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会课一下,小六就跟着我进了办公室。
“老师,选举结果出来了吗?我是不是班长?”
上节课刚进行了新一届的班干部选举,结果还没来得及统计就下课了。我迅速统计了一下他的得票,只有11票,只有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肯定不能当选。
“我不相信,你把选票给我看。”他怀疑我暗箱操作,要求亲自验票。这涉及个人隐私,怎么能给他呢?但他一副绝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不看怕也是不行的。于是,我把姓名落款处折起来,一张张数给他看了一遍。看完后,他沉默了几秒钟,突然大叫起来:“凭什么?答应了我的,为什么反悔?23个人,绝对过半数的。骗子,都是骗子!”23个?班上一共44人。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他这么认定结果有问题,原来是他早就暗中收买了很多人。好有心计的一个孩子呀!
我明确地告诉他,选举结果是有效的,他目前肯定当不了班长。听完后,他低着头,阴沉着脸,静静地坐了好几分钟,拳头捏得紧紧的。然后也不看我,一字一顿地、低沉地说:“不当班长,就当刁民。”接着,就听到桌上一阵巨响。
事情的发展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了!
也许是怕我控制不了这个场面,办公室一位资深班主任将我拉到门口,告诉我,这孩子太邪门了,必须要在第一次就把他降服,否则今后绝对就是班上的“恐怖分子”。先把家长找来,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挫挫他的嚣张气焰。
找家长?我一下子想起了那两次家访。
他家租住在一个环境还不错的小区里。第一次去,只有他后妈的妈妈在家里,因父亲出车祸,后妈也在医院照顾。所以只有这祖孙俩在家。婆婆看到老师来,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是不是又闯祸了,然后数落了他的诸多不是。我没想告状,也怕孩子在这样复杂的家庭中难以与家人相处,就主要表扬了他近一段时间的诸多优点,说他在学校很听话。并请她将孩子的表现转告他父亲,安心养病。
第二次家访,是在发现小六的抽屉里有管制刀具后。彼时,他父亲已经回家养伤,听完年级主任的叙述,他单腿跳起,一声断喝,小六立马站到了他面前。平时在班上目空一切的小六,这时老实得像只猫,乖乖地等着父亲的皮带落在身上。我们及时地制止了他父亲。后来,从他父亲的叙述中,我才得知小六幼时父母离异,从小跟着外公外婆在外地上小学。后来,老人实在管不住过于淘气的他,才被当过兵的、强悍的父亲带到了这里。父亲已再婚,且又有了一个儿子。小六在新的家庭中不适应,经常闹,不听话。于是,父亲让他独自在家自学一年,让他学规矩,学不好就打,拿到什么就用什么打。在自认为规矩立好了后,才把他送到学校上初中。后来,在家长保证不打孩子后,我才离开了小六家。
这一次,如果又找他的父亲,结果怕是只有“皮带相向”了。那样,师生关系也就会降至冰点。对于这样一个立志当刁民的人,必会想方设法在班上捣乱,那岂非班无宁日?算了,还是不请家长。可要与他对吼,我又实在不是对手。怎么办?
我不理他,让他自己慢慢冷静下来。这时办公室的老师都走光了,我让小六坐下来,让他述说自己心中的委屈与不满。他一下子说了很多。比如选举前如何找23个同学拉关系,关系还不错的就口头约定,关系一般的就送点小礼物,关系不好的,就承诺当班长后会给的好处,之前闹过矛盾的,就写道歉信。我问他为什么必须当班长,他说,这是最大的官,可以管班上所有的人,很风光;还可以让他爸改变对他的看法,因为他答应他爸要好好学习的。
看来,阴谋与暴躁的背后还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样的孩子是可以沟通的,可以被打动的。
“既然事先约好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选你呢?”我问他。
他立刻愤怒起来,大骂他们背信弃义。
“小周事先没有给大家承诺好处,为什么这么多人选她当班长呢?”我追问道。
这一下,他无语了。
我给他进行了归纳:在前两周,他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连续两周都被评为“课堂得分王”。但之后,他的毛病就出来了。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班干部说他,他就骂人,而且骂得很难听,让人唯恐避之不及。其次,在这个新环境里,他总觉得有人要对付他,于是经常会在书包里装一把刀,有时还拿出来炫耀,让很多同学害怕与他相处。
“那不管怎么样,我就是要当班长。”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怕丢脸。
“其实,我一直还是很欣赏你的,如果大家选了你,我决不会反对。但大家没选你,所以你肯定当不了班长。不过,我也认为你是很有潜力的,也不想就此放弃。现在,我可以为你增加一个‘副班长’的职位。但这主要是一个荣誉称号,让你在面对同学和家人时,面子上下得了台。具体负责管班上的纪律,但必须首先以身作则。一旦带头违纪,就地免职。你以为如何?”
