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也许暗藏疾病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春困秋乏。但是,你可千万别不拿“春困”当回事,如果你整天都是昏昏欲睡的,那则很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讯号:也许你生病了。
  
  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刚一进入春天,唐先生就开始“春困”了,经常是开着车子就困得不行了,只能把车停在一边,眯上一觉。那天中午,唐先生跟同事打扑克,可打着打着,就在同事想着该出什么牌的时候,唐先生竟然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起初同事以为他在开玩笑,可叫了几声后才发现,唐先生是真的睡着了。过后,唐先生跟同事解释说,自己就是“春困”得太厉害了。同事却提醒他,还是到医院去看看吧,春困也没有这样的啊。经医院检查,唐先生的“春困”原来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患者睡觉时都喜欢打呼噜,呼噜声时高时低,时重时轻。有时,呼噜声突然停止,1秒,2秒,甚至几十秒没有声音,那么就是呼吸暂停了。由于睡眠时咽腔部位会经常性地被阻塞,出现呼吸暂停,肺部得不到充足的新鲜空气而缺氧,导致大脑始终处在浅睡眠状态。貌似睡着了,实际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睡眠质量很差。因为晚上一直没休息好,白天自然就犯困。
  像唐先生这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重症病人,最好不要再开车,而且要去做睡眠治疗。
  
  老人总瞌睡警惕心脏病
  
  一般人年轻时总感觉不够睡,而到了中老年以后,睡眠时间会明显减少,有时甚至彻夜难眠。然而,一些老年人不是睡不着,而是睡不够似的,白天老犯困,总是打瞌睡。有关研究表明,这或许是心脏病的讯号。
  患心脏病的老人为什么容易犯困呢?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由于脑细胞活动量大,因此需要充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要把它泵出血液的1/5供给脑组织,在紧张工作时对氧和营养物的需要量更多。而心脏完成这一特殊功能,也得依赖人身体有两大血液循环。其中肺循环可以使得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在肺内获得充足的氧气,并通过心脏的搏出流回动脉血管,而体循环则可以促使动脉血向组织和脏器流动,以保证它们新陈代谢的需要。当心脏出现疾患时,上述的两大血液循环都将受到影响,氧的交换和脏器的血液灌注就会出现障碍,其中大脑对此最为敏感,它的能量和氧供不足直接影响到大脑的功能状态,使人昏昏欲睡,精力不济。
  因此,白天经常犯困、总爱“打瞌睡”的老年人,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检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伤及心阳才嗜睡
  
  虽然春天的确会让人感觉困倦,但过度的“春困”一定是有问题的。中医认为,嗜睡的老人多因年老体衰、肾阳不足,使脾肾阳气俱虚,阴寒偏胜,伤及心阳而造成。
  脾虚湿重型:这类人不是真的想睡觉,只是因为脾虚会让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送不到肌肉筋骨,肌肉缺乏精微物质的营养而乏力,当全身肌肉都没什么力气的时候,人自然会昏昏欲睡。
  阳气虚衰型:阳气虚衰型的中老年嗜睡患者较多。这类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不爱说话、多汗。这些症状都是因为人体内阳气不足,阳气于人体而言是一种能维持各项机能活动、令人精神振奋的物质,缺乏了阳气,人就像缺少了“健康支柱”,会变得萎靡不振、恹恹欲睡。
  很多中老年人不在意嗜睡的存在,认为是正常现象或无关痛痒的小病,其实不然。若出现长期嗜睡情况,更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从点滴做起,预防嗜睡的发生。如每天睡眠不要超过10个小时;午睡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而且饭前午睡效果更好;晨练后不要养成睡“回笼觉”的习惯。另外,中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受寒,着凉必定损伤阳气,阳气亏虚则容易嗜睡。
  
