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许多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停留在只会做题目、只会考试,缺乏数学创新思维,也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基于此,正确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非常重要。首先提出了在题目中设计生活画面的策略,其次对如何在教学中探究生活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将生活化教学延伸到课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小学教学;生活问题
   数学与语文这类人文性的学科不同,数学给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远离生活的,因而一些小学生会对学习数学存在畏惧心理。实际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数学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符号、数字等,将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简化,从而更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能够探究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展开生活化数学教学,对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升教学实效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在题目中设计生活画面,促进学生积极融入课堂
   有些学生觉得数学题目比较抽象和枯燥,难以快速理解和解答,从而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有些数学题目虽然也融入了一些现实情节,但是很多只是“教材中的生活”,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完全没有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只能起到反作用。基于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可以对一些现有的题目素材进行再加工,在题目设计中融入更加丰富有趣、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活画面,这样学生就会感觉亲切有趣,从而积极参与,集中注意力去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题目:假设我们要在教室铺设踢脚线,那么首先需要知道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然后基于这个问题,与学生一起现场测量计算,共同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走出“教材的生活”,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画面出发,积极参与课堂,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二、在教学中探究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浅尝辄止,应该深入挖掘生活化教学的价值。除了运用生活素材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思考,实现深度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实现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也能够更加明白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对数学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且长远的目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做题和考试层面,也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个知识点的运用,可以更加灵活多变,可以用联系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乘与除》一课时,教师可以提一个烙饼的问题,现在需要烙3张饼,然而家里的锅比较小,一次只能烙2张饼,想要烙熟1张饼,需要正面烙1分钟,反面烙1分钟。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快?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先烙2张饼,烙好以后再烙最后1张饼,那么就需要4分钟。而如果采取另一种方法,先将A、B两张饼烙1分钟,然后将A翻面再拿出B,放第3张饼C在锅里,烙一分钟以后,A烙好了,取出A,再烙B、C的另外一面,这样总共只需要花费3分钟,就能够烙完3张饼。这个问题体现了乘法的原理,但是不是直接用乘法运算公式来解决问题,而是需要结合实践去思考和尝试,去探究规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意识到,需要基于更加灵活的视角去思考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将生活化教学延伸到课后,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维能力是多方面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全方位落实,教师往往只能在课堂上起到一个启发性的作用,尤其是创新性、发散性的数学思维,更需要学生自己在课后多思考、多发现。因此,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需要将生活化教学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去发现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充分调动自己的眼力、听力和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之后的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实现课上课下联动性的生活化教学。
   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倍数,并在下节课为大家讲一讲,谈一谈自己观察之后的感想。通过这种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倍数非常常见,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师则要在这个基础上去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养成在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的习惯,与此同时,还能够逐渐形成多尝试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思维模式。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要求,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要在题目设计中融入更加丰富有趣的生活画面,并让学生去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深度教学。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发展,实现课上课下联动性的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海梅.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0(7):62.
   [2]許丽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9(29):8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标视角下,传统的依靠题海战术和灌输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要求,因此需要革新教学模式,利用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方案来逐步达到能力提升和素养水平提升的高度。由此,将从兴趣激发、个性化思考引导以及知识体系构建的角度给出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中教师要更为关注教学的
摘 要: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概念教学时,也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具有微观分析能力、宏观识别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促使初中生可以在掌握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有更为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后期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在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因为课堂气氛沉闷、课堂内容理解困难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涣散,甚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新型教育模式中的教育游戏与教学课堂相结合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教育;教育游戏   一、什么是教育游戏   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还未养成、思维比较活跃和好奇心最旺盛的阶段,所以应该根据
摘 要:学校蕴含着丰富的、可挖掘的教学活动资源,要善于在学校寻找发现有意义、有意思的校园文化,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如何依托校园文化,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呢?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选择独特的校史文化,将校园符号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丰富节日的内涵,将情感体验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是拓宽研究性学习的视野,将研学旅行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键词:依托;校园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
摘 要: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培养学生传承与传播家乡文化的使命感,进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用英文讲好家乡的故事。分析静海乡土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发和利用的现状、阻碍以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静海乡土资源;初中英语;开发和利用  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于新课改以来逐渐受到重视,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了以前英语教育模式下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注意到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全面实施,高中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在实际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高中英语考试成绩之外还要重视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为学生提出的研究性辩题和信息点,鼓励学生课下提前查找相关语法信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摘 要:人文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目前小学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小学语文人文课堂构建的意义及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课堂;构建策略   语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利用
摘 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当中,小学语文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除了是一门语言学科外,还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伴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式各样教学方法的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针对语言特点的变化,每位教师有其独自的风格与特点,而教师对语言的运用特点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就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言特点;小学语文;规范性;生动性   语文是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