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颈总动脉注射麻醉的可行性。
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60只,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PvFv组、PvFa组、PaFv组、PaFa组,每组15例。建立耳缘静脉和对侧颈总动脉液体通道,采用多通道生理监护仪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波。PvFv组经耳缘静脉恒速输注异丙酚30 mg·kg-1·h-1和芬太尼2μg·kg-1·h-1;PvFa组和PaFv组分别经耳缘静脉和颈总动脉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PaFa组经颈总动脉同时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达脑电静息状态时开始计时,之后调节芬太尼输注速度以维持脑电静息状态持续60 min,观察意识消失时间、达脑电静息时间、苏醒时间,各时点的MAP、心率、呼吸频率(RR)、SpO2,以及药物用量。实验结束时,取颈总动脉置管侧远端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1)除PaFa组,给药达脑电静息时各组兔均呼吸停止而需手控呼吸。(2)达脑电静息即刻时PaFa组异丙酚(5.56±0.26)和芬太尼(0.91±0.15)低于其他组,PvFa与PvF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Pv Fv组(20.92±2.89和3.22±0.36);PaFa组异丙酚和芬太尼维持剂量低于其余3组(P<0.05)。(3)PaFa组的给药至意识消失时间(2.87±0.25)、达脑电静息时间(3.92±0.27)及意识恢复时间(5.88±0.52)均明显短于其余3组(P<0.05),同时PaFv组及PvFa组又短于PvFv组(P<0.05)。(4)Pv Fv组各时点MAP低于其他各组和基础值(P<0.05);PaFa组各时点间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各组血管内膜形态无明显改变。
结论兔颈总动脉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可明显降低用药量,且起效快、苏醒快,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轻微,优于耳缘静脉给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