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活到150岁吗?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寿从来都是所有人的理想追求之一,因为长寿首先体现为生命个体的优质,正如庄子所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另一方面,一个群体的寿命却折射出一个社会经济、文明和制度的优劣。
  
  当今人类的生命长度
  
  世界卫生组织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在人均预期寿命方面,男性平均预期寿命最长的是圣马力诺男性,平均可活到80岁;澳洲、冰岛、日本、瑞典及瑞士男性的平均寿命亦达79岁;加拿大、摩纳哥及新加坡等地男性寿命为78岁;英、法、德男性可达77岁;美国及古巴等男性寿命则为75岁。女性以日本人最长命,平均预期寿命为86岁;摩纳哥妇女紧随其后,平均可活到85岁;西班牙、澳洲、法国、意大利及瑞士等地的女性平均活至84岁;英国及美国妇女一般寿命分别为81岁及80岁。中国卫生部于2008年7月发表的《2003~2007年中国卫生发展情况简报》指出,中国公民平均预期寿命由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05年的73.0岁。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高度强调了当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最重要指标,健康和长寿才是最重要的实力。因为,国家的强大和富有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要体现到某一国家的所有人在生活上所能获得的福祉,而最能体现某一国家人民幸福和快乐的莫过于人人健康和尽可能高的寿命。
  可以看到,今天,人类男性最长的预期寿命是80岁,而女性最长的预期寿命是86岁。如果以绝对长寿而言,世界上也有一些地方的少数人可以活到120岁左右,更有号称活到132岁的,成为人类长寿的顶点。对此人类满足吗?显然,在追求生命的长度上,人类还是不满足的,至少有人打赌人类可以活到150岁。
  
  130岁还是150岁?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动物学教授奥斯塔得和该校俄裔科学家奥尼尚斯坦在2001年1月人类基因组正版图谱宣告完成后不久就公开为人能活多长时间打赌。奥斯塔得认为人类寿命的最高年限将达到150岁。理由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进展将使人们不仅能修复衰老破损的器官,而且能进行基因的修补和替换,这为人类长寿奠定了内在基础。同时,由于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概念的完善与改进,如不吸烟、注意饮食和锻炼等,将可能保证在外因方面推进人的长寿,因此人活150岁不成问题。
  而奥尼尚斯坦则认为尽管人类的寿命可能因基因工程的发展而延长,但也不是无限制地延长,顶多能达到130岁就不错了,而且认为这就是人类寿命的极限。为此,他们各自出了150美元设立了一个信托基金。在150年之后,即到2150年1月1日时,委托国际著名的科学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挑选3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对他们的打赌作出输赢评判。到时这笔基金将累积到5亿美元。赢家的后代将获得这一巨额资金。如果赢家没有后代,这笔钱将归爱达荷大学所有。
  对于这两位科学家的打赌,很多人认为不过是一场学术游戏而已,但是也有很多人当真。有人认为奥斯塔得能获胜,但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奥尼尚斯坦能获胜。
  无论这两位研究人员谁获胜,都预示着人类通过科技手段可能获得尽可能长的寿命,而且也有研究人员在对此进行科学研究,希望以研究结果来说话。一些研究人员对果蝇的研究发现,如果改变果蝇的一个基因,它们的寿命会成倍增加,而改变了基因的雌果蝇可以终生生殖,在其一生中可产下2000个卵,而正常的雌果蝇则只能下1300个卵。果蝇一般能活40天,如果改变基因使寿命翻番,则可能活80天,甚至可能长生不老。如果人类也通过改变基因或服药使寿命增倍的话,以今天的平均预期寿命,则人类可以活到150岁。
  还有研究人员对线虫和小鼠做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普通线虫的寿命一般为20天,但是,如果改变其体内的某些基因,线虫可能活到50天。如果让小鼠的基因改变,小鼠寿命也可增长80%,远远高于正常小鼠的寿命。如果改变人类的某些基因,也有可能让人的寿命成倍增长。
  
