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触点管理”路径下高校“生态课堂”构建的探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洪涛(1976-),男,汉族,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民营经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研究方向:生态经济与生态管理研究。
  谢恒(1963-),男,汉族,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主任,经济学教授,辽宁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邵阳学院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负责人,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民营经济。
  摘 要:“生态课堂”由于缺失可操作性路径,而一直徘徊不前。“触点管理”有望成为重大突破口。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得出:第一,触点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触点的选择;第二,“课前调查,收集资料”、“改编教材,优化整合”乃至“设计活动,猜想研究”为触点的选择提供了思路;第三,立足于触点管理的“借物言志”有望成为新时期教师的鲜明特征。
  关键词:互联网+;触点管理;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81-02
  引言
  随着21世纪自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化,加上在同一根部上长出来的人文教育问题的日益偏离化。“生态”、“课堂”这两个看似无关的词汇开始聚到了一起。不过生态课堂由于缺失可操作性路径,长期下来只是一个空的标签(温远光,2004;杜亚丽等,2009;岳伟等,2014;刘贵华等,2011)。
  诞生于互联网+、工业4.0时代前沿的“触点管理”,是德国人才管理模式的一次全新升级。旨在集中员工和顾客等广大人群的智慧、打造协作创意空间。
  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教育中的触点问题开展过研究,但只停留在高校教育以下層面(刘柱,2005;杭慩晴,2016;黎万里,2012),然而,正是它们有力地推动了本文对“触点管理”路径下的高校“生态课堂”的解读。
  一、“生态课堂”的既有研究
  1.生态课堂研究的起点
  众所周知,美国教育学家沃勒早在1932年,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率先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1。
  2.生态课堂的基本要素
  生态课堂的构成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二因素论”到“多因素论”不定,其中较为独特的是杜亚丽等(2009)的归类形式。它将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划分为两大类别:(1)主体因素,首先是学生因素,其次,是教师因素。(2)环境因素,首先是物质因素,其次是精神因素2。
  3.生态课堂的核心诉求
  生态课堂的核心诉求有:生态课堂是①生命发展的自主性课堂;②师生合作的共生性课堂;③多维互动的关联性课堂;④动态开放的生成性课堂;⑤轻负高质的高效性课堂3。
  4.生态课堂的问题
  是否这样,人们就可以对生态课堂驾轻就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刘贵华等(2011)的研究,生态课堂研究存在不少问题:①核心概念界定模糊,应用泛化;②研究内容简单化与趋同化;③理论与实践研究相互脱节;④研究方法粗糙及单一。人们眼中看得更多的是“标签”与“趋同”4。
  二、“触点管理”的价值前瞻
  不难发现,目前人们对生态课堂的探索,更多的是停留在对生态课堂的应然状态的描述阶段。
  互联网+的到来,为人们如何跳出“一管即死”,“一松千丈”的窘境提供了选择,借用“整合营销之父”唐·E·舒尔茨的做法,大胆开展触点管理,不是全盘,而是在该出现的时间、地点,在涉及到教育成败的关键领域,开展“让学校-教师选择并决定自己在什么时间(When)、地点(Where),或者什么状况下(How)与学生沟通”的研究,值得学术界思考。
  触点管理的价值在于它的特征:①触点管理抓住了事物的核心、要害,符合“二八法则”,又极大地节省了教育资源;②触点管理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被关注感”,同时也不忘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极好地调动了生态课堂教育中的主体因素的能动性;③触点管理借用互联网+的理念,积极打造生态课堂教育的环境要素,从而在最短的时间汇聚了全人类的智慧。
  三、“生态课堂”下“触点管理”的实现
  1.目标整合,凝聚“核心目标”
  触点管理不是不需要目标,而是要把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核心使命上去。
  (1)关键触点聚焦核心价值。什么是核心价值?培养“走得出去,用得上来,沉得下去,顶得上来”的自信型人才。
  (2)学生获得感知上的满足。在《什么是教育》中,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这样定义教育:“究其本性而言,教育是一棵树在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在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在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唯有以学生更贴近的素材开展教学,以学生更习惯的渠道切入教学,以他们更热衷的形式组织教学才能真正触碰学生的灵魂。
  2.重点整合,注重“关键接触点”的策划
  触点管理不是到处树敌,而是要打造学生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动、组块和可迁移的全景图式。
  (1)学生获得整合上的通达。教育人类学认为,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与社会进程的动态性,决定了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必须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因此,高校的专业教育应当避免单一学科式的,视野狭窄的专业知识结构,而要强调在专业与旁类学科、工作乃至生活实际的广泛联系中开展教学。
  (2)关键触点成为增效节点。适时捕捉教学实践中崭露出来的关键触点,既可及时避免师生在专业课程里闭门造车、脱离社会实际,又可为专业课程教育与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3.过程整合,强化对“接触点”的全程管理
  让触点管理成为长期、高效管理的关键是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触点识别及预警机制。
  (1)接触点的策划。借用杭慩晴(2016)的做法“①课前调查,收集资料;②改编教材,优化整合;③设计活动,猜想探究”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做法:“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动性,为他们营造出自主探究与有效合作相互推进的现实空间;“改编教材,优化整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实现教师的智慧与学生的创造的有机融合;“设计活动,猜想探究”的课堂开放自由,改变了学生的颓废的学习状态。   (2)接触点的执行。前苏联教育实践与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最重要的法宝”。
  (3)接触点的监控。黎万里(2012)认为,教师能否成为导演、大师兼教练,可以考察他的学生是否已然成为演员、运动员;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将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渗透到专业课堂之外,可以通过课堂的气氛沉闷度来衡量;教师可否凭借现代化的、可触及的技术设备开展创新形式的教育,可以考察他所引领的课堂是否充满“鼓励、自信乃至希望”。
