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王静找我说要做纸上个展,我觉得很好,但把作品直接刊登进杂志版面还不够成为一次有趣的合作动力,我更感兴趣的是这本书、这几页就是一件作品的载体,就是一件件作品。
如何在纸媒介上呈现作品的能量,大量传播的必要性在哪?公共和私人的结合处在哪?静态和印刷的必要性在哪?
被印刷于纸本的展示方式迥异于展厅空间的阅读体验,空间立体的作品不合适,时基性的作品也不合适,文献类是合适的,图片、文本、排版都成为一种必要因素。
所以作品的挑选是可以被印刷的,或者说印刷、纸质和传播是作品的必要元素之一。2011年的《乱相》系列适合上面所有条件。
在作为大众媒体的公共性里,注入个人的隐私,也是有意思的结合点,对我而言只有一个真正的受众,但任何人也可以是唯一的受众,只要他或她那么想。这是2008年没有实现的《没有地址的书信》作品需要的条件,选两张,每个背后都有故事。
基于以上思考,我想每页都是可以被拆下来的,都是一件独立的作品,一件原作。
再天真去想:把一页纸从一本书中解放出来,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举止。
吴俊勇
1978生于福建莆田,2000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5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硕士美术学院,同年留校任职, 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和杭州。参加过2003少数服从多数(上海比翼 艺术中心),2005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博物馆),2006中国之窗(韩国Arko美术馆),2007艺术游戏(深圳何香凝美术馆),2008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2010MADE IN POP LAND(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www.wujunyong.com
王静找我说要做纸上个展,我觉得很好,但把作品直接刊登进杂志版面还不够成为一次有趣的合作动力,我更感兴趣的是这本书、这几页就是一件作品的载体,就是一件件作品。
如何在纸媒介上呈现作品的能量,大量传播的必要性在哪?公共和私人的结合处在哪?静态和印刷的必要性在哪?
被印刷于纸本的展示方式迥异于展厅空间的阅读体验,空间立体的作品不合适,时基性的作品也不合适,文献类是合适的,图片、文本、排版都成为一种必要因素。
所以作品的挑选是可以被印刷的,或者说印刷、纸质和传播是作品的必要元素之一。2011年的《乱相》系列适合上面所有条件。
在作为大众媒体的公共性里,注入个人的隐私,也是有意思的结合点,对我而言只有一个真正的受众,但任何人也可以是唯一的受众,只要他或她那么想。这是2008年没有实现的《没有地址的书信》作品需要的条件,选两张,每个背后都有故事。
基于以上思考,我想每页都是可以被拆下来的,都是一件独立的作品,一件原作。
再天真去想:把一页纸从一本书中解放出来,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举止。
吴俊勇
1978生于福建莆田,2000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5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硕士美术学院,同年留校任职, 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和杭州。参加过2003少数服从多数(上海比翼 艺术中心),2005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博物馆),2006中国之窗(韩国Arko美术馆),2007艺术游戏(深圳何香凝美术馆),2008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2010MADE IN POP LAND(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www.wujuny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