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胜:从直觉到自觉的感恩教育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i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德胜在《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3期《感恩教育:从直觉到自觉》一文指出,由于教育者赋予感恩许多美好的预设,因此有人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感恩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感恩之情,就是好的。”这种直觉性的感恩教育,显示出一种想当然性。在无形中强化了不平等的人际结构,牺牲受惠者的尊严。同时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基于不切实际的感恩預设,直觉性的感恩教育往往滑向强求感恩。在直觉性感恩教育中,与积极情感膨胀相伴随的是感恩泛化,即要求学生总是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他人与生活,实际上,这不是增进学生的道德智慧,而是妨碍学生道德智慧的生长。由此看来,充分理解感恩的本性,探索感恩教育的理路,建构一种基于感恩本质的感恩教育,至为关键、迫切。
  从感恩的人际和心理结构中可以归纳出感恩教育的基本方向,即由直觉性感恩教育走向自觉性感恩教育。首先,感恩人际结构的“前端”,即施恩者对受惠者的善意、善行是感恩的激发与发起因素,没有这一点,感恩人际结构的“后端”,即感恩的本体部分则无从产生。其次,感恩教育不但要进入感恩的人际结构之中,还要进入其心理结构之中,在感恩心理结构内进行,即“感恩中的感恩教育”。学生如果因为自己的善意得到他人的感恩回应,一方面,他们会体会到被感恩的美好,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内心建立起感恩的反应方式,即用善意回应善意,用爱响应爱。
其他文献
角色错位,就是把身份地位摆在一个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位置,而对其行使权利的现象,其表现是高位低移、低位高攀、平位互侵、本位垄断等,成因涉及传统文化因素、行政人员自身因素和
教学前策略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用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策略。高效的课堂始于教学前策略的合理运用,极大地制约着教学效果。职业院校因其学生和专业理论课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教育,既是
美国学习政策研究所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明确了学校成功的四个主要因素,包括积极的学校氛围、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社会情感发展和个性化支持。具体实践建议如下:  首先,建立一個支持性的环境,促进教师、学生和家庭之间的牢固关系。比如,教师与同一学生相处超过一年;定期家访和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为教师提供合作和作为首席的机会,加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信任。其次,实施有意义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学
做教师的都知道,学生中总会有一些“刺头”,在平静的班级生活中闹出一些“乱子”,让教师们倍感烦恼,因此老师们普遍不喜欢带“刺”的学生。许多教师更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拔除那些坏孩子身上的“刺”,许多师生冲突因此而起。实际上,学生如玫瑰,总是先长刺后开花。“刺”是他们身上的缺点,“花”是美好品质。当我们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时,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好”,也会理解学生的“坏”其实并不“坏”,而是我们还没学会
引大入秦工程在农田水利经济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启示作用。引大入秦工程应改变单一供水观念,发展旅游经济,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同时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向相邻地区供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迅速发展,从事环境产品生产、经营、环境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咨询服务、“三废”综合利用及自然生态保护的环保产业也得到发展。2000年全国环保产
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体现了对行政管理人员基本行政职业能力的要求。行政职业能力应当作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行政职业能力构成应当作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陈爱玉校长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择校——学校掐尖——学校之间不均衡——家长生发出更强的择校愿望”这一怪圈正在断裂,断裂的关键点就在阻断学校掐尖这一环节,小学直升初中、九年一贯制、集团化办学……好学校不再是好学生的“收割机”。应该说,当前我们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后掐尖”时代,“掐尖”时代的远去,相对应的是学生情况的千差万别,学生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现实,正确的
朱经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作出过重要贡献.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的风云人物,他积极参与了1922年学制的大讨论,并发表了多篇探讨国语课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