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yhi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是历史教学中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用好新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把握好课堂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提高;重要前提;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是历史教学中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就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用好新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新教材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优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来编排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①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参见必修③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安排学生自学“学史之窗”和“模块链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将会是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好课堂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搞好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2.培养学生能力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有人说教给学生的知识等于教给他们“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给他们“乘法”。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如投石激澜、巧设障碍、扩充延伸、诱导争论、变换角度等等,启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我不是简单地将要点和盘托出,而是提供四则材料,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拨提示。当然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深刻性,不宜过难,也不能过易;不应停留在要求学生用“是”、“不是”来回答上,也不应高不可攀,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跳一跳就能摘得到。”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辅助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认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
  1.讨论法。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形成一个小组综合意见,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还有利于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辩论法。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如上选修④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小结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辩论秦始皇的功过问题。在教授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创始人孔子》一课时,可以举行一个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此外,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外,还有讲叙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图表法等。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教无定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许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大胆创新、尝试,积极努力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发展汉语中级综合》教材课后习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期望从练习设计和编排角度对教材的题量、题型、题目编排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得出一些结论,提一些合理
《红楼梦》翻译成英文后有2500页,400多个人物也让读者一头雾水。陈宝琳决心将其简化改写。  中国人熟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却不为西方所知。原因可能是这部中国古典著作翻译成英文后有2500页,书中涉及到400多个人物,让普通的西方读者望而却步。不过很快,英语世界的读者就要看到一部另类的《红楼梦》了。同名小说7月在美国出版,作者陈宝琳(Pauline Chen)说她
春秋末期周室衰微,诸侯征战加剧,出现了社会“礼崩乐坏”的现象,但《左传》反映的时代仍是一个重礼的时代,礼文化在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However, the era refle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带来了建筑业的高建设量和高消耗量,尽管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但也给建筑业带来了不良影响.要想减少建筑物为周边的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大
目的探讨SAPHO综合征患者中轴骨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对本病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观察分析4例SAPHO综合征患者前胸壁、全脊柱及双侧骶髂关节的磁共振表现。结果本组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前胸壁受累,主要为胸锁关节和胸骨柄体联合关节,表现为骨质肥厚、硬化、骨髓水肿、关节间隙狭窄、积液,以及胸锁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全脊柱中共40个椎体受累,最常见部位是胸椎,其次为腰椎,最后是颈椎。受累椎体异常信号包
在到派出所工作以前,我实在不知,人活在世上,还会有如此简单的愿望.
期刊
miRNA是一种小分子的非编码RNA,在不同的组织中有着特定的表达水平.每个细胞中某种miRNA的拷贝数从几个到数百万个不等,所以单从miRNA的角度看,每一种组织都有自己特定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