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仡佬族婚俗文化简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务川作为全国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两个自治县之一和仡佬民族聚居的中心,建县1400多年,具有独特的仡佬文化资源,享有“丹砂古县、仡佬之源”的美誉。仡佬族是云贵高原的土著居民,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开荒鼻祖之一,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密切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务川仡佬族传统文化正日渐消亡。因此,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而婚姻习俗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务川仡佬族婚俗概况
  务川仡佬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其文化底蕴深厚,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原始习俗。务川仡佬族的婚俗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融合,纵然“渐被华风”(明<图经>),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婚恋
  早先,仡佬族人的婚恋是自由的,亦如现在沐浴在爱情春风里的青年们,只不过方式稍有不同而已。南宋陆游《老学庵学记》记述仡佬族婚配多有男女双方自由选择,父母不加干预。在明清时期有些地方志记载,仡佬族男女青年在节日或喜庆场中“相会于野”对歌,双方情投意合,就以天地为证,大树为媒,永结同心。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的仡佬族人是浪漫的。
  随着封建社会制度的逐步深入,务川仡佬族人的浪漫情怀受到汉文化的冲击,他们的婚姻逐步转变为父母包办,讲究门当户对,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解放前还特别盛行开姑舅,姨表亲。有“凡姑之女,定为舅媳”的习俗。这种姑表、姨表之间的亲戚联姻,男女订婚的年龄一般都很小,在幼年时就由父母定了,还有“背带亲”、“连环亲”等。
  (二)婚嫁礼仪习俗
  仡佬族的婚嫁礼仪习俗,主要沿袭“周礼”,讲究“仁、义、礼、智、信”。
  -------------------------
  史料记载:“初,通媒投红柬不书名,以口致意,谓之头媒。女家首肯,媒乃自具书柬以投,谓之二媒,约成也。媒请女家亲族等,名谓之书单,持与男家分书红柬,定其称呼。选吉具柬,偕香烛、喜炮、首饰、布匹、茶、盐、酒、脯下聘。聘之日,女父行告祖礼。生亲仪文毕备,然皆称其有无。老亲,诸事从略着有之。将婚矣,预遣媒谓女庚配男诹吉迎娶。娶有日,先期过礼,备钗钏衣裙请衣冠 。城中女家于未嫁前一日,押送妆奁到婿家陈设,为女挂帐而归。乡村道里辽远者,则随彩舆以往。女辞祖登彩舆,鼓吹旗帜,以次排列于道。女之叔伯兄弟与偕,谓之送亲。彩舆回,婿盛服俟门,扶女出,就家龛前行奠雁礼,随导女入房,行合卺礼。用傧相皆以亲串之,齐眉多福着主之。诘朝庙见后,拜亲长于堂,谓之拜客。三日后新妇下厨,择日宴客,而礼成矣。亲诸多未举行。其有童养于男家着,未成礼前,谓之闲房。省插香过礼诸仪节,婚日礼从同。”(清 申绍伯①《南园纪事(一)》),这是在历史上写的最完整的仡佬族婚礼习俗,每一个步骤,无不体现着“周礼”的精髓。
  改革开放后,婚俗方面要简便的多。但一般都要经过提亲、交小礼、烧香、开庚、嫁娶等程序。提亲,是男方请媒人到女家,也叫“讨口风”,多数是男方看中女方,便请媒人穿针引线;也有的是喜好做媒的人看某两家男女般配,并向男女双方撮合。提亲后,男女两家同宗三代经过“远亲访一访,近亲想一想”,认为门当户对,便放话同意,俗曰“打倒信”,男家即备红书一封(无内容),请媒人到女家交“放话礼”。而有些地区“取同意”的方式,是由媒人陪同姑娘到男方家与亲友见面,是男方及亲友视未来新媳妇的人才容貌,尔后“交小礼”,议定婚事。女家回赠姑娘亲手锥缝的鞋袜,以显礼节和姑娘针线活的能干。而装香,是指男家要备各种糖食果品、荤素人情,由媒人带往女家摆在堂屋神龛下大方桌上举行仪式,烧钱(阴币)化纸,点放鞭炮,男家子弟在神龛前向女方祖先行跪拜礼,同时请女方父母到堂前受礼,封赠准女婿吉利的话。装香后,婚姻就不能更改,选定日期就开年庚。开庚亦叫请庚,一般都要到婚龄,男家其庚书,内写男儿出生年月日,时程庚香二注、毛笔两支、衣料一件称压庚布、黑墨两锭以及蛋、酒之类礼品,请媒人到女家请庚。女家将女儿生辰填入庚书,交媒人带回,男方根据生辰八字,请先生择取良辰佳日完婚,完婚仪式与古代大同小异,此处不表。
  二、务川仡佬族婚俗文化形成原因
  纵观务川仡佬族的婚恋、婚姻习俗,无不洋溢着中原文化文化的影子,可是又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说到务川仡佬族的习俗,就要说到务川的文化历史,和务川独具特色的“丹砂和水银”文化。根据地方资料记载,因为务川有水银,元明时期往来务川的人较以往时期更为频繁。其中入籍务川的中原人,在与仡佬、苗、土家等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通过经济、文化以及通婚的融合,当地的仡佬土著,也逐渐跟上了“时代的潮流”。
