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美国著名篮球战术“三角进攻”作为范本,利用中国哲学的“五行学说”来重新厘清三角进攻战术的内部机理、规律及逻辑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及系统分析法,以“五行”阴阳的转换化生、对立统一、互根消长、平衡非衡的角度去阐述三角进攻战术在现代篮球竞技中的运用规律及表现特征,后试图以逻辑学的两种思维方式建构现代篮球阵地的进攻战术体系,提出了“三角进攻”战术核心理念符合于五行学说的核心思想,两者之间的共同点都是从事物平衡发展的角度产生、演化,“五行”的生克循环性与思维经济性有助于将现代篮球错综复杂的位置关系“化繁为简”,便于后续更多的学术理论研究。
全文查看链接http://img1.qikan.com/qkpdf/xxty/xxty201407/xxty20140714.pdf
“五行学说”是一种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观和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作用支配下产生、变化、发展了万事万物,在西方哲学领域内可理解为“五行”是我国古代“本体论”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学说解释了宇宙的构成,但是没有解释宇宙的起源,后期的阴阳家用阴阳、数与五行结合起来[4],到了宋明理学期间,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则将太极、阴阳、五行很好地结合起来,他认为“宇宙万物的产生与发展变化,其内在的根据是阴阳2气的对立统一、相生相克的运动。五行是阴阳2气的具体化形态,五行与阴阳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无极也是太极”[5]。而三角进攻战术除了具有篮球战术本体的特征外,其战术要素、战术结构及要素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演变规律、功能等也有着对立统一、平衡循环的客观规律存在,2者虽然在时间跨度、文化观念、价值理念、学科领域的具体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仍可从2者的思想基点和客体存在的规律性上找到彼此之间和合与融通的“桥接”。
全文查看链接http://img1.qikan.com/qkpdf/xxty/xxty201407/xxty20140714-1.pdf
由于篮球运动攻守交替、瞬息万变的复杂性特征,使得攻方要始终根据守方的情况变化而自身主动求“变”,这点也是与温特先生的战术思想相一致的。于是“三”在实际情况下,更要表现出自身“非”静止不变的位置及作用的关系及状态,这样,便形成“三”结构在实际进攻中的一种随机的、动态变化的状态及性质。“三”在《周易》中意为一种“动态、变化、创造”之意,象征着阴阳与天地从对立中再度统一,是以“易生两仪”的完整状态呈现,显示出核心“零”位的重要性[7],因此故有“天地人”三才,“天时地利人和”等人文和经验层面的观念及思维方式。其中,“零”为“易”、“太极”,是以太极生两仪化万物,在这里可理解为“三角进攻”的中心点或核心点,因为整个战术是以“中锋或内线位置”为基点与“外线二点”为辅助的“三点”共同构成的一种平衡的战术结构,因此其“三”的产生也就成为支撑整个战术体系中一种动态平衡的、“变易”转换的二元论的辩证逻辑思维,而这种思维方式也随即成为构成整个战术的重要“环节”。
全文查看链接http://img1.qikan.com/qkpdf/xxty/xxty201407/xxty20140714-2.pdf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即动与静不是一种绝对的单向发展的关系,它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辩证的变动不居的关系[5]。其中,这里的“动”是明显的运动,“静”不是不动,而是不明显而微妙的运动,当一方“运动”到极致将转换到下一方的运动,如此循环无端,犹如昼与夜,寒来暑往。因此可得出,动、静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其本质都是运动的。
全文查看链接http://img1.qikan.com/qkpdf/xxty/xxty201407/xxty20140714-3.pdf
5.3 2种逻辑方式的建构 在形式逻辑中,1)将完整的战术体系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依层次逐级划分为:战术体系、战术结构、战术(要素)个体队员,再依照战术原则逐级“分形”制订,即在战术要素方面注意个体队员之间位置关系、技术运用等,以便形成较稳定的战术结构。2)在战术结构方面要注意局部之间配合的形成与转变以及结构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即由(2、3)人的形式过渡到整体间的配合方法,最后形成一套“一以贯之”思维主导的战术体系,如“三”中是以“大小”3角的互相嵌套方式构成整个“三角”平衡体系。
全文查看链接http://img1.qikan.com/qkpdf/xxty/xxty201407/xxty20140714-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