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人如何做好外卖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餐饮行业被诸多网络平台所交叉覆盖。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去平台化、去中心化趋势日渐明朗,许多餐饮企业和新型创业者也在勇于触网,想靠O2O模式做餐饮,最直接的落地形式就是外卖业务。
  那么,外卖业务到底怎么才能做到风生水起呢?

守客户中心化


  无论是销售还是营销,不以用户为中心的都是耍流氓。中国缺乏百年企业,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品牌观念。而对于餐饮外卖而言,商家只注重了外卖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这应该是一个过程,从获取商家信息到点餐消费、等待配送到最后消费反馈的过程,這绝不是送一瓶可乐就可以弥补的。
  这是商家和消费者建立关系的绝佳机会,然而却被忽略掉了,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和维护客户群的观念,只是为了一次的外卖而外卖。

区域精准定位


  大部分餐饮从业者都会有这样的观念,即希望自己能够俘获所有的消费者,但这是不可能的,消费群体是有差异性的,大而全的定位只会顾此失彼,成本增加却又很难形成口碑。区域的精准定位首要的是潜在客户群定位(职业为第一考虑要素),然后根据该定位制定你的产品、价格、包装等。

深挖客户痛点


  餐饮行业是刚需,但这并不代表消费者没有痛点,多快好省 关系就是餐饮消费者的痛点。有人说你这不是废话吗?那试问多、快、好、省这几个点基本想做都能轻易做到,那对于外卖而言除了现阶段靠补贴引导消费因素外,决定成败的就是你的快 关系。而细分之下,每个消费群体对多、快、好、省 关系这几个字的侧重又是不一样的。
  因此,不要只顾着手忙脚乱地接那几个单子,关键要做得打蛇打七寸一样,抓住你的客户的痛点,而后进行系统性的、针对性的调整,缺什么就补什么!这样,你就不用手忙脚乱,客户也不会跑。

提升团队素质


  外卖区别于传统到店消费,商家和用户之间缺少了现实交流,更没有了服务环节。一旦发生问题,双方都很难去把控,好不容易形成的品牌很可能一朝倾覆。这就要求我们的从业人员必须提升个人素质,保证产品的极致,尤其是质量、卫生、包装等方面。而配送人员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终端负责人,因为能够和消费者直接接触,那么能否利用短暂的送餐时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个就很关键了。
  很多细节是团队体现的关键,而你要做的是在细节中与众不同,让消费者有趣味、感动、花痴、惊喜等等感觉,给他们一个帮你传播宣传的理由吧。

打造品牌文化


  国内餐饮行业原来其实是不太注重品牌文化的,甚至可以说很多行业都是如此。所以,百年企业其实真的不多。行业是为人服务的,如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为了刚需而消费,他们需要文化的陪衬和维系,更需要品牌的价值。对于餐饮人来讲,需要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包装,当然这里的包装不是虚假的也不是大忽悠,而是找到一种文化或是一个故事,与自己的品牌完美契合。
  聪明的商家引导消费者消费,要认识到感性消费再也不是冲动消费那么简单了,它已经变成了合理的、正当的、被需要的消费观。而这感性绝不仅限于你的产品,更多时候是文化,是品牌的力量!
  外卖其实是一个轻量化的产业,当你关于品牌的一切完善之后,在这个前提下形成规模化和连锁化就比较容易了,简而言之赚钱的速度超乎你的想象。
其他文献
“胡萝卜蛋糕“这是一款源自传统手法的英式甜点,配方来自一位在米其林星级餐厅制作甜品的美国姑娘,这是她在英国留学期间制作过的最难忘的美食,真心好吃到爆。  据说,胡萝卜蛋糕在英国中世纪是种必需品,白糖在当时很难买到也很贵,因为胡萝卜富含天然糖分,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利用胡萝卜的甜味来给蛋糕增加口感,胡萝卜蛋糕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并且作为传统甜点一直保留至今,也是大多数英国家庭常备的甜点之一。蛋糕体原料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西汉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  西汉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老百姓喜用山上的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浆制作饮料的习惯,刘安也入乡随俗,每天早晨总爱喝上一大碗。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了,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抖,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石膏不见了,白色的液体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
鱼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卵清蛋白、球蛋白、卵类黏蛋白和鱼卵磷蛋白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而且味道极其鲜美。  魚籽,是一种非常适合制作餐前开胃菜的食材,尤其是在西餐中,常搭配烟熏三文鱼、苏打饼干、面包干、蔬菜、水果,佐以乳酪、胡椒粉组合在一起,作为开胃菜第一个被端上餐桌。家庭中餐虽然不是很讲究餐前开胃菜,但是在一些比较讲究的餐厅中,在主菜上桌前还是会有些酸甜、冰爽之类的小菜被先端上餐桌,来刺激食
神秘而美丽富饶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那里空气稀薄,降水量少,日照充足,风速大,由于这种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构成了西藏人独特的膳食习惯,最具代表性的烧羊、牛肉、糌粑、酥油茶、青稞酒等成为他们的传统食品。藏餐的传统民族口味讲究清淡、平和。许多美食菜肴除了盐巴和葱、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调料,体现了我国藏族饮食文化的返璞归真。  糌粑 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实际上糌粑就是用青稞
专注做67年炸鸡的肯德基卖起了串串;  专注做咖啡48年的星巴克卖起了茶饮;  专注做25年火锅的海底捞卖起了小龙虾;  ……  近年来,聚焦是行业都在做的事情,聚焦一个品类、聚焦一道菜,不少餐饮品牌通过精准聚焦成为头部品牌,是一门现成的生意经。  但是现在,海底捞、肯德基、星巴克等知名餐饮品牌却纷纷“带头”打破边界,不是涉足其他餐饮品类,就是在其他餐饮业态玩花样!  那么,做餐饮该聚焦还是打破边
和朋友一道去四川成都,中午在餐馆就餐时,那里师傅一再推荐,我们上了一道五柳鱼。师傅说,此菜不仅口味佳,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呢!  一盘五柳鱼端上来,外形亮泽鲜艳,看一眼就够解馋的,夹一筷入口,果不其然,肉质鲜嫩不说,还酸甜辣鲜,特别适口,真是川中美味。我把做菜的师傅找来,问他如何烹得此菜。那师傅倒是十分爽快,说,这里的人谁都会做,没什么可保密的,于是把菜谱告知于我。  回到北方的家里,我仍念及成都五
虽说多吃果蔬有益健康,但吃起来也让人纠结:皮怎么处理,是丢,还是吃呢?基于模糊认识,民间有“不丢派”和“挺丢派”,这两种看法有道理吗?果蔬皮不能丢派:一半营养在皮上,不能丢?  这一派认为果蔬皮的营养价值高,以为很多果蔬中一半营养都在皮上,甚至还有各种健康功效,所以千万不能丢。  比如,民间流传“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因为皮里有丰富的花青素,能抗癌、延缓衰老”“土豆红薯皮不能丢,因为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