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外界压力的适应性及遭受破坏的恢复力,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是识别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青藏高原的区域特性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定量构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滑坡灾害敏感性和冻融侵蚀敏感性的基础上,通过空间距离指数法对青藏高原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变化模式分析,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和保护管理区划。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综合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3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41005,41773070);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05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外界压力的适应性及遭受破坏的恢复力,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是识别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青藏高原的区域特性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定量构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滑坡灾害敏感性和冻融侵蚀敏感性的基础上,通过空间距离指数法对青藏高原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变化模式分析,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和保护管理区划。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综合生态敏感性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极度和重度敏感区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高大山脉区,不敏感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2)2000—2018年间青藏高原综合生态敏感性指数值从1.49上升到1.51,表明该区域生态敏感性逐步下降,生态环境改善明显;(3)青藏高原生态敏感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低-低聚集网格数量波动上升,从2000年的7277增至2018年7357,表明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仍存在着一定恶化的风险;(4)根据区域生态敏感性变化模式分析,将青藏高原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退化区、潜在治理区、生态改善区和综合发展区五个区域,并提出了相应保护与管理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推动保护管理措施的制定。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精神的现实化。作为生态文明系统中的伦理部分,环境伦理学是与保护环境相关的道德规范、内心信念和价值目标的总和。我国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从而导致理论与现实的脱钩、理论自觉的缺失,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话语和理论范式。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呈现中西互鉴的特征,包括中体西用、西体中用、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等主要形态。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要秉持生命共同体这一生态文明的
“双碳”目标为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尤为迫切。文章采用文献梳理归纳法, 基于对农业绿色发展内涵及原则的分析, 剖析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重点, 并进一步从生产、产业、经营和政策四大体系层面系统梳理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进展; 最后, 对“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 农业绿色发展研究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基础理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丧失原有的活力,不当的更新方式导致隐藏在街区中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脉逐渐消失,历史文化街区存在城市发展与在地文化的价值冲突,给街区保护与活化工作带来极大威胁。因此,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治理能力,成为城市管理者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成为城市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作
本文旨在研究药食同源组方联合益生菌对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除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100 mg/kg bw,连续腹腔注射4 d。将建模成功体重相近的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组、药食同源组方Ⅲ号、药食同源改良组(Ⅳ号)、益生菌组(Ⅴ号)和Ⅳ和Ⅴ联用组(Ⅵ号)。连续灌胃给药14 d,观察Ⅲ、Ⅳ、Ⅴ和Ⅵ对小鼠胸腺
主要探讨《国际数学史杂志》从2012到2021年刊载文章所呈现出来的研究动态与趋势。对这十年内所发表的文章数量进行统计,分别按照文章的内容、文章研究的数学分支、文章研究的时期、文章研究的地区以及文章作者所属的国家这五类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的关系、数学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不同国家间的数学文化交流,期望本文结果对我国学界数学史研究带来有益
在数字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资产管理领域的智慧化建设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然而,面对种类繁多,权责关系复杂的资产数据,管理部门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知识图谱挖掘资产数据事实,利用资产信息之间的联系形成三元组,构建资产领域知识库,实现资产数据的有效组织,为资产数据的分类与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资产的管理与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已经涌现出了大量研究,但仍面临以下挑战:知识图谱的构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对高校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尽管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受到培养计划统筹协调、相关资源与政策保障、评价方式等多方因素制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在“面”上构建起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在“线”上以激励机制牵引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整个流程,在“点”上利用好科技平台这一拔尖创新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双重性、现实困境和优化策略展开剖析。研究认为:在湘西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上的开发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失根”、专业型人才缺口大、专项资金匮乏、数字化建设落后等问题。基于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传承文化“本色”,并创新实现形式;落实引才政策,弥补人才缺
都市圈、经济圈和城市群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以都市圈和经济圈发展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解读都市圈、经济圈与城市群的内涵,并基于青岛都市圈、胶东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情况,提出充分发挥“同频共振”效应,促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