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专业“四元素、五阶段、强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四元素、五阶段、强实践”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管理和质量控制,最终实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专业发展目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四元素 五阶段 强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040-02
  1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用人需求一直很旺盛,相应的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网络技术专业,但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却是很多的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当前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本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相关的工作,这一现象反映了诸多方面的问题,下面就其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专业定位不准导致学校和企业双方供需两难
  當前企业的网络技术岗位主要用人需求是“建网、管网、用网”三个方面的人才。“建网”指具体网络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管网”是对已建成网络项目进行后续管理和维护;“用网”指围绕当前网络运营环境开展的系列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包括太多的专业方向,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什么都学过,什么都没学好,这是当前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2 专业教学内容和实际岗位能力需求脱节
  当前各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实际网络环境中涉及的网络设备、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众多,导致仅靠有限的专业课程和教学时间无法把所有的软硬件知识都纳入到课堂教学中,但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涉及这些新的知识和技术,或者讲述的内容少之又少都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所学知识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因此,设置合适的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规格是极其重要的。
  1.3 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目前的专业教学中经常出现课堂上或者期末考试所谓的好学生最终在工作岗位上可能不如平时不起眼的学生的奇怪现象。因此,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1.4 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爱学习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如果教师只强调教学内容改革,仍然采用“灌鸭式”的教学方法,最终结果是无论教学内容多么科学合理,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是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所在。
  综上所述,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导致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的出发点就是解决上述问题,构建一种独立的、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定位、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当中,最终通过全面的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以满足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
  2“四元素、五阶段、强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四元素”、“五阶段”、“强实践”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含义如下。
  “四元素”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对接企业、引入认证、组建社团、创设场景”四个元素的有机结合。“对接企业”指通过联合专业相关的企业,开展“校中厂建设、厂中校建设、订单培养、师资培训、共建优质核心课程”等多方面的工作,共同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目的。“引入认证”指通过将高质量的企业认证引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当中,通过开展双证教学实现职业标准和先进技术进课堂。“组建社团”指通过建立学生性专业社团,开展围绕真实网络项目建设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创设场景”指通过为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创设一个与之对应的教学场景,开展“人物角色、场景布局、岗位任务”三元素相结合的“情境教学”,实现专业教学和工作岗位的有机衔接。通过上述四种人才培养元素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专业对接企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专业教学对接生产过程”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五阶段”指专业课程体系以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网络建设项目的组建、管理和应用为主线,按照“项目化”思想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最终形成“SOHO网络、网吧网络、校园网、企业网、综合型网络”等五个能力递进的网络建设项目以及与之对应的平台性课程。“五阶段”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实现了每学期有“项目”,每门课程有“任务”,为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强实践”指基于“五阶段”项目化课程体系,采用“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学期综合实训、暑期社会实践、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强化实践教学过程。“专业认知”实践活动通常安排在第一学期,通过企业参观、现场讲解、交流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初了解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需求;“课程实训”强调每门专业课程结合各自的课程特点,依托专业实训室、校中厂或厂中校等多种实践平台开展课程实训活动,实现“做中学”教学目的;“学期综合实训”安排在每学期的后四周,主要围绕“五阶段”的一个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实训,从而培养网络组建、管理、应用等方面的职业岗位能力;“暑期社会实践”安排在第四学期末的暑假期间进行,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企业招聘面试、企业岗位实习等活动,积累应聘经验,锻炼职业岗位能力;“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基于某个实际网络建设项目按照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管理、网站推广应用等不同岗位设置毕业设计课题并开展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进行,通过统一安排或学生自主选择到校企合作的“校中厂”、“厂中校”中开展专业岗位实践,培养毕业生实际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3 结语
  “四元素、五阶段、强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及每个具体实施阶段提出了横向、纵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了“可保障、可管理、可预期”的专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文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9):13-15.
  [2] 何同林,陈光海,冯丹.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2):13-22.
其他文献
球团竖炉生产使用散煤作为燃料,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探索一种清洁能源,根治彻底长期困扰球团竖炉的污染环境问题,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使
以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介绍了120t转炉除尘浊环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转炉除尘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现场实践提出改进措施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经实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学生作文教学的观念、目的、备课、方式等七个现状有感而发,发现了两个问题,于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强调过程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人生质量。  关键词: 高中 教学 作文 过程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存在如下现状:  1)作文观念:抒写情感,见
未来社会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还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旧有的一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大胆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能够激起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以真正的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实践型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如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公共卫生专业课程中的作用,案例选择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在此意义上,本文尝试针对案例选择与应用时的具体环节,就齐齐哈尔医学院预防本科2009级至2011级三届学生八门专业课的具体实践,在案例选择与教学应用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研究组)与单用奥氮平组(对照组)。治疗前
本文概述了国内炼油碱渣处理的工艺技术现状及研究概况,分析评价了碱渣处理工艺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及碱渣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SIR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