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创造力的认知误区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的核心能力。爱因斯坦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甚至是知识的源泉。”那么,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从何而来?创造力是天生的吗?
  何为创造力
  创造力又称创造性,是人类独特的技能,创造力是由拉丁语“creare”一词派生而来,“creare”的意思是创造、创建、生产、造成。从词源上来看,创造力指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东西。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综上所述,创造力是一种运用新思想和新方法对已有信息进行创造的活动,形成对社会或个人有价值的新观念和新思想。
  创造力可以分为个人层面创造力和社会层面创造力。个人层面创造力是自我表现与认同的期望,处于同等智力水平时,富于合作精神、心理健康的儿童创造力更高,创造力强的学生与创造力弱的学生相比,具有更强的探索精神。
  社会层面创造力是知识社会进步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在非永久性的、以项目为导向的团队中进行,项目中的每个成员都承担着重大的责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创造力来迎接各种挑战。
  各行各业也需积极应对新挑战,积极主动适应创造力工作的个人和集体更有可能获得知识密集型社会带来的各种益处。
  创造力的发展可以提高青少年各方面能力,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对个人福祉以及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因此,创造力在全世界的教育中都是重中之重。
  有关创造力的几大认识误区
  目前,关于创造力,大家普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其一,把成绩或智力作为判断创造力强弱的指标。创造力和一个学生的成绩有没有关系?是不是成绩好或者聪明的孩子创造力也高?已有研究发现,创造力较高的人通常有较高的智力和较好的成绩,但是这并不代表智力高、成绩好的人就一定具有卓越的创造力。把成绩或者智力作为判断指标是对创造力的一个很大的误解。其实,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要比成绩普通或者优异的学生创造力更高。此外,很多成绩差的高创造力学生,常常會表现出破坏性的、不守纪律的行为,往往不受老师的青睐,毕竟学生的成绩和教师评价是挂钩的。创造力高的人容易对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产生强烈兴趣,对事物的感受性强,能抓住常人所漠视的问题,意志坚强,比较自信,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特点。这样的学生,如果成绩好,许多老师倒还能“忍受”,但是成绩不好还过于有自己的想法、不“听话”,老师一般就会很头痛。
  其二,错误地认为创造力是天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遗传是创造力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过分夸大遗传素质在个体创造力中的作用,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历史上最早研究遗传对创造力产生影响的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高尔顿,他的《遗传的天才》标志着科学研究创造力的开始。高尔顿通过对80对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环境下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其各方面能力很相似;在相同环境下成长的同卵双生子之间在能力上的相似性,要高于异卵双生子的相似性,说明遗传基因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力的发展还有赖于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是创造力发展的现实根基与必要条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对教师的期望研究中发现,当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表现出相应的日常行为时,会促进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和创造力的提高。其他研究也发现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愉快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反之,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其三,一些人会将创造力和疯狂以及精神病态联系在一起。已有研究分析发现创造力与许多精神变态特质包括马基雅维利主义(操控他人的倾向)和自恋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这并不能将创造力和精神病态联系在一起。的确,有创造力的人和精神病态者有些相似的特点,比如在情感上不太受社会规则和习俗的约束。有创造力的人和精神病态者可能都有过多的多巴胺能活动,驱使他们变得渴望冒险和寻求奖赏。这种渴望对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有些想法甚至听起来很疯狂,离经叛道。因此,有创造力的人并不总是宜人的,可能同时是天才和怪人。
  其四,错误地认为创造力是只属于艺术家和发明家的天赋。科学家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创造力,或者说都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之所以我们认为创造力只属于那些少部分人,是因为我们太关注那些所谓的天才式的人物。其实创造力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一个新的、不一样想法的提出;变废为宝将旧纸箱做成相框;在冰箱食物所剩无几的情况下,用仅有的原料做出一道美味佳肴招待客人。这都是创造力思维的体现。
  其五,错误地将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同起来。想象力是在思想中创造事物的能力,只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并没有实物,而创造力是将想法付诸实践,在现实中创造事物的能力。两者有本质区别,可以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但是空有发散的想象力并不能产生真正有创造性的想法,创造是想象与现实约束的结合。
  创造力从何而来
  创造力究竟从何而来?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一项脑成像研究发现,大脑中催生创造力的三大网络系统:预设模式网络,突显网络和控制网络。这三大网络实际上就是创造力调动大脑的三大进程,只有它们互相连接才能产生创造力。
  预设模式网络负责产生一连串天马行空的想法。自由畅想的时候,大脑中的预设模式网络处于活跃状态,这一系统主要位于后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皮层。预设模式网络根据我们的知识储备,自发生成联想,组合各种想法和图像,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海马体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重要作用。
  突显网络负责识别突出的想法。突显网络主要位于两侧岛叶和前扣带回,其作用尚未完全明了,可能在预设模式网络和控制网络之间起着桥梁作用,能够筛选预设模式网络生成的比较突出的想法,并将它们传往控制网络进行评估。
  控制网络主要负责真正的好想法获得通过或者重启整个过程。控制网络主要位于前扣带回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负责评估创意,调整思路,并抑制自动思维模式以抵御有想法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我们大脑中的这三个网络系统不会同时处于活跃状态。研究发现,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网络之间彼此连接的紧密程度来评估个体的创造力水平,尤其是预设模式网络和控制网络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个体的创造力也越强。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已然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创造力,纠正对其认识上的几大误区,更要了解创造力从何而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儿童“自由地呼吸”,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其他文献
<正>【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个人,可以高到云层里,也可以低到泥土里。愿你高到云层时,还会想到泥土的气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多的“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单位制”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城市社区”日益成为为市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
使用海泡石、磷酸二氢钙、钙镁磷肥、氧化钙和氧化镁等土壤改良剂及其组合,对湖南省某铅锌矿冶炼厂附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了稳定化修复试验,利用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形态分
<正> 第一节混捏的目的多数碳素制品的生产(包括商品糊)必须先制备可塑性的糊料。然后进一步加工,制备可塑性糊料这一道工序称为混捏。混捏不同于一般的混合,混捏是将按配方
本文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按键控制开关电路,可以通过按键实现电源的开关,采用非门CD4069设计,可以替代单片机,具有成本低、功耗低、线路简单、抗干扰性强等优点,非常适合在电子
目的 比较7.5%高渗盐溶液和20%甘露醇溶液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预后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3例按接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7.5%氯
1病例资料患儿,女性,1岁9个月,因左耳反复流脓1年余于2013年5月21日就诊我科,拟诊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胆脂瘤?)住院。家长代诉患儿自出生5月起开始出现左耳反复流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