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书籍的动态设计是指书在被阅读的时候,读者从看见书拿到手里再翻开书籍欣赏其内容,这一行为使读者与书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动态艺术。书动态设计的引导方式让读者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这种人与书之间的默契,展现了书籍特有的动态艺术魅力。
关键词:书籍 设计 动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书籍是传承人类智慧的物质载体,而书籍设计师是赋予书籍生命的人之一。虽然他不能改变书中的文字,但可以使书籍的内容更好地呈现给读者,读者可以看到其更加完美和精彩的表演。如果说书籍的作者书写出了内容,那么书籍设计师则是赋予这个内容一个完美的表现形式。好的表现形式,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其丰富生动的表情,既满足了读者精神的需求,也满足了读者视觉的愉悦。所以,书籍设计师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视觉艺术的工程师。
一 静态书籍设计的动态设计
书就像是电彰,读者要通过手和眼睛参与完成影片的播放。书就是建筑,有着自已的结构与空间,读者打开封面就可以进入到书籍中参观。书更像是产品,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人机关系,所谓好的产品就是一个使用起来方便、舒服、愉悦的产品。这是一个读者必须参与的动态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设计者就是书籍设计师。
什么是动态设计呢?如果说书是盛放信息的容器,那么书籍的动态设计就是设计如何从容器中获得信息的一个过程。既然书是活的,那么图书在阅读中如何去“动”,就是动态设计的核心所在。书籍在阅读时的“动’是书籍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书籍的”动”,可以从书籍的结构、开本的大小、材质使用、版面编排、图形设计和装订方式等各个方面去设计。例如,书籍的装订方式可以进行设计,它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动态。传统的经折装,在一折一折打开的过程中既是连续的,也是独立的,即有变化,又增强了阅读的连续生。
线装书每页相对更为独立,利用页面前后排列的关系形成明确的阅读秩序。书籍设计中好的动态设计应该航行中的灯塔引领着读者的阅读过程。读者注意到的不是这一过程的巧妙而是这一过程带来的知识享受。动态设计都有较强的目的性,真正能引导读者按照预定的设计去进行才算是成功的设计。
二 书籍动态设计的引导作用
设计一座建筑,要根据使用目的设计人在建筑中的活动路线和行为方式,同样的道理,书籍设计要设计的内容就是让阅读者接受信息的动态过程和阅读状态。动态设计对读者的引导主要靠书籍的结构和平面设计语言两方面。书籍的结构通常决定阅读的基本程序。读者最常见的结构即为一侧装订的方式如骑马订、锁线装、无线胶装等方式。在这种常见的结构下,阅读秩序很容易把握,因为读者有着固定平稳的阅读顺序。但是,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有丰富的变化。为了改变单调的节奏,有的书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在左侧装订,而后面的部分则在右侧装订,阅读的时候就产生了与同侧装订不一样的感受。还有的书籍在同侧装订的情况下,改变页面的尺寸,页面的大小不同、形状的变化从视觉和触觉上都能带给读者鲜明的节奏变化,在阅读时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再者如果将书页尺寸阶段性的跳跃能将书分成不同的单元阅读,也会使读者产生跳跃性阅读的欲望。在书中插入不同尺寸页面或异形页面通常会活跃阅读的状态,丰富的页面令人耳目一新,强烈的反差变化使这种页面成为点晴之处。此外,折页在书籍中的应用也是书页尺寸变化的常用手段之一。展开折页的过程往往能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展开后大幅面不仅能容纳更多的信息,也改变了阅读的状态,舒缓了读者阅读时的情绪。
除了常见的单侧装订方式,在书籍设计中特殊的结构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引导作用。譬如折叠,这种设计结构虽然简单但其动态过程却很有特点。折叠的展开过程通常有必然的顺序,这种顺序具有较强的秩序感,非常适合作为阅读行为的引导,随着展开的过程,秩序也被破坏,形成新的面貌,大量独立的信息被融合成一个整体呈现出来。还有活页装的书籍,页面虽然也会按一定顺序来排列,但是,这种原有的顺序是可以打乱并重新自由安排的。这就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供了一种跳跃性的动态方式,信息在相同主题下以特殊的设计形式,使那些相对独立的个体被呈现出来。为对信息顺序的重组提供了可能,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变的思维状态,还有很多更为特殊的设计方式,如在大的书中套入小书,复杂的设计结构等,应用虽然不广泛,但其新鲜的动态引导过程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书籍设计中视觉元素的编排也同样可以控制和引导阅读的动态过程。文字和图形的编排中存在着主次、方向、内容、疏密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有效地对阅读动态行为起到引导作用。例如,改变文字阅读方向,就可以改变读者阅读的状态。随着文字方向的改变,阅读时转动书籍的行为其实也是设计者对读者的有意引导。正形和虚空间疏密的设计更多的是对视线的引导,这往往是决定阅读顺序和节奏的关键。而色彩的应用通常是划分一套书籍的不同种类,同样的色彩设计会被归为一个整体,起着结构性的作用。图形具有很好的表意性,书籍中很多知识性的图形、符号能起到行进途中指路牌一样的作用。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书籍动态设计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其引导作用。
