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各有不同,导致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久而久之这种差距会逐渐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有效解决了差异化教学的难题,尽可能实现了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探讨了分层教学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
  【关键词】分层教学;走班制;初中英语;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叶娟娟(1990.04-),女,浙江台州人,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交流工具,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具备一定的综合英语能力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在兴趣的支持下自主探索和实践,学生才能形成内化于心的学习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和集中授课模式的束缚,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注重英语语言技能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本文引入分层教学理念,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分层教学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介绍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基于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潜力将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分为几组水平比较接近的群体,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20世纪初,美国为了应对大量背景各异的移民儿童的教学培养工作,最早提出了分层教学理念。到了21世纪,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欧美等国家绝大多数的公立中学都实施了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在20世纪初被引入国内,国内一些学校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实践。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要摒弃“一刀切、齐步走”的传统教学方法,正视学生的主体差异。分层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层次为基础、以竞争为手段、以辅助为重点,强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学有所得、个性发展,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支撑
  1.掌握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和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征各有差异,集体授课模式只满足了少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很多学生因为缺乏适合的学习条件和教学方法,学习效果不甚理想[2]。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主体差异问题,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只要给予学生最佳的学习条件和充足的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该理论提出了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主体性差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分别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学生经过教育后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过渡阶段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了然于胸,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寻找不同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和最佳教学区,并根据不同学生最佳发展区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阶段的水平。
  3.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3]。孔子认为人的天性虽然是相近的,但不同的学生由于受到内在的自身条件和外在的生长环境的影响,在思想品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者要准确掌握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征,并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对当今初中英语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以兴趣为导向实行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以实现不同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为目标。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教学实践前期。(1)学生分层。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首先要进行学生分班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和教学任务分层。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现状,通过英语考试成绩了解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再结合学生的智力因素、性格特点、课堂表现将学生分为了人数相同的A班和B班,其中A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B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英语学习兴趣匮乏。A班和B班中的学生并不是完全固定的,而是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发展情况和实际表现进行动态调整的。
  (2)教学目标分层。授课教师以英语学科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四级教学目标为指导,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特点为基础,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定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因材施教理论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成教学目标。A班学生要求全面完成既定英语教学目标,B班学生要求夯实基础,以培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
  (3)作业分层。完成课堂和课后作业是学生深化英语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是否达标的重要手段。作业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本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等方面的差异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A班学生英语基础扎实,有着更高的学习目标,不仅要完成基础作业,还要完成用于进一步提升能力的提高作业。考虑到B班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教学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以完成基础作业为主。
  2.教学实践中期。笔者所任教的A班和B班为实验组,采用走班制分层教学法,而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制集中教学法。每节课授课时间均为40分钟,教学实践期限为12周。教师根据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因材施教理论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匹配不同的教学资源,在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融入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4]。A班学生英语基本功比较扎实,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注重自主学习和精讲多练,在点上挖掘,在面上拓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語水平。B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欠缺,采用直观演示法和情景教学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采取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学实践后期。教学实验结束后收集并整理两次问卷调查和两次英语考试的数据。通过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在实施分层教学前后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变化,了解学生对走班制分层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和适应程度。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英语考试成绩,了解分层教学实施前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变化。
  本文运用李克特五星量表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分别是中学英语分层教学前测和后测调查问卷。问卷共包含九个选择题,涵盖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现状、分层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分层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等三方面内容。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本文通过克朗巴哈系数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测,计算可得前测问卷和后测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值分别为0.841和0.887,通常情况下当Cronbach’s Alpha大于0.8时,可以认为信度较高。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效度,本文通过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效度分析,计算可得前测问卷和后测问卷的KMO值分别为0.868和0.851,通常情况下当KMO大于0.5且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时可认为通过巴特利球形检验,表明调查数据具有结构效度。
  本文采用了前测和后测两套英语试题,一套是初一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考试试卷,用于检测学生在进行分层教学实验之前的英语水平,一套是初一年级下学期英语期末考试试卷,用于对比A班和B班在教学实验前后英语成绩的变化情况,以探究分层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前测和后测试题题型一致,难度接近。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中的“五级目标”为考试范围,考查学生的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能力。
  四、分层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问卷调查和英语考试的结果显示,对实验组班级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走班制分层教学之后,实验组的学生对英语课的期待和兴趣有所增强,英语学习的压力有所减小,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有了大范围的提高。分层教学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影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走班分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打破了传统班级集中授课模式的固定性和同步性,走班分层教学模式采用了讨论、表演、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所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过程中,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第二,走班分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通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和分层评价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第三,走班分层教学模式倡导合作学习,有效克服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学生通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互相支持、互相评价和互相督促体会到被尊重和认同的感受,帮助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消除自卑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本文的实践研究表明,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大范围提升班级的英语学习成绩,但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和细致性。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还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参考文献:
  [1]冀芬.关于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14):276.