  另有史料记载,在宋代,有蜀儒夏大均,流寓务川,向田佑恭传授儒学,学诗习礼。在明代永乐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之后,大量汉人涌入聚居,兴学设教,县立儒学,派学官,中原华夏文化遂成为地域文化之主流。特别是明清以来,文风颇盛,仡佬族文人,名人辈出。务川大坪龙潭的仡佬文化民族村,至今依旧可见明宋英宗为申祐②所立的祠堂。简单来说,务川仡佬族的婚俗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形成的:
  首先,秦汉统一全国始,中原习俗通过官方和民间的多种方式渗透,加速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演变同化过程,从而形成了務川仡佬族独特的婚俗。
  其次,丹砂和水银也是促使仡佬族习俗与中原习俗同化的重要因素。据史料记载,最早有务川丹砂流向中原的是商周时期,“时周武王伐纣,濮人与庸、蜀、羌等部落参加了牧野誓盟,并以丹砂向周武王献贡。”而历朝历代的君主,为炼各种仙丹妙药,颜色朱红的丹砂自然是仙家道士的不二之选。也因此,务川的丹砂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原,源源不断的中原人进入务川,带来不同的文化;早先封闭的务川仡佬人纷纷走出去,这样来来去去,中原文化并与之融合。时至今日,居住在务川大坪车队的外来人口,便是当时丹砂魅力的有力佐证之一。
  再次,由于与中原地区往来频繁,大批仁人志士、学子便入官为仕,与各民族往来更为频繁,正如 “顺流从俗”之说,便形成独特的务川仡佬族风俗文化。
  三、务川仡佬族婚俗的现状及分析
  通过对务川各乡镇地区的走访调查,发现现如今务川的婚俗现状有:
  1.在偏远地区,大部分人对婚姻的法律认识不够,早婚现象明显。在务川,男生未满22岁、女生未满20岁就结婚的大有人在,而且很多农村青年男女结婚时,不到民政部门登记办理结婚证,只在当地办酒席,取得当地人的认可便算结婚。如夫妻关系破裂、或孩子出生需要登记时才去找政府,往往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仡佬族的婚俗随着社会变迁和历史进步,有了一定的改变,也有了新的发展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加之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开发,仡佬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使婚俗也有所改变。
  3.仡佬族是个兼容性很强的民族。近年来,外出务工的仡佬族青年越来越多,与时俱进的仡佬族青年男女通婚不再受到“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限制,自由恋爱结婚,同时结婚程序也简化多了。
  四、保护务川仡佬族族婚俗的措施
  近年来,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很大,同时务川的龙潭仡佬族文化村寨被国务院任命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但是据我调查,现代青年人中已经有大部分人不知道仡佬族的婚俗基本程序,中年人群表现的还不太明显。那么,我们要如何扬长避短,既尊重民族婚俗文化的历史又促其健康发展?我认为可以下几方面加以保护。
  第一,尊重务川仡佬族婚俗的文化习俗,在尊重仡佬族古老婚俗的前提下传承性的保护开发。
  第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婚俗文化,同时保留本民族的特色。务川是一个民族聚居地,除了有仡佬族以外还有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时,保留自己的特色并结合着发展出新的特色。
  第三,收集整理仡佬族婚俗文化的史料。
  第四,将仡佬族文化包括婚俗文化引进本民族中小学校课外读物进行传承。学校作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主要基地,可以开展以民族民间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逐步将民族文化带入课堂,并配备相应师资及项目经费。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在流失这个问题,但大多数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大批汉人学者进驻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而大批原住民却到大中城市中寻找发展机会,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落在了以汉族学者为主力的保护队伍肩上。衷心希望将少数民族文化的诠释和传承工作交还给少数民族自身,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觉性和民族文化热情,并且提供给他们记录本民族文化的技能和工具,使仡佬族的婚俗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激励性评价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应该做到四"要"四"忌":评价态度要诚恳,忌流于形式;评价语言要丰富,忌枯燥乏味;评价对象要多元,忌指向单一;评价内容要具体,忌抽象笼统。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它彰显着教育智慧,更需要教育智慧。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教学 评价 智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得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促使学生成长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本文讲述了通过构建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自主灵活的思考模式、通过课外活动等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促使学生成长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唤醒创新