三 书籍动态设计中读者的参与意识
读者的参与行为就是引导或者迫使读者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来执行。参与的动态方式可以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类型。主动参与是指在设计中提供读者参与可能,由读者主动完成的一个过程。
主动参与形式的图书很多都具有游戏性,特别是一些儿童图书。例如,带轮子的书、穿鞋带的书、带闹钟的书等。书籍本身也可以当做儿童玩具来玩,在玩中将知识掌握了,这种设计就是以游戏为动态目标的。是主动参与方式图书中的典型。
有的书籍如果戴上一种特殊的眼镜,可以呈现出立体的效果,有的通过折叠可以组成魔术道具,有的可以通过拼图形成奇妙的图形,还有一种动画图书,读者通过快速的翻动书页使书上的连续图像呈现出播放动画一样的动态效果。如同看电影电视一般,甚至可以选择正反和快速播放,随着自己的心愿来选择一种方式,呈现出不一样的心情。更有趣的是有一本关于立体视觉的书,通过封面上附带的眼镜,读者就可以观看到三维图像,与观看三维立体电影的道理一样。有的书籍设计设置的参与过程还带有功能性。例如,将书中的一页设计成提手可以方便携带还有带贴纸的书籍,把贴纸做成各式各样的衣服,按自己心愿给书中模特搭配衣服,不光增加了小读者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对画面色彩造型和谐的搭配。培养了他们对审美的认识和理解,更增强了小读者的参与意识。 被动参与方式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参与的行为或在翻阅书籍时会自动出现的动态效果。例如,有的书将书页印刷后不进行裁切,读者只有将书页撕开后才能够阅读,撕书成为阅读体验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提高读者的参与意识。读者的被动行为也就实现了,这本书的动态设计目的也就打达到了。还有很多书里面有立体折叠结构,在打开书页的时候,立体画面会自动形成,画面中的形象也会自动完成动作。而有的书籍的折叠结构,需要读者动手参与才能完成。从而形成动态效果,有的书籍甚至采用复写纸作为封面。
书籍的参与有时不单纯是阅读状态的参与,也有包装的参与,打开书籍包装的行为也是一种动态的设计,其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强调的是其对过程的思考。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女人好色》是介绍过去现在的一些事件、行为、物件等的个人见解及评论,余秋雨题序的手稿和涂改的痕迹都现实地体现出来。书籍的封面是用透明的塑料来包装的,显得丰富而奢华,封面隐隐透出下面的图形及色彩,产生一种灵动的呼应,打开其透明的塑料封面,纸质封面显现出来,透着平民化的朴实,让你感叹读者打开其包装后的参与有一种惊喜和思考。
四 书籍虚空间艺术的动态设计
在中国古代的画论中墨色、彩墨属于色,白色的画纸也属于色。所以,中国从古至今的画家无一不重视画面中的“留白”,用以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使画面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形式。无论写意的山水、花鸟、人物画,还是工笔画山水、花鸟、人物画,画面中的天、云、水等,往往不着墨色,只留纸面,虽然不着彩墨,但做为观者的我们却能在画面实物的反衬下,获得对这种虚空间的感受。如:画中画了一只鸟在飞,那虚空间的地方,观者自然会联想到天空,如果画面中是一条鱼,观者自然会联系到虚空间是水,从而达到以有限寓无限、虚空间处即画的效果。南宋时期的画家马远的一幅《寒江独钓图》,画面中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于水面,一老翁坐在船头垂钓。画面上除了瘳瘳几笔的波纹线,整幅作品留下了大面积的空白,那空灵的虚空间,给观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江面的空旷及寒意,萧条的氛围,更加集中地衬托出渔翁凝神贯注于一线的神气。在这里画面中的虚空间不是白纸,而是画者有意所为的画中之白,此番用意,正如清人张式《画潭》中所说:“空白,非空也,空白即画也。”
中国画虚空间艺术的运用,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种美学思想在书籍设计中同样值得学习和借鉴。书籍的设计,如果没有虚空间的营造,就很难实现正常的阅读,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疲惫不堪,没有呼吸的空间。虚空间是书籍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也是阅读时重要的需求,更是视觉审美的需求。相反,在一本书籍里面如果图形、文字将版面排得满满的,没有透气的余地,会给读者阅读造成视觉上的负担。查克·唐纳德说:“没有虚空间的设计就如同聚会上的饶舌一样令人厌烦。另一方面,页边的虚空间和页中的虚空间可以把读者引入其中。”所以,虚空间的设计可以使阅读者的视觉得到适当休息与缓冲,形成一张一弛的阅读效果,虚空间真正地赋予了书籍和谐与舒适的视觉美感。
