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學和思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该在思维活动中教学,这时候体现为教学思维力,并且研究教学过程本身对教学思维力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数学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思维力是追求高效益、高效率,达到高水平教学智慧的核心.
什么是教学思维力?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培养途径有哪些?自然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教学思维力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逐渐会把不同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思维和思维力的区别在于:《词源》中说“思维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思维力则重点强调对思考或思索过程的理性认识能力,即通过多维立体的思考找出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方法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思维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追求高效率、高效益达到智慧的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多维度立体的思维反映能力.
数学教师教学思维能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活动的状态和水平.这种教学思维力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教学思维模式建构的程度化,教学思维层次的相对性,教学思维体现出的方法性.
二、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培养途径
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培养应该从教学活动中教学思维力体现出的特征和引发思维力的一些关键因素入手.
1.建立复杂的教学思维模式,促进教学思维方法的系统性
要提高数学教学思维力水平,首先应该改变从一个角度、一个层次、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的简单思维模式,转向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看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例如,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阶段是备课,所谓备课就是研究教学,因此教师要从“研究”的角度来掌握文本,从“研究”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这个过程实际是一个教学思维由简单到复杂模式的体现,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互动、教学环境等大的方面,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入,课堂提问、预设与生成,采用的教学方法,板书的设计……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是使教学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模式.建立这种教学思维复杂模式是教学思维力培养的好的开始.
2.重视数学教学直觉(灵感)和教学洞察力,培养教学思维的敏捷性
按照三元论观点,洞察力由三个彼此分离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组成(Janet Davidson和Robert Sternberg,1984;Sternberg
什么是教学思维力?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培养途径有哪些?自然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教学思维力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逐渐会把不同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思维和思维力的区别在于:《词源》中说“思维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思维力则重点强调对思考或思索过程的理性认识能力,即通过多维立体的思考找出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方法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思维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追求高效率、高效益达到智慧的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多维度立体的思维反映能力.
数学教师教学思维能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活动的状态和水平.这种教学思维力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教学思维模式建构的程度化,教学思维层次的相对性,教学思维体现出的方法性.
二、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培养途径
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力的培养应该从教学活动中教学思维力体现出的特征和引发思维力的一些关键因素入手.
1.建立复杂的教学思维模式,促进教学思维方法的系统性
要提高数学教学思维力水平,首先应该改变从一个角度、一个层次、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的简单思维模式,转向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看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例如,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阶段是备课,所谓备课就是研究教学,因此教师要从“研究”的角度来掌握文本,从“研究”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这个过程实际是一个教学思维由简单到复杂模式的体现,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互动、教学环境等大的方面,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具体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入,课堂提问、预设与生成,采用的教学方法,板书的设计……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是使教学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模式.建立这种教学思维复杂模式是教学思维力培养的好的开始.
2.重视数学教学直觉(灵感)和教学洞察力,培养教学思维的敏捷性
按照三元论观点,洞察力由三个彼此分离的但又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组成(Janet Davidson和Robert Sternberg,1984;Ster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