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国企业主要采用会计业绩评价指标,对市场业绩评价指标基本不考虑。企业现有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业绩,但如果引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法等新型业绩评价方法,会使企业绩效评价效果更好。
【关键词】 高管层;股权激励;业绩评价;定性业绩评价指标;定量业绩评价指标
一、业绩评价与股权激励的内在逻辑联系
业绩评价就是按照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高管层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业绩评价指标(分为定量业绩评价指标和定性业绩评价指标)、业绩评价标准、薪酬业绩敏感度。所以,管理学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具体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如何构造和选择评价指标、如何创新有效的业绩评价方法等操作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激励性的高管层报酬制度。实际上,从操作角度分析,现实中企业业绩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以至于业绩评价本身可以构成管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一般而言,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包括评价的主体、客体、目的、指标、方法和标准等内容。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企业业绩评价可以划分为不同层面的企业业绩评价,如从政府或社会层面、所有者层面、投资者层面和企业内部员工层面等,而不同层面的企业业绩评价,其评价指标、方法、标准可能是不同的。
管理学对高管层报酬激励与业绩的关系,有以下的基本观:
一是为了有效地激励约束高管层行为,高管层报酬要具有多元和激励性的特征。所谓多元化是指高管层报酬中常常既包括固定收入(如固定工资),也包括不固定或风险收入(如奖金、股票等),既含有现期收入,也含有远期收入(如股权激励、退休金计划等)。所谓激励性,是指风险收入在整个报酬数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黄群慧,2000)。
二是与高管层报酬相关联的业绩评价指标相当庞杂,包括财务类指标、市场价值类指标、非财务类指标、相对业绩指标等。可以单独使用的高管层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有股票价格、利润、投资报酬率和经济增加值(EVA)。其中,将股票价格与高管层报酬相关联,可以反映企业的未来价值和股东的直接利益要求,但受到资本市场有效性限制;将利润和投资报酬率等会计指标与高管层报酬相联系,指标直观能反映高管层过去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但容易受到会计政策的影响和高管层的操纵,可能导致高管层行为短期化;经济增加值指标试图综合会计指标和市场价值指标的优点,但其实用性还有待检验,过于强调股东利益至上的目标导向受到批评(李苹莉,2001)。由于每类业绩评价指标都有其优缺点,一套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反映高管层业绩是必要的。
三是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也很多,如一般财务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评价方法、综合平衡计分评价方法等等。不同评价方法,反映了不同的评价思想和角度,也反映了不同的评价主体对高管层业绩的不同要求。
四是企业业绩评价的标准不仅可能随着评价目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会随着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创立、发展、成熟和衰落)而发生较大的变化(陈毅,2000)。
霍姆斯特姆(Holmstrom,1979)指出,度量標准能否准确地反映代理人的行为是决定薪酬和度量标准间关系紧密程度的重要因素。由于业绩特征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的信息特性亦会导致对经理行为度量成本的差异,故人们需要特别关注这些信息特性如何影响业绩在薪酬合约中的应用。有研究指出,高质量的业绩评价指标更利于对经理人的监督与评价(Gibbs et al. , 2003 );反之,低质量的业绩评价指标则影响其在薪酬合同中的应用。低质量业绩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绩噪音,即业绩评价指标本身就不准确。例如,希尔和斯内尔(Hill
【关键词】 高管层;股权激励;业绩评价;定性业绩评价指标;定量业绩评价指标
一、业绩评价与股权激励的内在逻辑联系
业绩评价就是按照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高管层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业绩评价指标(分为定量业绩评价指标和定性业绩评价指标)、业绩评价标准、薪酬业绩敏感度。所以,管理学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具体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如何构造和选择评价指标、如何创新有效的业绩评价方法等操作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激励性的高管层报酬制度。实际上,从操作角度分析,现实中企业业绩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以至于业绩评价本身可以构成管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一般而言,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包括评价的主体、客体、目的、指标、方法和标准等内容。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企业业绩评价可以划分为不同层面的企业业绩评价,如从政府或社会层面、所有者层面、投资者层面和企业内部员工层面等,而不同层面的企业业绩评价,其评价指标、方法、标准可能是不同的。
管理学对高管层报酬激励与业绩的关系,有以下的基本观:
一是为了有效地激励约束高管层行为,高管层报酬要具有多元和激励性的特征。所谓多元化是指高管层报酬中常常既包括固定收入(如固定工资),也包括不固定或风险收入(如奖金、股票等),既含有现期收入,也含有远期收入(如股权激励、退休金计划等)。所谓激励性,是指风险收入在整个报酬数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黄群慧,2000)。
二是与高管层报酬相关联的业绩评价指标相当庞杂,包括财务类指标、市场价值类指标、非财务类指标、相对业绩指标等。可以单独使用的高管层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有股票价格、利润、投资报酬率和经济增加值(EVA)。其中,将股票价格与高管层报酬相关联,可以反映企业的未来价值和股东的直接利益要求,但受到资本市场有效性限制;将利润和投资报酬率等会计指标与高管层报酬相联系,指标直观能反映高管层过去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但容易受到会计政策的影响和高管层的操纵,可能导致高管层行为短期化;经济增加值指标试图综合会计指标和市场价值指标的优点,但其实用性还有待检验,过于强调股东利益至上的目标导向受到批评(李苹莉,2001)。由于每类业绩评价指标都有其优缺点,一套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反映高管层业绩是必要的。
三是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也很多,如一般财务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评价方法、综合平衡计分评价方法等等。不同评价方法,反映了不同的评价思想和角度,也反映了不同的评价主体对高管层业绩的不同要求。
四是企业业绩评价的标准不仅可能随着评价目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会随着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创立、发展、成熟和衰落)而发生较大的变化(陈毅,2000)。
霍姆斯特姆(Holmstrom,1979)指出,度量標准能否准确地反映代理人的行为是决定薪酬和度量标准间关系紧密程度的重要因素。由于业绩特征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的信息特性亦会导致对经理行为度量成本的差异,故人们需要特别关注这些信息特性如何影响业绩在薪酬合约中的应用。有研究指出,高质量的业绩评价指标更利于对经理人的监督与评价(Gibbs et al. , 2003 );反之,低质量的业绩评价指标则影响其在薪酬合同中的应用。低质量业绩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绩噪音,即业绩评价指标本身就不准确。例如,希尔和斯内尔(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