在书籍设计中,编排的内容是实体,内容包括文字和图形,而编排内容之外的空间便是虚空间。在具体的书籍设计当中,虚空间不一定是白色,可以是色块、文字、底纹或底图等,它们是作为虚空间来设计应用的。书籍设计的细微之处在于全面地体现书籍设计的设计思想,是一种文化上的渲染。优秀的书籍设计会使我们感受到呈现在眼前的不是商业之作,而是一幅讲究构图和意境的中国画,是一件带来视觉冲击并引发无限想象的艺术品。
虚空间作为一个艺术元素存在于书籍设计中是非常必要的,虚空间在书籍设计的封面、内文、书脊、扉页等各要素中存在的形式美与设计规律,还需要设计师充分理解并合理地利用它,也有必要再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达到创造性的使用虚空间,合理地创造虚空间,才能设计出更具魅力的书籍作品来。让我们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其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
动态的书籍设计是当代图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这种理念打破了书籍固有的传统模式束缚,使设计师发挥主观想象力,摆脱旧有设计形式,解放思想,将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令读者与书籍之间有情感交流、参与意识,使书籍设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书籍中动态设计的方式很多,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也在不断的丰富。各种巧妙的动态不仅能更好地演绎书中的内容,也能让读者对书籍更加爱不释手,相信设计师们会越来越注重书籍中的动态设计,让生动的书籍给读者更多的体验,展现书籍装帧中动态设计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汀:《版面构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 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3] 王雪青、陈华沙:《字体创造设计》,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4] 王祚:《空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魅力》,《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5] 夏丽君、王迪:《论虚空间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11年第4期。
作者简介:翟建平,男,1963—,河北张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油画,工作单位: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书籍 设计 动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书籍是传承人类智慧的物质载体,而书籍设计师是赋予书籍生命的人之一。虽然他不能改变书中的文字,但可以使书籍的内容更好地呈现给读者,读者可以看到其更加完美和精彩的表演。如果说书籍的作者书写出了内容,那么书籍设计师则是赋予这个内容一个完美的表现形式。好的表现形式,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其丰富生动的表情,既满足了读者精神的需求,也满足了读者视觉的愉悦。所以,书籍设计师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视觉艺术的工程师。
一 静态书籍设计的动态设计
书就像是电彰,读者要通过手和眼睛参与完成影片的播放。书就是建筑,有着自已的结构与空间,读者打开封面就可以进入到书籍中参观。书更像是产品,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人机关系,所谓好的产品就是一个使用起来方便、舒服、愉悦的产品。这是一个读者必须参与的动态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设计者就是书籍设计师。
什么是动态设计呢?如果说书是盛放信息的容器,那么书籍的动态设计就是设计如何从容器中获得信息的一个过程。既然书是活的,那么图书在阅读中如何去“动”,就是动态设计的核心所在。书籍在阅读时的“动’是书籍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书籍的”动”,可以从书籍的结构、开本的大小、材质使用、版面编排、图形设计和装订方式等各个方面去设计。例如,书籍的装订方式可以进行设计,它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动态。传统的经折装,在一折一折打开的过程中既是连续的,也是独立的,即有变化,又增强了阅读的连续生。
线装书每页相对更为独立,利用页面前后排列的关系形成明确的阅读秩序。书籍设计中好的动态设计应该航行中的灯塔引领着读者的阅读过程。读者注意到的不是这一过程的巧妙而是这一过程带来的知识享受。动态设计都有较强的目的性,真正能引导读者按照预定的设计去进行才算是成功的设计。
二 书籍动态设计的引导作用
