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肝窦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将40只适龄雄性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信封法随机分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I+等体积生理盐水组(IRI组),IRI+SphK激动剂组(PMA组)和IRI+SphK阻断剂组(DMS组)。建立大鼠IRI模型,通过对SphK
【机 构】
: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 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3;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附属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杭州 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附属省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肝窦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将40只适龄雄性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信封法随机分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I+等体积生理盐水组(IRI组),IRI+SphK激动剂组(PMA组)和IRI+SphK阻断剂组(DMS组)。建立大鼠IRI模型,通过对SphK/S1P信号激动和阻滞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和细胞凋亡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观察肝窦间隙、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HE染色显示SphK激动剂(PMA)可改善缺血肝脏损伤,减轻肝窦异常扩张,LSEC损伤程度得到改善,其阻断剂反而加重LSEC的损伤。与Sham组(3.46±0.27)比较,IRI组大鼠血清S1P升高(4.71±0.42,t=4.336,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血清S1P显著升高(36.01±10.13,t=5.347,P<0.01),DMS组血清S1P显著降低(15.83±3.14,t=6.080,P<0.05)。与Sham组[(10.09±1.05)%]比较,IRI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8.83±2.06)%,t=14.040,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3.59±3.02)%,t=7.221,P<0.05],而DMS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61.92±7.72)%,t=7.173,P<0.01]。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升高(S1PR:1.65±0.12比2.50±0.09,t=9.930,P<0.05),MPO、ICAM-1的蛋白表达降低(ICAM-1:3.21±0.39比1.52±0.26,t=6.245,P<0.05;MPO:2.51±0.20比1.09±0.13,t=10.310,P<0.05);而DMS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降低(S1PR:1.65±0.12比1.31±0.09,t=3.926,P<0.05),MPO、ICAM-1蛋白表达升高(ICAM-1:3.21±0.39 5.92±0.22,t=7.855,P<0.05;MPO:2.51±0.20比5.21±0.43,t=9.861,P<0.05)。
结论SphK/S1P信号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减少MPO和ICAM-1表达,减少白细胞和LSEC的黏附,从而改善肝窦微循环。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肩背部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右肩背部疼痛,为隐痛,可耐受,变换体位时明显。症状体征体格检查: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诊断方法AFP 501.6 ng/ml。CT上腹部平扫考虑为肝Ⅷ段肝细胞肝癌。治疗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肝Ⅷ段切除术。术后2年4个月发生肝、肺转移,联合胸外科行二次手术。临床转归患者第2次术后随访2个月一般情况良好,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4岁,因"上腹胀痛不适10 d,加重1 d"入院。症状体征患者上腹部剑突下可扪及约拳头大小肿物,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楚,表面欠光滑,无活动度。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查: AFP>10 000 µg/L,PIVKA-Ⅱ 5 299 mAU/ml,HBsAg阳性。MRI提示肝脏左叶可见巨大团块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楚,突向肝胃间隙,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强化特征。治疗方法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术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DQ通过调控P2X7受体在肝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出巨噬细胞,经过不同处理后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中Lnc-DQ的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中P2X7、CD206和肝精氨酸酶(Arg)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虽然数十年来,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在不断发展,但目前肝癌的诊断仍主要依赖于影像学、组织活检和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受限于上述检测手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故目前肝癌的整体预后仍然很差。因此,如何实现早期诊断,实施精准个体化治疗对提高肝癌的整体预后至关重要。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和游离D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存在于各类真核生物中最广泛、最稳定、最保守的mRNA修饰方式。它由甲基化酶引入,去甲基化酶去除,甲基化修饰结合蛋白识别。肝脏是最大的消化及代谢器官,m6A修饰在生理性肝脏功能及各类病理性肝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m6A修饰在常见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癌、肝母细胞瘤等)中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m6A修饰作为潜在干预靶点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预处理在减轻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LIRI模型,将50只SD大鼠(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左西孟旦预处理组(Levo组)、IPC+Levo组,检测各组动脉血气结果、计算呼吸指数(RI),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观察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5-Fu,购自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长、细胞膜完整性以及荷瘤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拍照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来评价细胞膜完整性。构建BEL-7402/5-Fu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来评价体内抗肿瘤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高压电场显
肝纤维化为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一种代偿反应。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肝代谢失调,肝星状细胞激活与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密切相关,而这其中涉及大量信号通路的调节。叉头转录因子(Fox)通路对细胞代谢、存活、增殖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此对Fox家族参与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CARM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观察CARMN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与癌旁组织样本配对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选取lncRNA CARMN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平台分析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ARM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微小RNA(miRNA,miR)-145的调控在肿瘤复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6年至2017肝癌手术患者40例,检测术后血清IGF-1浓度变化;建立小鼠肝切除模型,检测术后血清IGF-1表达变化;Transwell检测IGF-1作用后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以及miR-145、E盒结合锌指蛋白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