  4.资源整合,促进生态课堂的接触点管理资源的“360度浸入”
  各种有益的新鲜血液是触点管理充满生机的源泉,离开它们的浇灌,触点管理也将成为一种标签和空壳。
  (1)注重互联网等信息资源的应用,来优化学生接触体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多媒体方式,能将文字-数字、图片-声音,甚至是动画-影像等生动、形象地组织在一起。
  (2)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育,来促进接触点管理水平。“对学习而言,最好的刺激,莫过于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是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感悟,积极的学习兴趣,犹如磁石,推动学生去积极求索,因此课堂的教学的好坏,极大程度决定于教师自身的修养与设计能力。
  (3)注重学校与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来推进高校的接触点管理。要实现生态课堂的构建,不是独坐象牙塔,关门办学,而是发挥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从产业、成本及辐射等层面综合打造优质教育产业群。
  四、结论与展望
  高校课堂的教学实况,尽管触目惊心,但却耐人寻味;生态课堂的崛起,尽管必然,但却非常无奈;触点管理的理念,尽管看似简单,却代表着无限生机,本文在上述研究下,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不是不需要目标,也不是到处树敌,而是在核心价值的判断下,在学生的灵魂受到触碰的过程中,选择并决定有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方式。
  其次,“课前调查,收集资料”、“改编教材,优化整合”乃至“设计活动,猜想研究”的做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完整的链条上的关键触点。
  最后,善于借物,将成为新时期教师能否成功的显著特征。
  (作者单位:1.邵阳学院;2.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度邵阳学院2016年《质量工程项目》的资助
  参考文献:
  [1]Doyle W,Ponder G A.Classroom ecology:Some concerns about a neglected dimens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J].Contemporary Education,1975,46(3):183.
  [2]杜亚丽,陈旭远.透视生态课堂的基本因素及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52-56.
  [3]岳伟,刘贵华.走向生态课堂——論课堂的整体性变革[J].教育研究,2014,35(8):99-106.
  [4]刘贵华,杨清.从标签式趋同到内涵式多样——生态课堂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12):54-58.
其他文献
摘 要:心理治疗与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是人,叙事心理治疗的理念对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中合作者的咨访关系类型,搭建了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消弭了师生之间的鸿沟。教学实践过程中问题外化、改写叙事、由薄到厚等具体叙事心理治疗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叙事心理治疗 咨访关系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
摘 要:本文讨论了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关系不和谐的现状,主要是学习生活态度不一致、生活习惯差异、个性存在差异,分析了出现这些因素的原因,因为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都很强,人力交往能力欠缺同时高校管理上有一定缺失,提出了构建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的几点思考,包括大学生主动适应寝室环境、高校管理部门可以丰富寝室文化建设,发挥社会辅导员的力量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C96
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性环节是构建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通过深化改革把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轨道,提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
海岛环境恶劣,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影响较大。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可靠运行,在土建上为电子设备配套了专用的机房,并采用空调制冷及除湿保障措施。利用安装于机房门之上空气幕,
已完工的特大桥造价资料不足和影响造价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特大桥的造价分析让广大造价人员感觉非常棘手。文章通过工程实践,从特大桥的构造着手,对特大桥的造价分析与确定
摘 要:网络技术不断大发展,信息化时代风起云涌,教学方式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翻转课堂有效的活跃了教学氛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将其与主体化、情景化的微课资源相结合,为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在微课视角下,对于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讨论,以微课为基础,对于高职英语课堂的改进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意见,改变高职英语目前的教学现状,构建有趣的翻转课堂
为了研究木-混凝土组合梁在配筋时的受弯性能,对4根木-混凝土组合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其中3根为在木梁底增设不同直径钢筋的组合梁,1根为未增强的组合梁。通过试验,得到木-混
满足不设超高半径条件的圆曲线与直线连接时可不设置缓和曲线,这一点已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共识,但满足不设超高半径条件的反向圆曲线径向连接时能否省略缓和曲线,在道路设计领
摘 要:MOOC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中,MOOC模式同样起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应用效果。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探究MOOC模式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有效性,并且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MOOC模式应用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教育 会计专业 教学探讨 MOOC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身势语是运用范围最为广泛、人类社会最为容易接受、交流障碍最轻的文化交流途径,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差异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之间身势语所代表的文化内容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