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作为衡量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在我国的十五的城市中陆续开工建设和运营,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走上了轨道交通发展的快行线,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北京地铁的工作着重点由“战备型”转向“运营型”,确立了以运营为中心、为运营服务、为广大乘客服务的方向。三十年来,地铁从小到大,从一条线路发展到八条线路,从传统的人工作业到今天的高科技、专业化模式都在阐释着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巨大时空变迁。
北京地铁目前运营线路共有八条,分别是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线、5号线、奥运支线、10号线(一期)、机场线,运营总里程达到200公里。在建线路共有7条,包括4号线、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亦庄线和大兴线。7号线和14号线确定将在年底开工,另外,今年力争开工15号线和房山线。从明年起到2015年,北京将争取一年开通一条地铁线路。至此,北京市在建线路总长度达到207公里。
二、数据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北京市统计年鉴》及各条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基础数据,采用60年代以来北京市交通旅游图作为底图,进行拼接后进行扫描,用GIs软件进行矢量化处理。在数据的处理上保证了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从北京市轨道交通的范围扩张及走向两个方面分析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变化。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地铁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行线,本文将结合已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将重点从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规划线网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分析。
三、时空格局
3、1 北京地铁发展概况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芫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1950年代末期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后,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以作为平战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北京地铁首先开工,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戌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填埋法施工。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L日建成通车。根据预计,北京地铁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
由于属于战备工程,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及乘坐。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贯通后,这条轨道线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铁道。
继地铁一号线之后, 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北京又先后建成开通了多条地铁线路:1987年12月24日2号线开通;2000年6月28日“复八线”与1号线全线贯通。进入新世纪,北京地铁驶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2003年1月30日13号线全线通车;2003年12月27日八通线实现了与1号线换乘;2007年10月7日5号线开通运营。奥运会的筹办给北京轨道交通建设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奥运会的配套工程, 地铁奥运支线、10号线(一期)、机场线三条线同时于2008年7月19日开通,三条新线同时通车,这在北京地铁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至此, 北京已有长度达200公里、设有123个车站的八条地铁线路同时运行, 北京地铁由此进入网络化运行的新阶段。
规划中的北京地铁, 呈“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网络化格局, 2009年开通4号线, 2012年运营里程长达420公里,2015年达561公里,届时贯穿京城东西南北的地铁将全线贯通。作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交通大动脉,北京地铁在为缓解首都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促进首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必将以其风格迥异的建筑特色成为北京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本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7条,包括4号线、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亦庄线和大兴线。7号线和14号线确定将在年底开工,另外,今年力争开工15号线和房山线。从明年起到2015年,北京将争取一年开通一条地铁线路。
3.2 北京地铁发展的三个时期
3.2.1 从无到有的第一个时期
30多年前,全国只有首都北京有地铁,当时,是以战备运输为目的而修建的。全线长度只有20公里,车辆120辆。列车有两种车型。一种是Dk2型车,是我国第一代自行研制的地铁车即凸轮变阻车,车厢每侧设3对风动拉门,座椅为1+2形式横向排列,车厢内为日光灯照明,车厢顶设2排自然通风道,4辆车编组运行。这批车是填补了我国地铁列车设计制造空白的第一批车,使首都北京地铁从无到有。另一种D K3型车,在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DK3型较DK2型车有较大改进,从车辆设计上开始向乘客运送服务方面转变。
3.2.2 从战备型到运营型的第二个时期
改革开放后,北京地铁二号线的开通运营标志着地铁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车辆的设计理念也向提高乘客的舒适度方向转变,在80年代中后期投入运行了DKl6型车,90年代中期,新型宽体DK20型车在北京地铁投入使用,显著提高了地铁的运量,提高了地铁的可靠性和安全。
四、结论与展望
改革开放30年中,北京地铁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功能、技术、投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社会、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地铁的时空变化,作为全国第一个建设地铁的城市,北京地铁经过30多年的积累和总结,既有自身的优势又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北京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在不断总结经验、分析提高、借鉴完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新路,推动北极国内地铁建设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郭春安.北京中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城市交通,2004(1)
[3]徐循初.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历程的管见叨.城市规划学刊,2005,(06)
[3]北京市轨道交通首都国际机场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2004.12
作者简介:
宋鹏(1984—),男,硕士研究生,[email protected],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