  “微瞌睡”最好打个盹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休息不好,或是特别疲惫时,一整天都会感觉头昏沉沉的。那其实是我们的脑细胞在“眨眼”,科学家将其称为“微瞌睡”状态。
  所谓“微瞌睡”状态,就是虽然我们还是清醒的,并且还在活动,但我们大脑中的小部分区域却进入了睡眠状态。一般被剥夺睡眠的时间越长,就有越多的脑细胞开始“打瞌睡”。而这部分“打瞌睡”的脑神经细胞,处在短暂的活跃和短暂的静止相互交替的状态,就像人在眨眼一样。
  研究证明,“微瞌睡”状态会影响注意力和灵敏度,很容易出现失误,尤其对于从事高警觉或高危险工作的人,就更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所以,一旦出现“微瞌睡”状态,最好还是让自己先打个盹。
其他文献
【家有秘方】 从1998年起,我因老花眼视物不清,后经友人介绍,从2005年3月开始,每日上午取白菊花、枸杞各5克,开水冲泡当茶饮,服了半个月就见效了,坚持服用了3个多月后,我不戴老花镜也可以看书、写字了。重庆读者:李长辉  【点评】 中医认为,老花眼主要是由于脾胃肝肾的自然衰老,脏腑精气不能上输营养目瞳所致。  枸杞子为补益肝肾的要药,能明目;菊花可清肝明目。两者配合在一起,一清一补,标本兼顾,
前段时间,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单位共同发布了“新二十四孝”行为标准,内容很细,诸如“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亲自给父母做饭”、 “教父母学会上网”、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等等,几乎涵盖了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细细看来,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没有纳入其中,这就是古人一直教导我们的“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不知医者为不孝”。  实际上,旧二十四孝也罢、新
年近七旬的吴大妈最近苦不堪言。只要走路时间稍长一点,脚就像针刺一样疼得要命。吴大妈就纳闷儿了,脚既没磕着也没碰到,也不红不肿,到底是为啥呢?  专家提示,老年人脚痛的病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老年人应及时查明病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    生理性原因,选双好鞋来缓解    辽宁省人民医院骨外二科主治医师吴峰说,人的脚和全身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平时走
外国学者Doll和Peto在《癌症的原因》一书中明确提出:“在因癌症而死亡的美国人中,约有35%与膳食(不合理)有关。”    【主持人】 连续两期谈论食管癌、大肠癌的调治,以及肿瘤患者食用补品的注意问题,这期我们换个话题——如何从饮食角度预防癌症。这也是很多读者关心、并来信、来电话,想请您讲解的话题。  【何教授】 这个题目还是有点大。肿瘤是一个起因非常复杂的疾病,不仅有遗传、行为、心理、环境等
秋千,有“千秋”之意,原是祝寿用的,以喻长寿,后来有了新意,形容这项活动包括着万千变化之象的特点。明清时期,荡秋千之风在民间尤为普及,并且开始由形式简单的女性、儿童运动逐渐向形式复杂的全民运动演变。农历三月设秋千,是为养阳,古人把秋千运动与身体健康联系在了一起。  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它除了普通运动所具有的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活动筋骨关节、激发生命活力等功能外,还具有锻炼感觉平衡
在血脂的化验单上,总胆固醇(CHO)参考范围往往是“<5.1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是“<3.12”(注:单位均为毫摩尔/升)。不过,你千万不要因自己的指标没有超过这个范围而掉以轻心,因为每个人的血脂达标值不尽相同。胆固醇管理的水平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  目前,能反映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血脂指标主要就是四项,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
今年26岁的晓林,最近感觉身体很不舒服,月经量越来越多,面色越来越苍白,人也越来越没精神。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自己患上了多发性子宫肌瘤。医生告诉她,最大的子宫肌瘤直径达到6厘米,最小的也有2厘米。晓林的父母怎么也想不明白,孩子年纪轻轻,怎么就得上了这种病?     发病率趋于年轻化     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英焕春介绍,目前子宫肌瘤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二十多岁、
古人说,哀大莫过心死。可见心患了病,是件大事情。所以《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是群龙之首,就好比下象棋一样,车、马、炮再多,老帅被吃掉就输定了。而夏季,正是一个养心的季节。    出汗如同“呕心沥血”  有句中医俗语叫“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一年四季养脾胃。”之所以要在夏季养心,是因为夏季是一个消耗的季节,俗话说冬储夏耗。那么,夏天消耗的正是我们的心阳和心阴。  一方面夏季人体皮肤
冬季是阳气潜藏的时节,而肾为“人体阴阳之根”,故冬季正是养护肾脏的最佳时期。  三招识别肾阴虚  【本刊记者】 上期《冬季温补肾阳的“吉祥三宝”》刊登后,反响强烈。本期,请您再为我们讲讲肾阴虚的人冬季该如何养肾。  【武医师】 在谈养肾要领之前,大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肾阴虚。其实,肾阴虚很好判断。  它的识别要点是:潮热盗汗,牙齿松动,手心发热、腰酸腿软、口渴多饮,饮不解渴、眩晕耳鸣、遗精阳痿、毛发
近些年,很多专家都在大谈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有些人则经常在一些场合推荐某种“健康食物”,还有一些搞营养学的人,经常推出一些健康食物排行榜,人们看到这些上了榜的食物经常被冠以“最有营养食物”、“最佳食物”、“最健康食物”等等美名,似乎人们只有专吃这些食物才能获得健康。那么,这些营养排名究竟有多大价值,对人们正确饮食究竟能有多大指导意义?  营养决定“生死存亡”  在分析问题之前,我们还是要强调一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