在的具体语境、涉及的特定对象联系起来;假如脱离具体境况纯粹作形而上的认识,就不免有断章取义之嫌
新近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多薪》一篇简一“兄及弟淇,鲜我二人”中的“淇”应读作“綦”,通“紧(殴)”,而“淇鲜”当为“鲜淇”的误倒。从文献中看,墨予以“长松、文梓”作为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