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摆脱大舞台腔调,做一幕先锋剧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cpt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以林兆华、牟森、孟京辉为代表的“戏剧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在小剧场上演他们的实验戏剧作品。1995年北京人艺小剧场建成后,小剧场话剧成为了席卷中国话剧界的一阵狂潮,大规模地影响到了流行文化。
  在杭州,小剧场散落各处,大学校园的青春演艺、繁华闹市的文青暖房、古今交融的茶室驿站。人们走进小剧场,看的不仅仅是剧,更是自己理想的生活。
  校园戏剧 黑白人生
  “瞧瞧这些瓶瓶罐罐。蝾螈、蜥蜴、蟒蛇、蟾蜍,翻着青白肚皮,它们多像大腹便便的教授。还有癌症标本、畸形的胎儿、猿人的头骨、圣徒的指甲,我就终日与他们相伴。这竟然是我的世界,这竟然就是我生活在其中几十年的世界!这也算是生活!可这就是我的生活!”
  六月初的一个下午,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永谦剧场里回荡着铿锵有力的台词,浙大黑白剧社正在进行夏季大戏《盗版浮士德》的最后一次彩排,这天晚上,他们在这里进行演出,上一场是在浙大的紫金港剧场。
  黑白剧社的前身是1937年抗战之前成立的学生文艺社团,当时称为黑白文艺社。在1997年浙大百年校庆时,学校将前身为黑白文艺社的浙大艺术团话剧队复名“黑白剧社”。“黑白云者,意在申明收复时受日寇侵占之‘黑水白山’之决心,及研判是非如黑白分明之求是精神。” 黑白剧社社长樊建岐介绍说,剧社平时排演一些经典剧,如《我们的小镇》《艺术》等,也会有剧社的指导老师或老社员创作的原创话剧,如《斯人独憔悴》《求是魂》等,其中《求是魂》还登上过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舞台。
  王楠是《盗版浮士德》里魔鬼眉飞斯特的扮演者,与舞台上拥有恣意表情和夸张动作的眉飞斯特不同,走下舞台的他立马抛掉了舞台上鬼马的灵魂,带着腼腆的笑容说了声“你好”,看起来很有礼貌,很难想象他还是一位大一的学生。
  王楠说,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他第一次在一部完整的戏中诠释一个重要角色,可以算是他的舞台初体验。“虽然是学工科的,但专业与喜欢表演并不冲突,在高中时,我就和同学排练过一些小作品。舞台是生活的一个缩影,表演是对生活艺术的升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舞台演绎自己所理解的生活。”
  一开始拿到剧本,王楠就很喜欢魔鬼眉飞斯特这个角色,导演也觉得他本人跟眉飞斯特的感觉很搭,可以撑得起来,就让他担任这个要角。舞台上的王楠把一个反派角色塑造得活灵活现,给眉飞斯特的邪恶,赋予了一种执着的、小心思的可爱。正是这种魅力,让看过演出的观众直呼“眉飞斯特好帅”。
  樊建岐说,虽然他们只是一个学生社团,但是不仅仅把表演当作业余爱好,更是把它当做第二专业在培养。成为“黑白”的社员要经过指导老师和老社员的面试,需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功力。平时社员的培训都是请专业老师来做指导,即便是在期末备考阶段,每一个人都是挤出时间来参加排练,他们的排练强度一点也不比专业社团低。“专业”是黑白剧社对自己的要求,也体现了大学生们对戏剧表演的尊重。
  独立剧场 文艺社交
  “在北京和上海,小剧场早就融入了市民的生活。而杭州,话剧主要依托于大剧场,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小剧场还是一个新鲜而陌生的事物。我们木马剧场,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小剧场。”木马剧场经理方依兰说话颇有底气,“观众都是带着好心情来看戏剧,我会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回去,私人剧场的优势就是提供最好的服务。”
  每每提到木马剧场,方依兰总是带着富有感染力的微笑。曾经是首届中国小姐风采大赛亚军的她,并不“按牌理出牌”成为一名演员,而是回家乡继承了家里的红木家具生意。23岁时,方依兰已经成了金华小有名气的女企业家,甚至还收购了金华当地最大的地源热泵企业。大学时学的就是话剧表演,所以投资木马剧场,方依兰是投资自己的爱好。
  如今,以木马剧场为据点,音乐、戏剧、表演秀、培训等一切艺术的可能性都在这里对接,聚散。大部分周末,方依兰和她的团队都在策划演出与观摩演出中度过,把演出团队请进来、送出来。“我们这里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文艺是一种心态,是对自己认为的美好生活的一种尝试。”
  小剧场源于西方,与一般剧场相比除了在规模上比一般剧场要“小”,小剧场的剧和大剧场的也完全不一样,小剧场没有舞台,演员在观众席前的平台上进行演出,所有的演员离观众不到三米、两米甚至一米。演出时,演员与观众一起被关在一个“黑匣子”里,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受到外界的影响都十分小,幕帘一拉,世界就只有这一场戏而已。演员甚至会走到观众席上来,观众可以听到主人公在自己眼前、身边、身后念着生动有力的台词,跟着戏剧里的主人公去哭、去笑、去思考、去理解,这种5D体验正是小剧场所独有的魅力。