  [2]唐焕钧.分层教学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实践[J].校园英语,2018.
  [3]张太锋.初中英语因材施教,培优辅差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9(3):1.
  [4]盧勇萍.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
其他文献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和文本三者借助对话与理解实现“视界融合”。本文阐述了“视界融合”的概念和内涵,并结合实例从“视界融合”观的角度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立足文本,注重生本对话”“打破视界,聚焦师生对话”“迁移创新,提升阅读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视界融合;阅读教学;生本对话;师生对话;阅读素养  【作者简介】过晶,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中。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
红枫古道的沿途,共有枫树3000多棵,多为具有数百年高龄的“老者”。其树干高耸十多米,粗壮得需要几个人才能环抱。  最险峻的一段古道有“斗米直”之称——笔直陡峭,有320余级石阶直入云霄,惊险异常。在古时,人们行至此处,必须先吃一斗米,才有力气攀登上去,“斗米直”也因此而得名。  历史上,许多人为了修建红枫古道,就在道旁搭建屋子住下,一条道路修建完毕,已经流转了几代人,一户人家就渐渐变成了一个村…
帕帕科拉沙滩起源于4.5万年前的普马哈火山的一次喷发。这次喷发并不强烈,溢出的岩浆只覆盖了数公里区域。  在无数种类的火山岩中,只有普马哈火山岩含有极大量的橄榄石成分。因此,这座独一无二的夏威夷火山才成为帕帕科拉绿沙滩的源泉。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位于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夏威夷古王宫博物馆”中,还陈列着一件通体用沙滩橄榄石装饰的国王盾牌。    公元1893年,美国军队进占夏威夷,夏威夷王国覆
在新疆于田以南的昆仑山中,发源了一条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的克里雅河,这条河由南向北流经于田县,最后,消失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腹地。  长久以来,人们都不知道,这条飘飘渺渺进入大漠深处的河流尾端,其实还孕育出了一块神奇的绿洲——达里雅布依。这其实是一个被称为“塔克拉玛干肚脐”的小小生命秘境,它的神秘性,不仅在于它独立支撑在世界第二大沙漠的中心,身系大漠的绿色命脉,而且千年以来都未见诸过任何记载
【摘要】在英语中,委婉语的用法是比较常见的形式,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交往中最流行的一种形式。委婉语的用法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委婉,也更好地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英语委婉语在语法、修饰、语音等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主要以英语委婉语及其交际功能为话题,针对有关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交际功能;具体措施  【作者简介】傅泽涵,女,汉族,黑龙江人,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讲
悬棺的棺木几乎都由独木制成——一根大木被掏空,就像独木舟一样;有的悬棺的葬洞口还安装有封门板。  在初次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共清理了多座墓葬,共发现人骨16架,出土了百越风格的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古乐器等200余件。  考古专家还在悬棺遗骨上发现一个独一无二的怪异现象——尸骸无论男女,其上颌门齿往往缺失……  江西龙虎山,不仅以秀美灵动的丹霞风貌闻名于世,古往今来,那些深藏在丹霞崖壁上的悬棺群
【摘要】书面表达问题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学者与教师关注的热点。根据初中生英语写作错误的类型,可以将初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归纳为单词拼写问题、词语搭配问题、文体错误等。本文对初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改善策略  【作者简介】刘冰(1983.05-),女,汉族,山东冠县人,聊城东昌中学初二英语组,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摘要】“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注重在活动设计上下功夫,使活动设计有情境,要多样,有层次,要拓展,从而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关键词】活动设计;提升;语用能力  【作者简介】郭静芬,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鹤浦小学。  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过多关注语言知识讲解,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实际语言交
尤其是在安宁河谷西昌这一块,由于自古以来经济富庶、人烟辐辏,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程度高,西昌火把节的热烈程度往往让人叹为观止。  火把节上最感兴趣的就是玩火,扛着一个大火把在街上跑啊、跳啊,这时候所有的烦恼都一扫而空了。  火把节是西昌最大的看点之一,要想不虚此行,火把节的几个环节“拜节”、“狂欢”都要参加。彝族的“阿米子”漂亮得很,你在火把节选美上就能看到……  在民俗学家眼中,西昌彝族火把节是最隆
英语写作能力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书面表达水平的综合体现。它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需要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还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如此方能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一、学好基础知识,打好写作基础关  基础知识学习从单词到词组到句子以及它们在语境当中的运用。首先,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前提。语音知识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