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针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盲、分层、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纳入的11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分配隐蔽的方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55
【机 构】
: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北较场分院
【基金项目】
: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2010-2-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针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盲、分层、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纳入的11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分配隐蔽的方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55例)接受针刺及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55例)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针刺5d为1疗程,连续4个疗程.对治疗前及治疗后Fugl-Meyer评定法(FMA),巴氏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随访期3、6个月末病死/残疾率,复发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基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发心脏不良事件具有预测意义的血生化指标。方法分析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心脏不良事件组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的基线生化指标差异。结果无
某些动物在晚上活动时,其眼睛经常呈现荧光的颜色,例如猫的眼睛放绿光,牛的眼睛放蓝光,狼的眼睛放黄绿光。按照常识,在漆黑的夜晚照射到动物眼睛上的入射光的强度是很弱的,由此导致反射光的强度应该更弱。如果人们连入射光都看不见,怎么经过动物的眼睛一反射,反而看见反射光了呢?难道入射光经过动物的眼睛反射后,反倒变强了不成?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些动物的眼睛并非在夜晚一定会放光,只有在当其需要用眼睛搜索目标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