设计一座建筑,要根据使用目的设计人在建筑中的活动路线和行为方式,同样的道理,书籍设计要设计的内容就是让阅读者接受信息的动态过程和阅读状态。动态设计对读者的引导主要靠书籍的结构和平面设计语言两方面。书籍的结构通常决定阅读的基本程序。读者最常见的结构即为一侧装订的方式如骑马订、锁线装、无线胶装等方式。在这种常见的结构下,阅读秩序很容易把握,因为读者有着固定平稳的阅读顺序。但是,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有丰富的变化。为了改变单调的节奏,有的书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在左侧装订,而后面的部分则在右侧装订,阅读的时候就产生了与同侧装订不一样的感受。还有的书籍在同侧装订的情况下,改变页面的尺寸,页面的大小不同、形状的变化从视觉和触觉上都能带给读者鲜明的节奏变化,在阅读时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再者如果将书页尺寸阶段性的跳跃能将书分成不同的单元阅读,也会使读者产生跳跃性阅读的欲望。在书中插入不同尺寸页面或异形页面通常会活跃阅读的状态,丰富的页面令人耳目一新,强烈的反差变化使这种页面成为点晴之处。此外,折页在书籍中的应用也是书页尺寸变化的常用手段之一。展开折页的过程往往能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展开后大幅面不仅能容纳更多的信息,也改变了阅读的状态,舒缓了读者阅读时的情绪。
除了常见的单侧装订方式,在书籍设计中特殊的结构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引导作用。譬如折叠,这种设计结构虽然简单但其动态过程却很有特点。折叠的展开过程通常有必然的顺序,这种顺序具有较强的秩序感,非常适合作为阅读行为的引导,随着展开的过程,秩序也被破坏,形成新的面貌,大量独立的信息被融合成一个整体呈现出来。还有活页装的书籍,页面虽然也会按一定顺序来排列,但是,这种原有的顺序是可以打乱并重新自由安排的。这就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供了一种跳跃性的动态方式,信息在相同主题下以特殊的设计形式,使那些相对独立的个体被呈现出来。为对信息顺序的重组提供了可能,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变的思维状态,还有很多更为特殊的设计方式,如在大的书中套入小书,复杂的设计结构等,应用虽然不广泛,但其新鲜的动态引导过程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书籍设计中视觉元素的编排也同样可以控制和引导阅读的动态过程。文字和图形的编排中存在着主次、方向、内容、疏密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有效地对阅读动态行为起到引导作用。例如,改变文字阅读方向,就可以改变读者阅读的状态。随着文字方向的改变,阅读时转动书籍的行为其实也是设计者对读者的有意引导。正形和虚空间疏密的设计更多的是对视线的引导,这往往是决定阅读顺序和节奏的关键。而色彩的应用通常是划分一套书籍的不同种类,同样的色彩设计会被归为一个整体,起着结构性的作用。图形具有很好的表意性,书籍中很多知识性的图形、符号能起到行进途中指路牌一样的作用。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书籍动态设计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其引导作用。
三 书籍动态设计中读者的参与意识
读者的参与行为就是引导或者迫使读者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来执行。参与的动态方式可以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类型。主动参与是指在设计中提供读者参与可能,由读者主动完成的一个过程。
主动参与形式的图书很多都具有游戏性,特别是一些儿童图书。例如,带轮子的书、穿鞋带的书、带闹钟的书等。书籍本身也可以当做儿童玩具来玩,在玩中将知识掌握了,这种设计就是以游戏为动态目标的。是主动参与方式图书中的典型。
有的书籍如果戴上一种特殊的眼镜,可以呈现出立体的效果,有的通过折叠可以组成魔术道具,有的可以通过拼图形成奇妙的图形,还有一种动画图书,读者通过快速的翻动书页使书上的连续图像呈现出播放动画一样的动态效果。如同看电影电视一般,甚至可以选择正反和快速播放,随着自己的心愿来选择一种方式,呈现出不一样的心情。更有趣的是有一本关于立体视觉的书,通过封面上附带的眼镜,读者就可以观看到三维图像,与观看三维立体电影的道理一样。有的书籍设计设置的参与过程还带有功能性。例如,将书中的一页设计成提手可以方便携带还有带贴纸的书籍,把贴纸做成各式各样的衣服,按自己心愿给书中模特搭配衣服,不光增加了小读者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对画面色彩造型和谐的搭配。培养了他们对审美的认识和理解,更增强了小读者的参与意识。 被动参与方式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参与的行为或在翻阅书籍时会自动出现的动态效果。例如,有的书将书页印刷后不进行裁切,读者只有将书页撕开后才能够阅读,撕书成为阅读体验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提高读者的参与意识。读者的被动行为也就实现了,这本书的动态设计目的也就打达到了。还有很多书里面有立体折叠结构,在打开书页的时候,立体画面会自动形成,画面中的形象也会自动完成动作。而有的书籍的折叠结构,需要读者动手参与才能完成。从而形成动态效果,有的书籍甚至采用复写纸作为封面。
书籍的参与有时不单纯是阅读状态的参与,也有包装的参与,打开书籍包装的行为也是一种动态的设计,其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强调的是其对过程的思考。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女人好色》是介绍过去现在的一些事件、行为、物件等的个人见解及评论,余秋雨题序的手稿和涂改的痕迹都现实地体现出来。书籍的封面是用透明的塑料来包装的,显得丰富而奢华,封面隐隐透出下面的图形及色彩,产生一种灵动的呼应,打开其透明的塑料封面,纸质封面显现出来,透着平民化的朴实,让你感叹读者打开其包装后的参与有一种惊喜和思考。