李瑶瑶(1983一),女,江苏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email protected]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作为衡量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在我国的十五的城市中陆续开工建设和运营,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走上了轨道交通发展的快行线,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北京地铁的工作着重点由“战备型”转向“运营型”,确立了以运营为中心、为运营服务、为广大乘客服务的方向。三十年来,地铁从小到大,从一条线路发展到八条线路,从传统的人工作业到今天的高科技、专业化模式都在阐释着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巨大时空变迁。
北京地铁目前运营线路共有八条,分别是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线、5号线、奥运支线、10号线(一期)、机场线,运营总里程达到200公里。在建线路共有7条,包括4号线、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亦庄线和大兴线。7号线和14号线确定将在年底开工,另外,今年力争开工15号线和房山线。从明年起到2015年,北京将争取一年开通一条地铁线路。至此,北京市在建线路总长度达到207公里。
二、数据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北京市统计年鉴》及各条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基础数据,采用60年代以来北京市交通旅游图作为底图,进行拼接后进行扫描,用GIs软件进行矢量化处理。在数据的处理上保证了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从北京市轨道交通的范围扩张及走向两个方面分析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变化。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地铁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行线,本文将结合已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将重点从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规划线网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分析。
三、时空格局
3、1 北京地铁发展概况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芫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1950年代末期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后,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以作为平战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北京地铁首先开工,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戌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填埋法施工。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L日建成通车。根据预计,北京地铁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
由于属于战备工程,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及乘坐。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贯通后,这条轨道线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铁道。
继地铁一号线之后, 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北京又先后建成开通了多条地铁线路:1987年12月24日2号线开通;2000年6月28日“复八线”与1号线全线贯通。进入新世纪,北京地铁驶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2003年1月30日13号线全线通车;2003年12月27日八通线实现了与1号线换乘;2007年10月7日5号线开通运营。奥运会的筹办给北京轨道交通建设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奥运会的配套工程, 地铁奥运支线、10号线(一期)、机场线三条线同时于2008年7月19日开通,三条新线同时通车,这在北京地铁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至此, 北京已有长度达200公里、设有123个车站的八条地铁线路同时运行, 北京地铁由此进入网络化运行的新阶段。
规划中的北京地铁, 呈“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网络化格局, 2009年开通4号线, 2012年运营里程长达420公里,2015年达561公里,届时贯穿京城东西南北的地铁将全线贯通。作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交通大动脉,北京地铁在为缓解首都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促进首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必将以其风格迥异的建筑特色成为北京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本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7条,包括4号线、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亦庄线和大兴线。7号线和14号线确定将在年底开工,另外,今年力争开工15号线和房山线。从明年起到2015年,北京将争取一年开通一条地铁线路。
3.2 北京地铁发展的三个时期
3.2.1 从无到有的第一个时期
30多年前,全国只有首都北京有地铁,当时,是以战备运输为目的而修建的。全线长度只有20公里,车辆120辆。列车有两种车型。一种是Dk2型车,是我国第一代自行研制的地铁车即凸轮变阻车,车厢每侧设3对风动拉门,座椅为1+2形式横向排列,车厢内为日光灯照明,车厢顶设2排自然通风道,4辆车编组运行。这批车是填补了我国地铁列车设计制造空白的第一批车,使首都北京地铁从无到有。另一种D K3型车,在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DK3型较DK2型车有较大改进,从车辆设计上开始向乘客运送服务方面转变。
3.2.2 从战备型到运营型的第二个时期
改革开放后,北京地铁二号线的开通运营标志着地铁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车辆的设计理念也向提高乘客的舒适度方向转变,在80年代中后期投入运行了DKl6型车,90年代中期,新型宽体DK20型车在北京地铁投入使用,显著提高了地铁的运量,提高了地铁的可靠性和安全。
四、结论与展望
改革开放30年中,北京地铁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功能、技术、投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社会、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地铁的时空变化,作为全国第一个建设地铁的城市,北京地铁经过30多年的积累和总结,既有自身的优势又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北京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在不断总结经验、分析提高、借鉴完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新路,推动北极国内地铁建设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郭春安.北京中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城市交通,2004(1)
[3]徐循初.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历程的管见叨.城市规划学刊,2005,(06)
[3]北京市轨道交通首都国际机场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2004.12
作者简介:
宋鹏(1984—),男,硕士研究生,[email protected],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
李瑶瑶(1983一),女,江苏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