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怎样服用阿司匹林?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心肌梗死、卒中等事件的复发。WHO(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指出,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就可以控制50%的致死或致残率。采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二级预防治疗,大约有30%的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可得以避免。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近20年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上升很快,且35岁至55岁的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增加最快,而同期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率则在逐步下降。专家们认为我国冠心病死亡增多与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即防止冠心病患者再度发生心肌梗死)重视不够有重要关系,世界心脏联盟(WHF)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共同开展的“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项目所进行的基线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多数患者未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我国冠心病急性发作患者60%就诊于二级医院,由于条件和水平所限,80%以上的二级医院只能为患者进行药物溶栓治疗;被国际认同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制订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中肯定的他汀、阿司匹林等有效治疗药物未得到很好的使用。
  阿司匹林在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者的救治及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已经有几十年大量证据的证明。近期抗栓临床试验协作组对287项研究的汇总分析中超过135,000例患者的资料显示,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所有严重血管事件的联合终点约减少1/4,其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减少1/3,非致命性脑卒中减少1/4,而血管性死亡减少1/6。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无心肌梗死史患者的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可使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34%,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39%,血管性死亡降低22%。所有原因的死亡降低26%。因此,各国心血管病诊治指南中均建议应用阿司匹林。
  与各国CVD诊治指南相似,“中国专家共识”中,将需要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长期应用阿司匹林75毫克~150毫克/天(单用一种抗血小板药)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冠脉搭桥术后,外周血管病,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以及部分心房颤动(需300毫克/天)和部分瓣膜置换术后(75毫克~150毫克/天)需与华法林(或肝素)合用的患者;
  二是心血管血栓高危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必须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两种抗血小板药)治疗,负荷量为各300毫克/天,维持量为阿司匹林100毫克/天加氯吡格雷75毫克/天。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短期合用的疗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优于阿司匹林单用。不做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两药合用至少1个月,而在PCI治疗的患者,两药的合用应维持6~12个月。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失眠老年患者给予开展杞菊地黄汤加减沐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抽签法将2017年4月~2020年3月莱西市疾病控制中心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失眠老年患者分
摘要:  目的:分析良性卵巢囊肿采用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6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以及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镇痛率对比(P0.05)。  1.2 入选标准[1]:  患者均符合良性
茯苓饼的传说  传说康熙皇帝年幼时体弱多病,脾胃不和,但不肯吃药,太医们束手无策。庄太后十分生气,要治罪于太医,这时苏麻喇姑对太后说有一个民间的老中医医术精湛,何不请来试一试。于是,庄太后下诏请这位老中医进京治病。老中医奉诏进京为小皇帝治病,认为只有茯苓一味中药即可治愈,为难的是如何能够请这位小“万岁”服用。  老中医苦想之后,决定用精白面、茯苓粉、蜂蜜、白糖制成清香可口的精巧糕点。康熙一吃果然十
以淮南为例,从排污量与地表水水质现状出发,寻求有利实施地表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水质目标管理的科学方案,为经济结构调整与重大规划布局,改善地表水质,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