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师歌》这样写道:“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变成一个小孩”,对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我在体育教学中提出要创设“融入课堂”。
“融入课堂”大有学问
“融入课堂”始终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重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要让“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真正成为“融入课堂”的核心价值观,就要进行体育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前者回答“教什么”,后者回答“怎么教”。
“融入课堂”中的“教什么”,主要回答在课堂中融入什么的问题。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其原因与课堂内容单一密切相关。体育行为具有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多元课程,融入多样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由此可见,解决“教什么”,是体育教学要重点突破的内容体系问题。
“融入课堂”中的“怎么教”,主要回答在课堂中如何融入的问题。融入是双向的,“融入课堂”追求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心灵共振状态,实现彼此之间的无隔阂共鸣。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走进儿童世界,解决“如何教”,是体育教学要重点突破的方法方式问题。
“融入课堂”大有裨益
首先,重构课程方可融入课程,学校构建了健体课程。健体课程融入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其次,课堂是课程的主阵地,“融入课堂”突破传统单一的以技术习得为基础的课堂形态,通过创设多元情境,实现多元课程的无痕融入,课堂走向协同学习。一是创设问题情境。“融入课堂”强调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有利于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也强调提出问题要超越学生认知,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未知。二是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开展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三是创设生活情境。“做中学”是沟通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融入课堂”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四是创设美学情境。体育训练需要学生的耐力、毅力,融入美学元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斗志,是实现以美健体的重要手段。
再次,重构师生关系。师生共情,构建心灵相通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给学生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师生协同,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互相学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互推关系,这样有利于构建教学任务的完成共同体。师生平等,构建朴实无华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放下“师道尊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的共同参与者,和学生一道探索体育的奥秘,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变得融洽自然、朴实无华。
重构课程,也是重构自己,在无形之中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课程执行力,课程融入体育课教学,也是教师融入课程的过程。融入学生的过程就是遇见学生的过程,融入学生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
体育“融入课堂”犹如一段旅途,教师和学生犹如旅途中的伙伴,只有共同走向诗和远方,才能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教师在遇见学生的过程中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黄硕
“融入课堂”大有学问
“融入课堂”始终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重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要让“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真正成为“融入课堂”的核心价值观,就要进行体育教育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前者回答“教什么”,后者回答“怎么教”。
“融入课堂”中的“教什么”,主要回答在课堂中融入什么的问题。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其原因与课堂内容单一密切相关。体育行为具有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多元课程,融入多样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由此可见,解决“教什么”,是体育教学要重点突破的内容体系问题。
“融入课堂”中的“怎么教”,主要回答在课堂中如何融入的问题。融入是双向的,“融入课堂”追求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心灵共振状态,实现彼此之间的无隔阂共鸣。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走进儿童世界,解决“如何教”,是体育教学要重点突破的方法方式问题。
“融入课堂”大有裨益
首先,重构课程方可融入课程,学校构建了健体课程。健体课程融入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其次,课堂是课程的主阵地,“融入课堂”突破传统单一的以技术习得为基础的课堂形态,通过创设多元情境,实现多元课程的无痕融入,课堂走向协同学习。一是创设问题情境。“融入课堂”强调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有利于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也强调提出问题要超越学生认知,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未知。二是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开展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三是创设生活情境。“做中学”是沟通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融入课堂”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四是创设美学情境。体育训练需要学生的耐力、毅力,融入美学元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斗志,是实现以美健体的重要手段。
再次,重构师生关系。师生共情,构建心灵相通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给学生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师生协同,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互相学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互推关系,这样有利于构建教学任务的完成共同体。师生平等,构建朴实无华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放下“师道尊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的共同参与者,和学生一道探索体育的奥秘,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变得融洽自然、朴实无华。
重构课程,也是重构自己,在无形之中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课程执行力,课程融入体育课教学,也是教师融入课程的过程。融入学生的过程就是遇见学生的过程,融入学生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
体育“融入课堂”犹如一段旅途,教师和学生犹如旅途中的伙伴,只有共同走向诗和远方,才能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教师在遇见学生的过程中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