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颈总动脉注射麻醉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on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颈总动脉注射麻醉的可行性。

方法

成年新西兰白兔60只,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PvFv组、PvFa组、PaFv组、PaFa组,每组15例。建立耳缘静脉和对侧颈总动脉液体通道,采用多通道生理监护仪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波。PvFv组经耳缘静脉恒速输注异丙酚30 mg·kg-1·h-1和芬太尼2μg·kg-1·h-1;PvFa组和PaFv组分别经耳缘静脉和颈总动脉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PaFa组经颈总动脉同时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达脑电静息状态时开始计时,之后调节芬太尼输注速度以维持脑电静息状态持续60 min,观察意识消失时间、达脑电静息时间、苏醒时间,各时点的MAP、心率、呼吸频率(RR)、SpO2,以及药物用量。实验结束时,取颈总动脉置管侧远端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

(1)除PaFa组,给药达脑电静息时各组兔均呼吸停止而需手控呼吸。(2)达脑电静息即刻时PaFa组异丙酚(5.56±0.26)和芬太尼(0.91±0.15)低于其他组,PvFa与PvF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Pv Fv组(20.92±2.89和3.22±0.36);PaFa组异丙酚和芬太尼维持剂量低于其余3组(P<0.05)。(3)PaFa组的给药至意识消失时间(2.87±0.25)、达脑电静息时间(3.92±0.27)及意识恢复时间(5.88±0.52)均明显短于其余3组(P<0.05),同时PaFv组及PvFa组又短于PvFv组(P<0.05)。(4)Pv Fv组各时点MAP低于其他各组和基础值(P<0.05);PaFa组各时点间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各组血管内膜形态无明显改变。

结论

兔颈总动脉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可明显降低用药量,且起效快、苏醒快,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轻微,优于耳缘静脉给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人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两种不同力学模型有限元模拟的结果。方法通过CT扫描建立包含密质骨、松质骨的完整人下颌骨三维模型,将所获得的三维模型在ICEM CFD软件中划分网格。在建立的网格模型基础上,对前牙咬合的下颌骨分别建立被动肌力加载和主动肌力加载两种生物力学模型,计算并比较其应力分布。结果两个模型中的应力分布有明显区别。被动肌力加载模型中,应力主要分布于下颌角、磨牙后三角、下颌切迹以及咬合点
目的探讨年龄<38岁及≥38岁患者,在新鲜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移植1和2枚D3胚胎时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等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殖中心自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所有移植1和2枚D3胚胎共7465个周期资料,其中移植1枚胚胎周期1546个,移植2枚胚胎周期5919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447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5018个。结果(1)年龄<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指导的液体治疗对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行择期开腹胃肠道手术且美国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患者40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cvO2指导输液组(S组)及P(cv-a)CO2指导输液组(P组),每组20例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经插管型喉罩(ILMA)气管内插管与经直视喉镜下(DLS)气管内插管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插管型喉罩组(Ⅰ组)和经直视喉镜组(D组),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内插管前后有创动脉压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结果D组置入直视喉镜即刻(T4)Sp(123±9)mm Hg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免除腋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因前哨淋巴结阴性接受免腋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全部浸润性乳腺癌病例。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系统性治疗前进行。示踪剂为99Tcm标记的利妥昔单抗。结果乳腺癌患者共1807例,女1803例,男4例,中位年龄50岁,前哨淋巴结中位数2枚。T1、T2、T3者为1069例(59.2%)、712例(39.
期刊
目的分析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的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的出血、输血和术后1个月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由同一组术者实施非体外循环CABG的患者4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持续应用阿司匹林(至少停用氯吡格雷5 d以上)的患者198例(阿司匹林组,组1),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术前第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