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能动性,改变现行的注入式教学现状,培养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通过自学、制作临床病理实验模型的方法实现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为医学院校影像物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模型;B型超声;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72-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B型超声实验教学模式僵化,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我国高校大部分实验内容都属于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过多,使学生受到“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验中学生们较被动,没有自我发挥的机会,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在上实验课时,按着实验教材给学生讲解;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要求及实验步骤照着葫芦画瓢,就完成了实验项目,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状态。从效果上看,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并没有完全掌握实验方法,甚至不会正确使用仪器、无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诸如此类现象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要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在医学物理学实验中增加与医学联系密切的内容是医学物理学实验改革的重要环节,可以密切联系学生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型超声实验是医学院校影像物理学实验中涉及物理学与医学密切联系的实验之一,但现行的实验内容较单一、局限,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的思维。目前有许多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模拟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B型超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基于模拟临床病理的教学法
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是目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制作临床病理模型、采集图像、图像输出及图像处理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其特点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起来。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即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能动性,改变现行的注入式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掌握超声理论的基础上,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并能对临床疾病深刻认知。
三、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B型超声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1.预习与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应该首先安排即将做实验的学生做好预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工作,内容包括认真熟悉讲义,熟练掌握解剖知识,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同时指定必读参考书,强调自学,并知道常见临床病理,遇到问题立即查阅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系统知识。
2.临床病理的提出。临床病理的提出需由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累及查阅资料得出,要求临床病理典型、常见,例如结石、脓肿等。这时要求同学们掌握B超成像的特点,并引导其思考怎样构建模型,为下一步制作模型做好铺垫。
3.临床病理模型的设计。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思考能力为目标,以从易渐难、从简单到复杂为原则,以切实可行为标准制作实验需要的模型。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过去的实例加以适当的修改,也可以制作较为简单可行的其他临床病理模型,如常用的熟鸡蛋代替人体做受检体:在去皮去黄的熟鸡蛋里注入适量水,模拟囊肿;上述鸡蛋里放入青豆或石子,模拟结石;将注射针头插入鸡蛋内,模拟穿刺。②选用其他材料制作临床病理模型进行B超观察,如去皮前与后的鱼、猪肉、火腿肠和粉肠等。临床病理模型的制作也可以来源于本校其他学科实验室废弃的动物脏器,摘取实验需要的器官,模拟制作成临床病理模型,如兔子的正常和人为破坏的肝脏、肾脏或其他动物的器官,但这需要同学们在课前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模型的制作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不断实践来完成的。
4.采集图像、图像处理。①将制作好的临床病理模型用于B超实验中,进行图像采集,并记录数据用于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超声诊断思维,将图像采集中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用于下一步的共同讨论,使教学生动、真实,使学生扎实理论、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素质。②将采集的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使图像更清晰,学生大多已具备这种能力。将计算机程序处理技术融入到实验内容当中,这样就摆脱了以往单调的实验内容,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也能更好地开拓学生思维,学以致用,增加了学习乐趣,紧密了与临床的结合。
5.实验的讨论。基于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的意见,要求学生分别记录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审阅并给出正确答案,同时指出学生某些错误问题及给出相应的分析,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能够提高同学们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教师讲授,同学们查阅资料,主动动手参与制作临床病理模型,进行超声实验,得出结论来完成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扎实超声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探索科学的体验,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能力,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调配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能够综合多学科内容,不仅涉及课本内容,更能使同学们接触一些临床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密切地联系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尤其是与临床实际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以学生自学、主动制作模型、采集图像及处理图像等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改变了普通的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讲授的学习模式,这也是大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学生通过从感性认识到付诸实践操作、通过讨论与总结获得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单立军,沈业彤.案例模拟教学法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8,Vol.29,No.15.
[2]汪恩强,马玉忠,褚素敏,刘小宝.家兔腹部病理模型的B超影像学观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05).