摘要: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法有如下几点: 科学引导,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参与的兴趣;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媒体,启迪思维;面向全体,关注"差生";教会学生反思,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   关键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突显,成为影响社会治安、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笔者现结合工作经历,浅谈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总结:1、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在整体上有待于充实体提高,加大相应的建设投入;2、我校在就业指导时间滞后和定位较低,不能够较好的保证指导效果;3、指导形式单一,没有个性化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1
摘要:职业教育中数学作业效率极低。如何提高作业的效率、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条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其一,精选数学作业题,使学生轻松的应对数学作业。其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精选 质量 实用 自我分析 症结  数学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
情感与情绪在本质上并无差异,这里所用的“情感”也指情绪。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割,也不能互相替代。它们或同步、或交叉协同的过程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发挥教学的最高效率,获得最佳的教
【摘 要】研究如何尊重学生差异,如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便于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经历失败后成功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让学校生活成为学生整个人生美好的回忆的巨大宝库。而这些就需要老师用因材施教来引导。  【关键词】大课堂 因材施教 个性特质    我在这里狭义的把“因材施教”仅仅限定在语文课堂这个范畴内,我想探讨的话题也就
【摘 要】本文以江苏省人教版新教材《万有引力与航天》这章内容为依据,以书中的一句话为引导,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解读新教材的本章内容。  【关键词】新教材 万有引力与航天 马克·吐温    在教学过程中,当我看到“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的时候,顿时在我脑海中就浮现出新教材在《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的内容,我不由得感叹起来:新教材确实是新教材!  教材中的第
曾经,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有人想象,有一天能像鹰一样地翱翔,于是天上便有了飞机;曾经,面对深不可测的大海,有人想象,有一天人也能像鱼儿一样潜入海底,于是便有了潜水艇……是啊,世界上任何一样发明无一不是从最初的、第一个人的怪诞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想象中创造出来的,想象正是一切创造的基础。  但是,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今天面对正被证实是成功的发明深表钦敬的时候;当我们面对许多曾经是那样不可思议的创造而习以为
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值得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条件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与教研组的教师一起做了相关的探讨和尝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