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发作对幼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c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癫

发作对幼鼠齿状回颗粒细胞神经发生的影响。

方法

生后第15天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癫

组50只,对照组30只。癫

组以海藻酸致癫,对照组幼鼠以相同方法注射生理盐水,2组于注射后第5天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采用BrdU标记新生细胞,再以β微管蛋白Ⅲ(βⅢ tubulin,TuJ1)、钙调蛋白D28k(CaBP)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标记早期神经元、成熟颗粒细胞和胶质细胞,观察致癫幼鼠齿状回颗粒细胞的神经发生。另外,采用Timm染色对P15致惊幼鼠于致惊后1及2个月的苔藓纤维发芽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BrdU注射后第7天和第21天,癫

组幼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第7天:244±15与190±10;第21天:218±19与133±12,P均<0.05);BrdU注射后第7天,癫

组和对照组幼鼠分别约80.2%和78.7%的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TuJ1(P>0.05);BrdU注射后第21天,癫

组和对照组幼鼠分别约60.2%和58.2%的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CaBP(P>0.05);BrdU注射后第7天和第21天,两组幼鼠均约3%~5%的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GFAP。P15致惊幼鼠在致惊后1及2个月均未发现内分子层及CA3区苔藓纤维的发芽现象。

结论



发作可增加幼鼠齿状回颗粒细胞的神经发生,这些新生细胞大多数从颗粒下层迁移至颗粒细胞层、门区和分子层,并可分化为颗粒神经元;而未成熟脑对癫

发作所致的苔藓纤维芽生表现出一定的拮抗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报告1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颅锁骨发育不良的临床病例并对其致病基因RUNX 2进行突变鉴定。方法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骨骼系统放射线检查和相关血液生化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提取患儿外周血DNA,PCR扩增RUNX 2编码氨基酸的7个外显子片段,测序检测突变。结果患儿,女,5岁,具有前囟大、双锁骨缺失、身材矮小、牙齿异常等典型颅锁骨发育不良临床表现。PCR扩增片段直接测序显示患儿RUNX 2外显子2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调查我国1990年1月~2002年12月间0~14岁住院小儿中慢性肾衰竭(CRF)病例的年龄、病因、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情况及转归。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国4个直辖市、13个省及2个自治区共91所医院参加调查。CRF诊断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0 ml/(min·1.73m2)为标准。采用填写调查表形式,对诊断为慢性肾衰竭的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病例登记,进行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