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ang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全面分析了产量构成要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因素,辩证地分析了小麦产量要素的变化特点和形成规律以及群体与个体协调平衡规律,明确了麦田管理中需要掌握的生育时期和技术要点,对小麦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麦;产量要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053-02
  生产实践证明,在不同产量水平的麦田里,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千粒重的提高在产量中的作用是不等同的,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表现和动态平衡与协调受多种条件制约。研究不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点及其制约因素,有助于明确小麦的增产技术途经,对产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产量是由穗数、粒数、粒重3个因素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的。穗数超过品种本身的穗容量,粒数和粒重就会显著减少。穗数减少,粒数和粒重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每个品种的粒数和粒重都存在一定的幅度,穗容量低的品种,粒数和粒重潜力更大。如北京地区大穗型品种穗数450万~600万穗/hm2,有近20个小穗,穗粒数30~35粒;中等穗容量的品种,穗数600万~675万穗/hm2,粒数、粒重升降幅度小,可能有18个小穗,穗粒数26~28粒,千粒重40~45 g;多穗型品种穗容量750万穗/hm2,可能有16~18个小穗,穗粒数23~25粒,千粒重35~40 g。在上述穗数、粒数和千粒重的幅度内,会自然协调成较优化的组合。穗数过少,是指穗数低于该品种正常的穗容量,而粒数、粒重的增长又不能弥补穗数减少的产量潜力。因此,要获得高产,首先要有足够的穗数,在品种穗容量的幅度内,穗数、粒数和粒重之间可以相互弥补,以保证稳定的、较高的总产量。
  1 穗数
  小麦品种有多穗型和大穗型,将单位面积上可能成穗多少的幅度称为品种的穗容量。根据品种穗容量,争取最合理的穗数,在生产上至关重要。成穗的多少是品种特性,而不在于分蘖多少,冬小麦一般都能按叶龄与分蘖的同伸规律长出分蘖,但分蘖成穗能力不同,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是多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成穗率低。穗数是产量形成的保证因素,穗数不足固然减产,但穗数过多也会导致穗层不整齐、成熟不一致、粒重差距大、倒伏等后果。穗数不足,大多是苗数不足造成的,在苗数基本合理的条件下,小麦可以凭借分蘖数、分蘖成穗率而达到品种的穗容量。在保证合理穗容量的前提下,苗数越少,单株成穗率越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越大。但苗数过少,即使有较多的单株成穗数,也不会获得高产。如果苗数过多,虽然能取得较多的穗数,但单株空间和营养面积不足,个体生育条件差,茎秆细弱,容易倒伏,平均穗粒数、粒重会大幅度下降。因此,高产的设计要以品种定穗数、以穗数定蘖数、以蘖数定苗数。
  播期对穗数、粒数、粒重都有较大影响,播种早晚、冬前积温多少决定冬前茎数、冬前茎的早晚、大小及春季穗分化时茎的壮弱程度。冬前大茎粗壮,生长锥的直径大、根数多,春季分化的小穗多、穗粒数多,灌浆强度大且产量高。因此,要尽量依靠冬前的早蘖成穗。
  以北京地区的经验为例:9月23日早播,单株成穗数不超过6个,可以保证粒大、粒多、穗整齐。单株成穗数超过6个,穗整齐度下降,晚蘖穗成熟晚、粒重低;晚播麦以10月8日播种为例,单株成穗数1.5个以上,可以保证穗整齐度高,早播麦以大茎成穗,进一步促穗粒数、粒重提高,在较多穗数水平下,可获得最高的产量。晚播麦以多苗多穗弥补粒少粒小的不足;以大生物量弥补经济系数低的不足。
