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历经五年的单独招生实践,将学习成功院校经验与发挥自身特色相结合,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单独招生制度,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单独招生计划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29-01
单独招生工作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是国家高考的组成部分。单独招生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它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促进了高职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教育部于2007年提出单独招生试点政策,这一政策延续至今不断地趋向成熟和完善。吉林省自2011年开始单独招生试点工作,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吉林省第一批进行单独招生试点工作的院校之一,在五年的有益尝试中,学校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单独招生工作真正地有益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益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2011—2015年单独招生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一)单独招生计划数变化趋势
吉林省于2011年首次开展单独招生试点工作,长汽高专是开展试点工作的三所国家示范性院校之一,招生计划是210人,历经五年的单独招生,至2015年招生计划数达到900人,占全国计划数的27%。
可以看出单独招生正在逐渐成为我校招生录取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我校生源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稳定学校生源、提高生源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历年单招报考情况分析
2011年,我校单招报考人数为2460人(报考人数是指报名并参加考试人数),是计划数的11.7倍;2012年,报考人数为2553人,是计划数的4.7倍;2013年,报考人数为2291人,是计划数的3.8倍;2014年,报考人数是3735人,是计划数的3.7倍;2015年,报考人数是4617人,是计划数的5.1倍。
可以看出,一方面,单独招生对考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考生报名热情十分高涨,特别是在我校单独招生试点工作的第一年,招生计划仅为210人的情况下,依然吸引了两千多名的考生报考;另一方面,在招生首年1:11.7的录取率事实上对考生而言压力较大,2012—2015年考生报名热情不减,通过招生计划的增加,录取率达到1:4.7、1:3.8、1:3.7、1:5.1,趋于合理,对于考生而言压力减轻,有利于我校单独招生工作的稳定长久发展。
(三)录取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校单独招生最低分即录取线变化趋势为一年高一年低,整体起伏不大。从整体上看,我校单招历年录取线在吉林省都处于较高水平,中、高分分数段考生数量较多。这表明一方面,我校录取学生整体成绩处于中学阶段的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四年单招录取情况比较,起伏波动都在适当的范围内,也说明了我校单招的录取方式比较合理,试题难易程度控制较好。
(四)单独招生新生报到情况
自2011年单独招生以来,都保持非常高的报到率,2011年单招报到率达到100%,2012—2015年报到率都在98%以上,单独招生报到率均高于统招报到率。
经分析,单招报到率高有以下原因:按照单独招生录取原则,考生一经录取不能再参加单独招生考试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报考比较慎重,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多是比较理想的;单独招生的招生对象是吉林省生源,学生乐于省内入学;我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在社会上有较高的认可度等。单独招生保持较高的报到率,对于减轻我校统招的压力,提高整体报到率、稳定生源数量有着重要作用。
二、单独招生学生入学后综合表现及就业情况
(一)2011级单独招生学生综合测评成绩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为毕业择优推荐提供依据,我校特制订了综合测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为政治表现、品德修养、遵纪守法、学习态度、集体观念五个方面,每学期满分为100分。通过对历年单独招生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独招生学生在校综合成绩处于中等水平。
(二)就业情况
2014年,我校送出单独招生的第一届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良好。据统计,机电一体化专业2011级单招学生就业率为91%,该专业2011级学生整体就业率为90%;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单招学生就业率为97%,该专业学生整体就业率为96%。在已就业学生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单招学生签到国有企业8人,三资企业61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签到国有企业14人,三资企业37人。
在我校整体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前提下,单独招生学生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签约率高、就业质量好。就业情况是对我校2011年单独招生工作的验收,实践证明,2011年的单独招生工作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素质良好,招生专业计划合理,教学培养比较完善。这也为今后的单独招生工作提供经验和方向,计划和专业的设置、教育教学的建设都要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保障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导向。