“老师,你这是故意为难我,并不是真的想帮我。”他毫不犹豫地说。
“我不是真的想帮你?”我一下子找到了切入点。“我去家访时,有没有告你的刁状?我让你婆婆转达的是为难你的话吗?你爸爸要打你时,是谁拦住的?临走时,又是谁让你爸爸做出保证,绝不打你?”
他沉默了,显然是无法回击。
“你再想想,在班上,你每次犯了错误,我有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是不是每一次都给你留足了面子?相反,你每次有了进步,我是不是都在班上大力地表扬你呢?”
“是的,我知道你对我还不错,但也算不上什么真心吧,只不过是对付小孩儿的一种手段而已。”他毫不领情。
“那你认为,谁才是真心对你呢?”
“谁都不是。我爸只会打我,我后妈对我好都是做给我爸看的。我妈对我还行,但我后爸却不接受我。所以没谁真心对我好。”他如此这般总结。
我有些害怕,一个感受不到真情的人最终也只会将冷漠回馈给社会。我要如何才能触动他心中的柔软,唤起他的温情呢?
“你觉得爸爸对你不好,但你有没有想一下:他们离婚时,你本是判给了妈妈,他完全可以不管你的。可是,他现在把你接到身边,让你融入他的新家,尽管他现在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从没在钱上面亏待过你。你只要没按时到家,我总会接到他的电话。而他出车祸,差点救不回来,你是怎么表现的?他动手术,生病住院一两个月,你去看了几回呢?”这一次,他没说什么了。也许,心里开始有些松动了吧。在看望父亲这一点,我提醒了他好几次,他都做得不好,心里多少会有点愧疚吧。
“你爸爸对你的好,你看不见,只看到了他打你。老师对你的好,你也不领情。我告诉你,开学一个月,我到你家去了两次。你可以到班上问一问,谁有这样的待遇?我每次家访完都到8点多才回家,每一次都没能按时吃饭,我本来就有胃病,难道为了一个什么所谓的手段,我就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他还是低着头,但全然没有了要当刁民时的嚣张。
“你说,老师是不是真的对你好?”我继续追问。
“应该算是吧。”他总算挤出了让我还算满意的答案。
“那是当副班长还是当刁民呢?”我绕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再三权衡之下,他终于答应不会“作乱”了。同时,我跟他约法三章: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上课继续积极发言,不准再携带管制刀具(万一遇到困难,马上报警)。
此后一年,他一直是班上的副班长,再没有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违纪行为,多余的精力也慢慢地转化为对课外书籍的喜爱。虽然最终学习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但“副班长”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般,既是一个美丽的光环,又较好地约束了他的言行。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老师,选举结果出来了吗?我是不是班长?”
上节课刚进行了新一届的班干部选举,结果还没来得及统计就下课了。我迅速统计了一下他的得票,只有11票,只有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肯定不能当选。
“我不相信,你把选票给我看。”他怀疑我暗箱操作,要求亲自验票。这涉及个人隐私,怎么能给他呢?但他一副绝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不看怕也是不行的。于是,我把姓名落款处折起来,一张张数给他看了一遍。看完后,他沉默了几秒钟,突然大叫起来:“凭什么?答应了我的,为什么反悔?23个人,绝对过半数的。骗子,都是骗子!”23个?班上一共44人。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他这么认定结果有问题,原来是他早就暗中收买了很多人。好有心计的一个孩子呀!
我明确地告诉他,选举结果是有效的,他目前肯定当不了班长。听完后,他低着头,阴沉着脸,静静地坐了好几分钟,拳头捏得紧紧的。然后也不看我,一字一顿地、低沉地说:“不当班长,就当刁民。”接着,就听到桌上一阵巨响。
事情的发展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了!
也许是怕我控制不了这个场面,办公室一位资深班主任将我拉到门口,告诉我,这孩子太邪门了,必须要在第一次就把他降服,否则今后绝对就是班上的“恐怖分子”。先把家长找来,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挫挫他的嚣张气焰。
找家长?我一下子想起了那两次家访。
他家租住在一个环境还不错的小区里。第一次去,只有他后妈的妈妈在家里,因父亲出车祸,后妈也在医院照顾。所以只有这祖孙俩在家。婆婆看到老师来,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是不是又闯祸了,然后数落了他的诸多不是。我没想告状,也怕孩子在这样复杂的家庭中难以与家人相处,就主要表扬了他近一段时间的诸多优点,说他在学校很听话。并请她将孩子的表现转告他父亲,安心养病。
第二次家访,是在发现小六的抽屉里有管制刀具后。彼时,他父亲已经回家养伤,听完年级主任的叙述,他单腿跳起,一声断喝,小六立马站到了他面前。平时在班上目空一切的小六,这时老实得像只猫,乖乖地等着父亲的皮带落在身上。我们及时地制止了他父亲。后来,从他父亲的叙述中,我才得知小六幼时父母离异,从小跟着外公外婆在外地上小学。后来,老人实在管不住过于淘气的他,才被当过兵的、强悍的父亲带到了这里。父亲已再婚,且又有了一个儿子。小六在新的家庭中不适应,经常闹,不听话。于是,父亲让他独自在家自学一年,让他学规矩,学不好就打,拿到什么就用什么打。在自认为规矩立好了后,才把他送到学校上初中。后来,在家长保证不打孩子后,我才离开了小六家。
这一次,如果又找他的父亲,结果怕是只有“皮带相向”了。那样,师生关系也就会降至冰点。对于这样一个立志当刁民的人,必会想方设法在班上捣乱,那岂非班无宁日?算了,还是不请家长。可要与他对吼,我又实在不是对手。怎么办?