  影响穗数的因素有苗数、冬前茎数、分蘖两极分化第一阶段的营养状况、蹲苗后拔节水的早晚。播期、苗数是茎数的基础,起身期大茎数是成穗的基础,拔节水肥的早晚是穗数的最后决定因素。
  冬前以日平均气温通过10 ℃(10月底)时的茎数为标准,此时出现的茎在越冬时可以有2.5个叶龄,幼穗分化期根系壮大,分蘖节直径大,容易成穗,穗粒数和粒重稳定。相反小蘖、小穗、低层穗都是晚蘖成穗,粒数、粒重都不稳定。因此,10月底茎数达到或稍超过计划的穗数(穗容量),既可以保证合理穗数,又可保粒多粒大。以10月底茎数为标准,根据播种日期到10月底之间的积温以及此积温条件下可以长出的叶龄、单株茎数作为计算基本苗数的依据,是产量三因素平衡协调,群体合理和高产的关键所在。
  2 穗粒数
  每个小麦品种在其合理的穗容量条件下,都可以取得较多的穗粒数。穗粒数与产量成正相关,穗粒数每增加1粒,产量可增加187.5~225.0 kg/hm2。穗数与穗粒数及粒重总是成反比,穗数过多,穗粒数会下降。穗粒数与粒重总是成正比,穗粒数增加,粒重减小。
  对穗粒数有影响的重大因素是播种期及穗分化时的天气。适期播种的小麦,穗分化时生长锥直径粗大,分化和成粒的强度就大。播种推迟,穗分化期短,小花退化多,穗粒数相应下降,这是正常规律,晚播必须增加穗数才能弥补粒数的不足。植株密度对穗粒数也有重大影响,超过合适密度,穗粒数和粒重都下降。品种间成粒强度有差异,有的品种因穗数增加而穗粒数下降幅度不大,也有的品种穗数稍高,穗粒数就大幅度下降。这是品种选择上要考虑的因素。
  拔节前蹲苗,可以调整植株碳氮比,增加糖的积累。拔节后既要充分供给氮素促成高产群体,又要有较多的糖分积累,才能保证穗的发育,增加粒数。4月上中旬的光照对穗粒数有重大影响,同一播期密度增加,植株健壮程度差,穗粒数下降是正常规律。早期播种的苗数多,对粒数的下降影响大,对粒重的影响相对较小。晚播的密度加大,对粒数的影响小,而对粒重的影響较大。
  开花期严重干旱影响光合作用和开花受精,对粒数也有影响。籽粒形成期以前发生倒伏,会严重影响粒数。倒伏植株受精后也会停止发育,不能成粒。
  3 粒重
  每个小麦品种粒重都有一定的幅度,穗数增加,粒重会下降,同一播期植株密度加大,粒重下降。晚播麦挑旗晚1~2 d,相应地缩短了灌浆的高效期,其粒重就有一定程度降低。10月8日晚播与9月23日早播相比,千粒重下降4.2%~4.6%,早播与晚播,粒重可能相差10%。同一播期中的植株密度差异,可使粒重相差5%,小麦植株个体越健壮,穗层越整齐,麦粒之间的整齐度越好。千粒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粒不整齐,千粒重40 g的品种,实际上大粒的千粒重超过50 g,而小粒千粒重只有20 g。对粒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灌浆期的气候条件和养分供应。灌浆前期光照在7 h以下为不足,糖的积累就会不足30%,而灌浆后期灌浆强度小,易早衰。灌浆盛期气温过高,日平均气温超过26 ℃,则灌浆期缩短,粒重下降。
  开花后土壤氮素供应不足,灌浆期下部叶片蛋白质分解转移,致使植株早衰,粒重下降,干旱和病虫害会使叶片遭受破坏,是降低粒重而减产的普遍现象。成熟前雨后暴热,根系死亡,小麦过早枯死,粒重下降。白粒品种成熟期连阴雨、低温会出现穗发芽现象,也是严重降低粒重、破坏品质的重要原因。
  4 产量构成要素的掌握
  小麦高产必须要有一个协调的产量结构,这个结构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符合品种穗容量的穗数水平。二是以冬前10月底茎数作为确定基本苗的依据和合理群体动态的基础。三是越冬期间防冻害,起身期形成合理茎数的群体。四是拔节前根据苗情适当蹲苗,必须以大茎数900万~1 050万个/hm2为标准时机,合理水肥措施,确保穗数,促进粒数。五是起身期根据春二叶长度,决定是否喷药控叶壮秆,确保后期不倒。六是保证后期水肥,防治病虫,保护叶片,延缓根系衰老,提高光合效率,保证粒重。七是掌握拔节成穗期间的总生物量,协调总生物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使不同播期都能形成较高的产量。
  5 参考文献
  [1] 王立平.近年京郊小麦产量结构分析及进一步增产的措施建议[J].北京农业科学,1998(4):10-13.