历经五年的单独招生实践,为学校未来的招生考试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科学制定招生计划,保证生源质量,改进培养模式,提高就业率将是今后单独招生考试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责任编辑:彭海多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单独招生计划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29-01
单独招生工作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是国家高考的组成部分。单独招生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它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促进了高职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教育部于2007年提出单独招生试点政策,这一政策延续至今不断地趋向成熟和完善。吉林省自2011年开始单独招生试点工作,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吉林省第一批进行单独招生试点工作的院校之一,在五年的有益尝试中,学校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单独招生工作真正地有益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有益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2011—2015年单独招生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一)单独招生计划数变化趋势
吉林省于2011年首次开展单独招生试点工作,长汽高专是开展试点工作的三所国家示范性院校之一,招生计划是210人,历经五年的单独招生,至2015年招生计划数达到900人,占全国计划数的27%。
可以看出单独招生正在逐渐成为我校招生录取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我校生源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稳定学校生源、提高生源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历年单招报考情况分析
2011年,我校单招报考人数为2460人(报考人数是指报名并参加考试人数),是计划数的11.7倍;2012年,报考人数为2553人,是计划数的4.7倍;2013年,报考人数为2291人,是计划数的3.8倍;2014年,报考人数是3735人,是计划数的3.7倍;2015年,报考人数是4617人,是计划数的5.1倍。
可以看出,一方面,单独招生对考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考生报名热情十分高涨,特别是在我校单独招生试点工作的第一年,招生计划仅为210人的情况下,依然吸引了两千多名的考生报考;另一方面,在招生首年1:11.7的录取率事实上对考生而言压力较大,2012—2015年考生报名热情不减,通过招生计划的增加,录取率达到1:4.7、1:3.8、1:3.7、1:5.1,趋于合理,对于考生而言压力减轻,有利于我校单独招生工作的稳定长久发展。
(三)录取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校单独招生最低分即录取线变化趋势为一年高一年低,整体起伏不大。从整体上看,我校单招历年录取线在吉林省都处于较高水平,中、高分分数段考生数量较多。这表明一方面,我校录取学生整体成绩处于中学阶段的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四年单招录取情况比较,起伏波动都在适当的范围内,也说明了我校单招的录取方式比较合理,试题难易程度控制较好。
(四)单独招生新生报到情况
自2011年单独招生以来,都保持非常高的报到率,2011年单招报到率达到100%,2012—2015年报到率都在98%以上,单独招生报到率均高于统招报到率。
经分析,单招报到率高有以下原因:按照单独招生录取原则,考生一经录取不能再参加单独招生考试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报考比较慎重,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多是比较理想的;单独招生的招生对象是吉林省生源,学生乐于省内入学;我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在社会上有较高的认可度等。单独招生保持较高的报到率,对于减轻我校统招的压力,提高整体报到率、稳定生源数量有着重要作用。
二、单独招生学生入学后综合表现及就业情况
(一)2011级单独招生学生综合测评成绩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为毕业择优推荐提供依据,我校特制订了综合测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为政治表现、品德修养、遵纪守法、学习态度、集体观念五个方面,每学期满分为100分。通过对历年单独招生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独招生学生在校综合成绩处于中等水平。
(二)就业情况
2014年,我校送出单独招生的第一届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良好。据统计,机电一体化专业2011级单招学生就业率为91%,该专业2011级学生整体就业率为90%;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单招学生就业率为97%,该专业学生整体就业率为96%。在已就业学生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单招学生签到国有企业8人,三资企业61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签到国有企业14人,三资企业37人。
在我校整体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前提下,单独招生学生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签约率高、就业质量好。就业情况是对我校2011年单独招生工作的验收,实践证明,2011年的单独招生工作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素质良好,招生专业计划合理,教学培养比较完善。这也为今后的单独招生工作提供经验和方向,计划和专业的设置、教育教学的建设都要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保障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导向。
历经五年的单独招生实践,为学校未来的招生考试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科学制定招生计划,保证生源质量,改进培养模式,提高就业率将是今后单独招生考试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责任编辑:彭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