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前体重指数与妊娠期增重和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甘肃地区妇女妊娠前超重与肥胖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并研究妊娠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妊娠期增重和母婴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整群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亚洲人群BMI分类标准分析研究对象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情况。分析超重及肥胖的相关因素,以及妊娠前BMI与妊娠期体重增长和发生母婴并发症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等级相关分析、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共6 400例产妇纳入本研究。6 400例孕妇BMI为13.3~38.1,平均为20.6±2.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亚洲人群BMI分类标准,6 400例孕妇中,超重636例(9.9%),肥胖416例(6.5%)。BMI与年龄呈正相关,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平均年龄逐渐增大[分别为(27.8±3.8)、(29.1±4.3)、(30.3±4.7)和(30.6±4.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90,P<0.01)。随年龄增加,BMI逐渐增高(r=0.18,P<0.01);非初产妇BMI高于初产妇(分别为21.2±2.6和20.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30,P<0.01);BMI与教育程度及经济收入水平呈负相关(r=–0.06,P<0.01;r=–0.04,P=0.036)。随BMI增加,4组妊娠13周内增重、妊娠期总增重逐渐减少(F值分别为8.892和21.700,P值均<0.01)。超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大,依次高于肥胖组、体重正常组和体重过低组,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1,P<0.01)。随着BMI升高,4组中单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逐渐升高(χ2值分别为85.758、58.913、13.501、6.563和9.579,P值均<0.05),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渐升高(χ2值分别为125.442、62.963和9.087,P值均<0.05)。超重组脐带异常发生率依次高于体重正常组、体重过低组和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8,P=0.001)。肥胖组新生儿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依次高于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2,P=0.007)。超重组早产发生率依次高于肥胖组、体重正常组和体重过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5,P=0.049)。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和脐带异常的发生风险增加[OR值(95%CI)分别为1.700(1.325~2.181)、2.436(1.578~3.761)、3.182(1.049~9.653)和2.252(1.267~4.004),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和新生儿电解质紊乱的发生风险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585(1.020~6.914)、2.484(1.017~6.070)和4.430(1.290~15.217)]。

结论

本地区妇女妊娠前BMI随年龄、产次增加而增加,随教育程度提高以及经济收入增加而降低。妊娠早期(妊娠13周内)和妊娠期总增重随BMI增大而降低。妊娠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及新生儿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合并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胎盘特点。方法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终止妊娠的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纳入23例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和32例无并发症者(对照组)进行研究。在胎盘娩出24 h内完成灌注,2个胎儿的脐动、静脉分别灌注4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根据胎盘表面血管颜色判断吻合血管的类型。分析脐带附着位置、胎盘面积差额比[(大胎盘面积–小胎盘面积)/大胎
期刊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子代胎盘中印记基因PEG10的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30例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目的探讨双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的产前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案。方法对2例双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的超声检查、细胞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终止妊娠后随访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结果例1妊娠20周时超声发现胎儿与葡萄胎共存,经腹行葡萄胎组织绒毛活检及胎儿脐静脉穿刺。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显示,葡萄胎及胎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利用目标外显子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胎儿骨骼畸形致病基因的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均于妊娠18~24周和/或30~32周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其中10例孕妇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骨骼畸形,纳入研究。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静脉穿刺术留取羊水或脐带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取羊水或脐带血,或引产后取胎儿组织,或分娩后留取新生儿血样,同时留取胎儿/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