[3]王威.模拟病理教学法提高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
基金项目:河北联合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2011036)
关键词: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模型;B型超声;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72-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B型超声实验教学模式僵化,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我国高校大部分实验内容都属于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过多,使学生受到“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验中学生们较被动,没有自我发挥的机会,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在上实验课时,按着实验教材给学生讲解;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要求及实验步骤照着葫芦画瓢,就完成了实验项目,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状态。从效果上看,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并没有完全掌握实验方法,甚至不会正确使用仪器、无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诸如此类现象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要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在医学物理学实验中增加与医学联系密切的内容是医学物理学实验改革的重要环节,可以密切联系学生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型超声实验是医学院校影像物理学实验中涉及物理学与医学密切联系的实验之一,但现行的实验内容较单一、局限,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的思维。目前有许多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模拟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B型超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基于模拟临床病理的教学法
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是目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制作临床病理模型、采集图像、图像输出及图像处理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其特点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起来。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即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能动性,改变现行的注入式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掌握超声理论的基础上,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并能对临床疾病深刻认知。
三、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B型超声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1.预习与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应该首先安排即将做实验的学生做好预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工作,内容包括认真熟悉讲义,熟练掌握解剖知识,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同时指定必读参考书,强调自学,并知道常见临床病理,遇到问题立即查阅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系统知识。
2.临床病理的提出。临床病理的提出需由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累及查阅资料得出,要求临床病理典型、常见,例如结石、脓肿等。这时要求同学们掌握B超成像的特点,并引导其思考怎样构建模型,为下一步制作模型做好铺垫。
3.临床病理模型的设计。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思考能力为目标,以从易渐难、从简单到复杂为原则,以切实可行为标准制作实验需要的模型。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过去的实例加以适当的修改,也可以制作较为简单可行的其他临床病理模型,如常用的熟鸡蛋代替人体做受检体:在去皮去黄的熟鸡蛋里注入适量水,模拟囊肿;上述鸡蛋里放入青豆或石子,模拟结石;将注射针头插入鸡蛋内,模拟穿刺。②选用其他材料制作临床病理模型进行B超观察,如去皮前与后的鱼、猪肉、火腿肠和粉肠等。临床病理模型的制作也可以来源于本校其他学科实验室废弃的动物脏器,摘取实验需要的器官,模拟制作成临床病理模型,如兔子的正常和人为破坏的肝脏、肾脏或其他动物的器官,但这需要同学们在课前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模型的制作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不断实践来完成的。
4.采集图像、图像处理。①将制作好的临床病理模型用于B超实验中,进行图像采集,并记录数据用于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超声诊断思维,将图像采集中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用于下一步的共同讨论,使教学生动、真实,使学生扎实理论、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素质。②将采集的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使图像更清晰,学生大多已具备这种能力。将计算机程序处理技术融入到实验内容当中,这样就摆脱了以往单调的实验内容,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也能更好地开拓学生思维,学以致用,增加了学习乐趣,紧密了与临床的结合。
5.实验的讨论。基于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的意见,要求学生分别记录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审阅并给出正确答案,同时指出学生某些错误问题及给出相应的分析,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能够提高同学们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教师讲授,同学们查阅资料,主动动手参与制作临床病理模型,进行超声实验,得出结论来完成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扎实超声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探索科学的体验,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能力,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调配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能够综合多学科内容,不仅涉及课本内容,更能使同学们接触一些临床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密切地联系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尤其是与临床实际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以学生自学、主动制作模型、采集图像及处理图像等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改变了普通的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讲授的学习模式,这也是大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学生通过从感性认识到付诸实践操作、通过讨论与总结获得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单立军,沈业彤.案例模拟教学法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8,Vol.29,No.15.
[2]汪恩强,马玉忠,褚素敏,刘小宝.家兔腹部病理模型的B超影像学观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05).
[3]王威.模拟病理教学法提高临床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
基金项目:河北联合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201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