  [2] 曾浙荣,张文祥.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品种苗,蘖,穗,粒组成和分蘖成穗率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99(5):14-17.
  [3] 于亮,钮力亚,王奉芝,等.不同小麦品种抗旱性及产量因素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1-13.
  [4] 聂迎彬,韩新年,田笑明,等.影响小麦杂交制种产量因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4-76.
  [5] 张爱民,孙其信.杂种小麦产量优势与产量因素优势的关系[J].作物学报,1993(1):94-96.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解陕西省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评价了2013—2014年陕西省6个县(区)设施蔬菜施肥调查数据。结果表明,设施蔬菜总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829、554、619 kg/hm2。根据合理施肥指标,西红柿氮、磷、钾过量比例分别为34.8%、67.4%、58.7%,黄瓜氮、磷、钾过量比例分别为47.8%、60.5%、52.5%,辣
摘要 不同的叶幕管理模式不仅会影响酿酒葡萄的品质与产量,进而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而且会影响酿酒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以及翌年树势。目前,在鲜食葡萄的栽培技术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叶幕管理体系。由于酿酒葡萄在葡萄用途与品质要求上与鲜食葡萄差异较大,故有必要对传统的叶幕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本文从葡萄新梢摘心、去除老叶、疏穗等3个方面总结了叶幕管理技术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酿酒葡萄的优质栽培提
摘要 开展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在烟叶生产上的对比试验研究,测定比较使用不同地膜的烟叶生育期、经济效益、使用成本和地膜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使用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的烟叶生育期基本一致,使用降解地膜烟叶产量降低30 kg/hm2,产值降低1 044元/hm2,上等烟比例降低3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使用降解地膜成本增加89元/hm2,且在田间可逐步降解,但与烟叶生育期不完全同步,需进一步改善其降解性能。 
摘要 陕北是我国重要的枣产区之一,枣裂果现象严重。为明确陕北主栽品种的抗裂性,筛选抗裂性好的种质材料用于后续基因组辅助育种研究,本研究以陕北主栽品种团枣、骏枣、木枣和相枣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冷水浸泡法对不同品种脆熟期枣果的裂果方式、裂果率和吸水率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裂果方式有不规则裂、环裂、纵裂和环裂 纵裂4种,以环裂 纵裂方式为主,但品种间不同开裂方式出现顺序不一致;不同品种枣果随着浸
摘要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抗生素不规范、不合理以及过量的使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相关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鉴于微生物对抗生素的降解具有低耗、高效的效果,同时具备环保及操作简便等特点,微生物降解法已作为抗生素污染处理的有效途径之一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及其危害,综述了抗生素的环境行为、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展望了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抗生素的前景,以期为治理环境中抗生素污染提供
摘要 为了考察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的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再生力等基本性状,进行了甬优4949再生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甬优4949作再生稻进行机械化栽培,头季产量10.67 t/hm2,再生稻产量4.34 t/hm2,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良、再生力强、灌浆结实可靠等品种优势。  关键词 甬优4949;再生稻;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摘要 马铃薯是贵州省主要种植作物,也是当地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生产上,病虫害对贵州地区马铃薯高产和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限制了贵州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为此,本文对贵州省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种类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种类;防治措施;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107-02  Abstr
摘要 采用云龙县气象站1977—2016年40年逐月地面气象资料,以及县内已建成的11个六要素区域自动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生态学和气象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云龙县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茶叶生产适宜性的影响,对云龙县茶叶气候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期为云龙县茶叶种植提供决策依据,指导云龙县茶叶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帮助山区人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关键词 茶树;气候适宜性;云南云
摘要 通过收集整理我国糜黍育成品种,进行不同生态条件鉴定筛选和试验示范,划分晋北地区糜黍优势区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糜黍育成品种优化布局及生产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糜黍;区域布局;问题;发展对策;晋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45-02  晋北地区位于晋北黄土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广阔,昼夜温差大,无
摘要 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低温冷害的类型及其等级划分,介绍了盘锦地区玉米与水稻低温冷害评估方法,并提出了防御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水稻;低温冷害;评估方法;防御措施;辽宁盘锦  中图分类号 S513;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45-02  近年来,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