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发展创造性思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积极的创造思维,往往是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欲望,就必须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1.采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需要
  例如,在讲“变压器”时,教师可提出问题:现有用电设备,电动机额定电压380V或220V,照明电路和家用电器额定电压220V,机床照明只需36V以下电压。电子设备中还需多种电压,而高压输电则需要用110kV或220kV,如果采用许多输出电压不同的发电机来给它们分别供电,存在什么问题?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2.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讲“万用表”时,教师可给学生订一个学习目标:在看不到灯丝的情况下,检查其是否烧断;检查收音机中变压器是否烧坏。目标明确之后,学生学习非常积极,可既快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加强直观教学,发展直观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是创造发明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物理学中的很多定律是通过直觉思维获得的。
  首先,面临新的问题情境难以确定解决方案时,直觉思维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其次,直觉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从各种解题方法中选择出最佳的解法。
  例如,在相距为l的两光滑平行导轨上,有质量相等的AB、CD两金属棒,AB以初速度v向右运动,匀强磁场B竖直向下,在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中,系统损失动能是多少?解这类问题一般有三种途径: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直觉思维敏锐的学生能很快选择出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进一步分析表明,用牛顿运动定律因为是非匀变速运动而比较麻烦,此过程中机械能的一部分转化为电能,一部分又从AB转移到CD上,直接用能量守恒无法解出。
  
  三、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我提出问题: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是否也能产生电流呢?接着做一个引导思路的演示实验:将一根导线直接绕在条形磁铁上,铜丝两端接入检流计。结果:电流产生。此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大多数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他们会这样想:有了磁场不一定就有电流产生,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电流呢?学生的精神状态使我想到引导他们发挥想象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又提出问题:假定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有电流产生,我们将会得出什么结论?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后,我引导学生做了如下推演:假定导体中有电流,那就有电能,电能从何而来,凭空产生。至此,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既然电能不能凭空产生,要得到电流,必须有其他能量向电能转化。此时,我再做读本上电磁感应的实验,顺利地完成了本节教学任务。通过学生作业反馈得知,学生对电磁感应理解深刻,能较好地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创设具有创造气氛的情境,恰当设置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在高中阶段,数学课堂知识体系呈现出结构紧凑,知识点繁多,解题方法多变且计算量大的特点,因此许多学生在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中出现了跟不上教师思路,上课听不懂、下课看不懂
创造力是一项灵活的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素质教育在学校得以实施,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得到提高的同时,应当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拥有开拓创造性能力的人才。教师应当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教材里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内容突出重点,把学生的创新欲求激发出来,将创新思维的开发当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一、推行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摘要:内驱力是指学生学习的社会性需要,它们构成三种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这种需要一旦引起,学生便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从而发动并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关键词:兴趣 竞争 评价 认识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当
健康课堂中的目标设置传统课堂与健康课堂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课堂教学应该有目标,不管是什么学科、什么课型,一节课要解决什么
在实施新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寻求新教材与课堂教学模式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尝试探究式教学.  教师不仅是新教材实施中的执行者,而且是新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探究式教学中教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新课改背景下,倡导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等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自主、自由发展的有效性,借以使学生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课堂氛围,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 教学英语 思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有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是由于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分析起来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有两条是不可忽视的:(1)数学知识太难懂,学不好也考不了高分,故而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2)数学知识乏味、枯燥,故而对数学学习没有了兴趣。实际上这两条原因是相互作用的。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必须善于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达到事半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需要教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教师教学观念不正确、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不高,两个方面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从转变教学观念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不断上演.当前的教改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则更倾向于引导性.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在课
摘要:算上完型填空,语法填空以及任务型写作,阅读在英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如果能够把握好阅读以及相关题型,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必然的。因此如何突破阅读就成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愿望。本文从动词入手,重点分析动词在句子分心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这个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阅读的任务,从而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句子分析 魂 动词 连词    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和高考毕业班经验,我发现很多学生会在英语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