四 书籍虚空间艺术的动态设计
在中国古代的画论中墨色、彩墨属于色,白色的画纸也属于色。所以,中国从古至今的画家无一不重视画面中的“留白”,用以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使画面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形式。无论写意的山水、花鸟、人物画,还是工笔画山水、花鸟、人物画,画面中的天、云、水等,往往不着墨色,只留纸面,虽然不着彩墨,但做为观者的我们却能在画面实物的反衬下,获得对这种虚空间的感受。如:画中画了一只鸟在飞,那虚空间的地方,观者自然会联想到天空,如果画面中是一条鱼,观者自然会联系到虚空间是水,从而达到以有限寓无限、虚空间处即画的效果。南宋时期的画家马远的一幅《寒江独钓图》,画面中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于水面,一老翁坐在船头垂钓。画面上除了瘳瘳几笔的波纹线,整幅作品留下了大面积的空白,那空灵的虚空间,给观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江面的空旷及寒意,萧条的氛围,更加集中地衬托出渔翁凝神贯注于一线的神气。在这里画面中的虚空间不是白纸,而是画者有意所为的画中之白,此番用意,正如清人张式《画潭》中所说:“空白,非空也,空白即画也。”
中国画虚空间艺术的运用,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种美学思想在书籍设计中同样值得学习和借鉴。书籍的设计,如果没有虚空间的营造,就很难实现正常的阅读,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疲惫不堪,没有呼吸的空间。虚空间是书籍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也是阅读时重要的需求,更是视觉审美的需求。相反,在一本书籍里面如果图形、文字将版面排得满满的,没有透气的余地,会给读者阅读造成视觉上的负担。查克·唐纳德说:“没有虚空间的设计就如同聚会上的饶舌一样令人厌烦。另一方面,页边的虚空间和页中的虚空间可以把读者引入其中。”所以,虚空间的设计可以使阅读者的视觉得到适当休息与缓冲,形成一张一弛的阅读效果,虚空间真正地赋予了书籍和谐与舒适的视觉美感。
在书籍设计中,编排的内容是实体,内容包括文字和图形,而编排内容之外的空间便是虚空间。在具体的书籍设计当中,虚空间不一定是白色,可以是色块、文字、底纹或底图等,它们是作为虚空间来设计应用的。书籍设计的细微之处在于全面地体现书籍设计的设计思想,是一种文化上的渲染。优秀的书籍设计会使我们感受到呈现在眼前的不是商业之作,而是一幅讲究构图和意境的中国画,是一件带来视觉冲击并引发无限想象的艺术品。
虚空间作为一个艺术元素存在于书籍设计中是非常必要的,虚空间在书籍设计的封面、内文、书脊、扉页等各要素中存在的形式美与设计规律,还需要设计师充分理解并合理地利用它,也有必要再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达到创造性的使用虚空间,合理地创造虚空间,才能设计出更具魅力的书籍作品来。让我们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其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
动态的书籍设计是当代图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这种理念打破了书籍固有的传统模式束缚,使设计师发挥主观想象力,摆脱旧有设计形式,解放思想,将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令读者与书籍之间有情感交流、参与意识,使书籍设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书籍中动态设计的方式很多,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也在不断的丰富。各种巧妙的动态不仅能更好地演绎书中的内容,也能让读者对书籍更加爱不释手,相信设计师们会越来越注重书籍中的动态设计,让生动的书籍给读者更多的体验,展现书籍装帧中动态设计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汀:《版面构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 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3] 王雪青、陈华沙:《字体创造设计》,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4] 王祚:《空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魅力》,《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5] 夏丽君、王迪:《论虚空间艺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11年第4期。
作者简介:翟建平,男,1963—,河北张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油画,工作单位: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