我不理他,让他自己慢慢冷静下来。这时办公室的老师都走光了,我让小六坐下来,让他述说自己心中的委屈与不满。他一下子说了很多。比如选举前如何找23个同学拉关系,关系还不错的就口头约定,关系一般的就送点小礼物,关系不好的,就承诺当班长后会给的好处,之前闹过矛盾的,就写道歉信。我问他为什么必须当班长,他说,这是最大的官,可以管班上所有的人,很风光;还可以让他爸改变对他的看法,因为他答应他爸要好好学习的。
看来,阴谋与暴躁的背后还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样的孩子是可以沟通的,可以被打动的。
“既然事先约好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选你呢?”我问他。
他立刻愤怒起来,大骂他们背信弃义。
“小周事先没有给大家承诺好处,为什么这么多人选她当班长呢?”我追问道。
这一下,他无语了。
我给他进行了归纳:在前两周,他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连续两周都被评为“课堂得分王”。但之后,他的毛病就出来了。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班干部说他,他就骂人,而且骂得很难听,让人唯恐避之不及。其次,在这个新环境里,他总觉得有人要对付他,于是经常会在书包里装一把刀,有时还拿出来炫耀,让很多同学害怕与他相处。
“那不管怎么样,我就是要当班长。”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怕丢脸。
“其实,我一直还是很欣赏你的,如果大家选了你,我决不会反对。但大家没选你,所以你肯定当不了班长。不过,我也认为你是很有潜力的,也不想就此放弃。现在,我可以为你增加一个‘副班长’的职位。但这主要是一个荣誉称号,让你在面对同学和家人时,面子上下得了台。具体负责管班上的纪律,但必须首先以身作则。一旦带头违纪,就地免职。你以为如何?”
“老师,你这是故意为难我,并不是真的想帮我。”他毫不犹豫地说。
“我不是真的想帮你?”我一下子找到了切入点。“我去家访时,有没有告你的刁状?我让你婆婆转达的是为难你的话吗?你爸爸要打你时,是谁拦住的?临走时,又是谁让你爸爸做出保证,绝不打你?”
他沉默了,显然是无法回击。
“你再想想,在班上,你每次犯了错误,我有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是不是每一次都给你留足了面子?相反,你每次有了进步,我是不是都在班上大力地表扬你呢?”
“是的,我知道你对我还不错,但也算不上什么真心吧,只不过是对付小孩儿的一种手段而已。”他毫不领情。
“那你认为,谁才是真心对你呢?”
“谁都不是。我爸只会打我,我后妈对我好都是做给我爸看的。我妈对我还行,但我后爸却不接受我。所以没谁真心对我好。”他如此这般总结。
我有些害怕,一个感受不到真情的人最终也只会将冷漠回馈给社会。我要如何才能触动他心中的柔软,唤起他的温情呢?
“你觉得爸爸对你不好,但你有没有想一下:他们离婚时,你本是判给了妈妈,他完全可以不管你的。可是,他现在把你接到身边,让你融入他的新家,尽管他现在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从没在钱上面亏待过你。你只要没按时到家,我总会接到他的电话。而他出车祸,差点救不回来,你是怎么表现的?他动手术,生病住院一两个月,你去看了几回呢?”这一次,他没说什么了。也许,心里开始有些松动了吧。在看望父亲这一点,我提醒了他好几次,他都做得不好,心里多少会有点愧疚吧。
“你爸爸对你的好,你看不见,只看到了他打你。老师对你的好,你也不领情。我告诉你,开学一个月,我到你家去了两次。你可以到班上问一问,谁有这样的待遇?我每次家访完都到8点多才回家,每一次都没能按时吃饭,我本来就有胃病,难道为了一个什么所谓的手段,我就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他还是低着头,但全然没有了要当刁民时的嚣张。
“你说,老师是不是真的对你好?”我继续追问。
“应该算是吧。”他总算挤出了让我还算满意的答案。
“那是当副班长还是当刁民呢?”我绕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再三权衡之下,他终于答应不会“作乱”了。同时,我跟他约法三章: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上课继续积极发言,不准再携带管制刀具(万一遇到困难,马上报警)。
此后一年,他一直是班上的副班长,再没有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违纪行为,多余的精力也慢慢地转化为对课外书籍的喜爱。虽然最终学习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但“副班长”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般,既是一个美丽的光环,又较好地约束了他的言行。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