  改变基因带来的问题
  
  关键是,动物研究的结果是否能应用到人身上?改变人的基因是否可能?因为这涉及到伦理问题。以线虫为例,线虫改变基因有其改变基因的基础,即它的生物特性使其寿命具有自然的伸缩性,而且对衰老有巨大的潜藏的耐受力。例如,当食物稀少时,它会自动进入特殊的冬眠期。在此期间它们停止进食、发育和运动,并且长出一个厚厚的保护性外壳。这样,它们的衰老也就极大地延迟,能够生存70天。这种自然的耐受艰苦环境的潜能使它们比起一般只生存20天的寿命来,超出了2~2,5倍。那么,人是否具备这样的生物特殊性呢?目前似乎还看不到。
  另一方面,改变基因或基因突变后,还会有多种副作用。例如,基因突变后的线虫存在着严重的生命质量问题。它们在发育、呼吸、游动、进食、排便等方面都比一般线虫更为缓慢,而且它们几乎总是在昏睡,很少有繁殖能力。线虫改变基因固然换来了长寿,但这是一种生长缓慢。没有意识,不能生育的低劣生存状态。果蝇同样如此。改变了基因确实让果蝇比一般果蝇活的时间要长一些,但是这些长寿果蝇的生命毫无质量,因为它们长期处于昏睡之中。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人类改变基因获得长寿的代价也像果蝇和线虫一样,人们还愿意这样长久地生存下去吗?例如,改变我们的某种长寿基因,使我们能活到150岁,但却像线虫那样过着一种没有生命质量的生活,更享受不了生活的乐趣,到40岁才有青春期的发育、对异性没有爱的欲望和需求、不能运动、不能娱乐,我们还需要这样的长寿吗?也许多数人对此的答案是否定的。
  这便涉及人的寿命与生命质量问题。生命需要时间,需要长度;但同时时间也需要生命,即生命应有较高的质量。这是生命的两个维度。所以,从现代生命伦理的意义上讲,长寿只是一种片面的标准,或者说,在追求长寿的时候,也需要较好的生命质量或生活质量。一个人活着不能只是能吃能睡,也不能疾病缠身,而且应当健康、有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心情愉快。即使在年老时也能生活自理,这才是长寿应有的质量。所以,长寿与生命质量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
  从生命的长度来看,奥斯塔得认为人能活150岁也许可能达到,但可能是没有生命质量的长寿。因为,人活到IGO岁时并不是说活着就行了,还必须头脑清楚,对周围环境能做出反应,有自主意识,也能站立行走,具有生命的质量。这样才算是活着。所以,如果改变基因或靠服药,人的长寿也很有可能像果蝇、线虫一样是没有意义的长寿。
  
  多基因的调控
  
  此外,人的长寿也并非只是让一些基因发生改变就能做到的,因为衰老是一种多基因的复合调控过程。其表现为,染色体的端粒长度的改变、DNA损伤(包括单链和双链的断裂)、DNA的甲基化和细胞的氧化损害等。这些因素都包含长寿的基因或短寿的基因,它们的制约与平衡才形成了人类现在的寿命。
  例如,无论是对国内新疆长寿老人还是对芬兰长寿老人的研究,科学家都发现脂蛋白E-3(apoE-3)、E-2(apoE-2)是促使人们长寿的基因,而脂蛋白E-4(apoE-4)基因则与长寿无缘。因此长寿是一正一反基因的相互制约,而且是多种基因的相互制约。在小鼠身上发现,1q基因、6q基因、P21基因、WP53基因、P16基因和RB蛋白等是衰老基因,它们是在同一代谢途径上抑制和调控细胞的增殖。相反,Werners基因和bcl2基因是抗衰老基因。所以,人和生物的衰老的分子生物学原因是多基因、多层面和多途径的复合作用。
  此外,基因也仅仅是长寿的一部分原因,甚至连一半的决定作用都不到,另一半或大半因素在于环境。不少研究人员都认为,环境和生活习惯在长寿上所起的作用可能达到60%或更多。
  所以,长寿固然应当成为人类的追求,但也应当看到,生命的意义是适应,适应生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只有适应环境的生命才可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长寿。
  无论基因如何决定着人们的长寿,健康与长寿的钥匙仍然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上。过去提出的人类健康长寿的4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但是,如果加上人类今后可以操控基因,也许还要加上基因调控这一方式,因此健康长寿将会有5大基石。但无论怎样,生命时间上的长寿只有与生命质量上的长寿结合起来,才应当是人类所追求的长寿。
  
