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绘本:让美好与美好相遇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fox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能力而言,我有两项最弱。一是运动,二是音乐。
  所以,不能免俗地,我暗地里急切地希望女儿可以补我所短。
  我在她刚10个月的时候就给她报了一个以运动为特色的亲子班,欢喜地看她将秋千荡到最高处,兴奋地尖叫,笨笨地把小身体蜷成一团,翻出个歪扭的前滚翻。其实也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是希望她可以藉由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而获得自信,以及自由。
  那么音乐呢?
  说唱歌,我五音不全,说欣赏,我就算可以勉力端坐,也未必能识得高尚音乐的精妙。秉承“自己开心最重要”的胎教原则,游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是听着张学友、罗大佑和Beyond长大。等到终于将她捧在怀里,与那明澈的目光对视,忽然觉得心虚,觉得应该认认真真地,找点小孩子正经应该听的音乐给她。
  火力全开地忙活了好一阵,结果颇为失望。要么就是打着“刺激大脑,开发智力”的旗号、被粗暴剪切了的莫扎特或者其他古典音乐,要么就是大量的“那种”儿童歌曲。
  “那种”是什么意思?
  呃,还是先说说我喜欢的“这种”。搜寻的过程中偶然听到一首字母歌,没错,就是人人都会的“ABCDEFG”那首。但是分别以女高音、男低音、童声,通过美声、小合唱、爵士、rap等方式依次演绎,就是这首简单的字母歌,简单的曲调与节奏居然可以忽而华丽,忽而俏皮,忽而安静忧伤。
  我听得入了迷。
  后来几次更换电脑,这首歌找不到了,很是遗憾。但它却为我种下一个很深的信念:孩子不是简装版的成人。给孩子的东西,可以简,却绝不能陋。可以单纯,但不该幼稚。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为孩子献上值得他们的美好,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欣赏美好的能力,只是因为我们太轻慢,不用心。
  正因为如此,我格外尊重那些用心为孩子创作的人,以及他们的作品。
  我一直私下里为女儿编织着一个音乐梦想。倒也没打算学什么乐器或者期待怎样的成就,我的想法很简单——音乐是天赐的美,我不希望她错过。恰巧,我们就碰到了这套“法国音乐绘本”(全套8本)。
  把音乐和绘本放在一起,让美好与美好相遇,这本身就是个绝妙的主意。不过,以我非专业人士的臆断,这两种表现形式各自“性格”太鲜明,所以并不容易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要么画面太强,音乐沦为伴奏,要么音乐独自就能撑起一片天,绘本往往被闲置在墙角落灰。
  而这八本音乐绘本,每本都似一个mini音乐剧。各自独立,以各自擅长的方式讲故事,又相互补充,让音乐有了独特鲜明的形象,让画面流动起丰富生动的旋律。
  这套绘本的故事不错。
  略带冒险色彩,制造的紧张感刚好够小朋友屏住呼吸,很快又长出一口气,心满意足地放松下来。《动物园狂欢夜》里的动物们偷了管理员的钥匙溜出来找乐子。《芙丝汀娜和巨人》里的小女孩被巨人兄弟抓上山,即将变成一顿美餐。《大猫汤姆的音乐晚会》的大猫夜里突然开口说话,要带小主人去屋顶逛逛。《勇敢的小猎人》充满新奇的异域风情,在非洲大草原猎狮。《卡诺的冒险之旅》打开印第安人神秘的绳结,《找不到家的小猴子》在热带森林里不停歇地向前跑,向前跑。
  里面的音乐也很妙。
  《勇敢的小猎人》是我头一次听到适合孩子的Rap。游反反复复听过很多次,如今已经可以熟练地合着节奏念完整段歌词,还完整地向爸爸解释了什么叫“打碟”。
  她还喜欢《花豹的诡计》结尾那段南美风情的吟唱。虽然歌词完全不懂,但并不妨碍跟着那迷人的长长尾音走去一个美妙的地方。
  推荐这套音乐绘本,更想说的是致敬创作这套绘本的艺术家。他们竭尽成年人的专业与智慧,又不失童心与童趣,这个,就叫做“以尊重儿童的心”吧。
  说回音乐,另外再推荐两个用心之作:
  对于小宝宝,可以去搜搜美国Roce Me Baby公司推出的CD。由公司的创始人Susie Tallman和她的朋友们来演绎世界各国的经典儿歌和世界名曲,有舒缓放松的摇篮曲系列,也有明快欢乐的儿歌。精妙的编曲、配器和动听的声音,曾经在过去好几年里安抚过我们睡前的焦躁,陪伴过漫长的堵车路,点缀过日常生活的各个空隙。
  对大一些的孩子,4岁以上吧,推荐一个APP。这个叫做le Carnaval des Animaux的APP,以视频和小游戏的方式完美演绎了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室内乐组曲《动物狂欢节》。APP是收费的。对,我和你们一样十分不情愿为下载APP花钱,不过这个值得。略词穷,只能说:非常非常非常美。
其他文献
在数学活动课上,笔者让学生探究一些启迪智慧的数学问题,效果颇佳。下例就是四年级学生在活动中的一段“实录”。  案例:  某公园对学生团体游园实行优惠,优惠票价如下表所示:    已知甲班比乙班多10人,如果两个班合在一起买票,总共付门票费832元。问:甲、乙两班各有多少人?  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个生活问题,学生很乐意探究,可是到了动手解答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却束手无策,面露难色。  师: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