  “从广义上讲,剧场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志。在一些发达国外的城市,15万到20万人就会有一座剧场。杭州的市区常住人口已经突破900万,但是大大小小的剧场不超过十个,这个比例是远远不够的。”方依兰说,“而杭州,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无论是剧场方面,还是本土的剧团和观众,都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剧场,来增添杭州的文艺气息。”
  虽然目前,杭州的观众还没有养成观看小剧场话剧的习惯,在方依兰看来,杭州的文艺演出软硬件环境都很出色,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剧场会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娱乐的选择。
  体验昆曲 游园惊梦
  在人来人往的河坊街一角,有一处石库门式建筑,青砖高墙上嵌着红底白色的三个字——御乐堂。
  踏进御乐堂,悠扬的昆曲如轻烟般钻入耳帘。御乐堂的金字招牌就是体验版《牡丹亭》,这种融入现代元素,将古典演绎形式原汁原味呈现出来的表演,赋予了传统戏剧新的生命力。
  御乐堂的总经理戴志清说,在做《牡丹亭》之前,他和投资人做过市场评估。2013年11月,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没有任何广告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渠道销售就卖得特别好,让他看到了昆曲在杭州的市场。杭州这座城市,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热爱。他与投资人有了经营高端昆曲小剧场的想法后,戴志清离开了之前工作的红星剧院,机缘巧合地联系到了浙江省昆剧团。经过多方商讨,2014年4月,御乐堂开始正式运作。
  御乐堂的小剧场与一般的小剧场比,有自己独有的魅力,小而精、小而特。它很小,小到只能容纳66人。剧场里有与《牡丹亭》的故事相辉映的雕梁画栋,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了这出戏而打造。没有麦克风,没有扬声器,近在咫尺的昆曲演员,一颦一笑都值得观众细细品味——杜丽娘在耳边的呢哝和她打在观众脸上的水袖,营造出了一出独特的游园惊梦。
  虽然御乐堂只演《牡丹亭》,但并不影响客人们反复来听,来了五六次的客人也有。戴志清说,因为我们的《牡丹亭》不断在改,已经改到第18稿了,不是大改,而是微调,主要是台词的删减与增加,还有演员表演细节的改动,演员也是AB角在调整。经典的演出百看不厌,再加上小剧场的优势,演员的表演细节会被放大,所以每次来,都会感觉是看了一出新的《牡丹亭》。
  御乐堂除了三楼的《牡丹亭》表演,一楼是堂食区,二楼是御乐堂茶道、花道活动的场所。作为一家经营了两年的民营文化驿站,戴志清讲,虽然一开始有些困难,但民营剧场调控比较自由,可以专心地面向市场,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演出。
  在收获体验版《牡丹亭》成功之余,戴志清也收获过很多感动。曾经组织的一场听戏品茶的雅集活动,总共有40多人参加,其中从上海、广州等地特地赶来的朋友就有20多人。现在,很多客人都是在朋友的引荐下,或是看到网上的信息,来御乐堂观看演出。期待而来,满意而去,这就是御乐堂要做的。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包括数字化的摄影、数字电视、电子书等等。数字媒体艺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数字媒体艺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并且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媒体艺术也逐渐发展为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借助数字媒体艺术的感官传播,使展示过程中的信息量逐渐增多,
6月3日上午,2017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交流发布会召开,年度十大现象揭晓,分别是:创业服务激发创新活力、“双创”之都吸引人才流入、移动支付打造智慧生活、国际语言讲好杭州故事、
简介:杭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创新活力之城。丝绸、茶、陶瓷曾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符号,成为古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贸物产;扇艺、刺绣、织锦、铜雕、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类丰富、独
6月30日,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二季度现场会在滨江区召开,会议确定了下一阶段改革方向,滨江、西湖、桐庐三地以及市財政局、规划局、数据资源管理局三部门先后介绍经验,为与会的其他市直有关部门和区县(市)提供改革和决策参考。
日前,第二届临商大会在临安青山湖畔召开,数百名在外临商和在临创业者齐聚一堂,共话家乡发展变化,共谋临安发展盛事。活动现场,宝龙城市广场、宝业集团建筑工业化制造基地等11个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