  责任编辑 张田勘
其他文献
近年来,网络等媒体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类人群形象:他们本是花季少男,却喜欢以阴柔女性的装扮出现。这类男孩,有的出现于选秀节目中,有的是角色扮演(cosplay)玩家,这类人被称为“伪娘”。  什么是“伪娘”?  “伪娘”,字面上解释是“假的女人,装的女人”。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像女人,而不是真正的女人。“伪娘”是具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角色,且变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有的可能更胜过一般女性角色。 
“新型艾滋病”恐蔓延全球  最初在拉丁美洲爆发的一种由吸血昆虫引发的致命疾病——查加斯病正在全球逐渐蔓延,因感染者患病初期的症状与艾滋病相似,所以有人把它称为“新型艾滋病”。这种疾病一般通过锥猎蝽的叮咬将克氏锥虫的寄生虫输入受害者血液中进行传播,还可能在妊娠和生育期间由母亲传播给孩子。由于该疾病潜伏期十分漫长,且发现后治疗费用高昂,所以很多患者不得不放弃治疗。目前全球感染该疾病者据估计有1000万
与人类一样,动物也会产生恐惧感。当它们遇到危险时,也会“好汉不吃眼前亏”溜之大吉,动物的逃跑行为是因为隐藏内心深处的恐惧心理造成的。动物的这种恐惧感,是它们保全自己的一种本能反应,是种族延续的需要。    幽灵般的青蛙    像孩子一样,很多动物也体验过恐惧。它们以多种方式对这个感觉做出反应。例如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看到狮子的时候会飞快地逃跑;一只受惊吓的海龟将头和腿缩进脖子内;当一只饥饿的大鱼靠
把动物毒液中的化学物质用于治疗疾病,这在人类的历史上并不是新鲜事,从毒蟾蜍到毒蜘蛛,从毒蛇到毒蝎子,它们的毒液都曾不同程度地被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当成治病的“良药”。当一个分泌毒液的动物袭击它的猎物时,那些毒液必须在被袭击的动物身上迅速扩散,还必须突破动物体内的“防御体系”以到达发挥作用的“地点”。也就是说,毒液必须精确地命中体内的“目标”,并最小限度地减少副作用。动物毒液的这种“本领”是在长期的进
在电影《2012》里,印度科学家在距离地面1万米深的地下实验室工作,最先发现地球毁灭征兆。虽然这是部灾难片,1万米深的地下实验室尚不存在,但许多国家已建有深度上千米的地下实验室。去年12月12日,我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一“锦屏实验室”投入使用。它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成为世界上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    为什么要建地下实验室?    地下科学实验室位于地下深处,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免受宇宙射线
2012年5月2日,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宣誓就职缅甸人民院议员,在45个议会议席补选中,全国民主联盟赢得了40个议会议席。6月中旬,昂山素季访问了瑞士、挪威、爱尔兰、法国和英国等5个欧洲国家,并在挪威作了感人至深的迟到的诺贝尔和平奖致辞。缅甸现在到底怎么样了?昂山素季重返缅甸政坛,并且为缅甸的进步奔走呼号,而西方国家对缅甸军政权一贯的制裁政策,又在怎样变化呢?  缅甸现在怎么样了  当前,执政缅甸长
午餐前吃苹果可减少热量摄入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午餐前吃一个苹果,可减少热量摄入防发胖。研究人员将59名体重正常的男女作为研究对象,把他们分成3组。在5周时间里,研究人员每天安排这些人的早餐和午餐。第一组的人午餐前什么都不吃;第二组的人午餐前每人吃一个削了皮的苹果:第三组的人午餐前喝苹果汁,但每人进食的苹果汁所含的热量与一个苹果所含的热量相当。15分钟后,研究人员给这三组人提供同样的午
中国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始于19世纪中叶。清朝后期,封建统治日趋没落,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沿海地区破产的手工业者和农民开始“下南洋”,在海外寻求创业发展和谋生之路,东南亚地区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中国移民。20世纪初,中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北美开发,以契约形式,大批中国劳工移居海外。据一般估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夕,中国海外移民累计超过1000万人,平
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宾厄姆来到秘鲁南部,跋山涉水,考察古印加帝国的遗迹。他在一个印第安少年的带领下,攀登上一处热带森林密布的山脊,此地刀耕火种的农民正在开垦一片农田,从烧掉植被的林间空隙,他望过去,一时竟惊呆了,原来他看到了一片惊人的古迹,湮没在高山密林深处的古印加帝国城堡——马丘比丘就像一颗深埋已久的珍珠,以耀眼的光辉展现在人们面前。    石造的传奇    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南部古城库
悄无声息地分布在地球上一切场所的微生物正担任着物质循环的主角,它使我们的地球不会被生物的遗骸填满。现已知道1克土壤中栖息着1~10亿个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未知的微生物。我们人类掌握的微生物只占总数的1%而已,而且不管多么难分解的物质,地球上必然存在可以分解它的微生物。科学家受此启发,正考虑采用生物修复的方法来净化地球环境,即用人工手段强化微生物分解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的能力,缩短净化时间。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