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路路基与路面是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其中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过程中还是在工程施工实践过程当中都不能人为地将二者孤立或割裂地加以研究分析。
【关键词】公路路基;公路路面;质量通病;常见病害;防治措施;软弱地基
随着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系统的骄人业绩虽然令全世界瞩目,但是,在这些卓然的成就背后,由于过于追求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不但会给交通运输带来较大的麻烦,而且严重的情况之下还会给我国的交运输带来安全隐患与重大的交通事故。
一、公路路基路面之所以会产生质量通病的深层原因
1.软弱地基引发的质量问题。软弱地基引发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但软弱地基只要处理得当,措施相宜,软弱地基也可以乖乖地被驯服。针对软弱地基目前出现的质量通病是不均匀沉降问题。由不均匀沉降而引发出的就是各种不平整、裂缝、跳车等等问题。
2.水致病害。雨水的侵蚀是大自然最为可怕的力量,雨水的侵蚀对于公路的路基与路面的影响极为巨大。如果路基与路面的施工出现裂缝,雨水就会乘隙而入,进而逐渐形成更大的裂缝或坑洞,更为严重的是雨水还会由路面而路基给公路带来更大的病害。
3.工程施工厚度与工艺引发的病害。无论是刚性结构还是半刚性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都必须严格保证工程施工的厚度与施工工艺。一旦厚度不足或者是工艺水平较低,路面就必然会出现早期的各种病害现象。
4.材料问题引发的质量问题。不论是路面还是路基都必须严格保证材料的质量,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直接决定因素,材料质量问题必将直接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
5.级配与用料配比不稳定引发的质量问题。混合料的分级级配与用料配比的不稳定问题是公路路面路基的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配比不稳定就会使得道路要么是骨料外露要么是早期裂缝。级配不稳定会使得公路的路面与路基的骨架疏密失匀。
6.混合料级配不佳引发的质量问题。混合料的级配中如果骨料过少就会出现路面的承重能力下降的情况,在较重的载重之下会出现车辙或裂缝;骨料过多则会出现骨料外露现象。
二、公路路基路面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针对上述公路路面与路基的质量通病问题,可以采取下述防治措施加以解决。
(一)路面以及路堤两侧的表面粗糙问题的防治措施
针对表面粗糙或有欠光滑度的外观不美观现象,均可使用下述方法加以防治:(1)将模板或施工刮、档板的表面在每次施工阶段完成以后都要清理干净;(2)模板的刚度越大,越不容易出现因变形成导致的不平整,同时,刚度越大的模板其外表也较为光滑。在施工之后必须将模板清理干净以备下次使用,模板之间的结合要紧密,支护要有力;(3)由于钢模板的表面较为光滑极易与混合料紧密贴合,因此,为了拆模方便需要在钢模上涂隔离剂,在涂刷时一定要保证均匀涂刷以保证拆模时表面的光滑;(4)在工程施工的实践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于外掺剂等添加剂的功效与实际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必须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混合料的配比进行较为精准的控制;(5)对于需要实施振捣的过程应确保振捣既要充分又不过分。
(二)高填土下沉问题的防治措施
由于我国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填深挖已经成为常态,但是,高填深挖也同时给工程带来了较大的隐患问题。因为高填土必然后出现下沉的现象。为应对这种现象,可采取下述措施加以防治:
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填土的厚度加以有效控制;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防止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種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三)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预防措施有:(1)不要片面追求个别指标不合理的高水平,要全面考虑基层、面层的综合强度、舒适性、安全性和耐久性。(2)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及碾压操作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3)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4)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采用改性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台料“烧焦”。
(四)桥粱伸缩缝和桥头跳车。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桥台后背填土应选用排水和压实性能好的回填材料,以达到最好的压实度,减少路堤填土的沉降量。(2)对于桩柱式桥台,应先填方,待填方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桩柱式桥台,从而减少结构物与填土的沉降差。(3)选用性能好的伸缩缝,并精心施工,以保证桥面伸缩缝处的平整完好。(4)采用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桥面铺装层的裂缝。(5)做好桥头搭板或采用土工格栅等新技术进行过渡。
(五)软土地基超限沉陷。对软土地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采用换填渗水性良好的土,对基底进行加固。(2)设置白灰粗砂桩,此法适用于粉砂土质、含水量大的软土地基。(3)石灰、水泥稳定碎石法:是用于苇塘、稻田、藕池的沼泽地区路基的处理。排水、清淤、清除草根植被后,将石灰和水泥混合,再将碎石与混合料拌和均匀,然后摊铺压实养护。(4)对路基采取强夯、预压等措施或使用土工织物。
(六)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由于灌浆强度低,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易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对于通过灌浆握裹钢材来传递预加应力给结构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削弱。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控制:①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②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③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④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⑤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七)路面不平。路面平整度是公路工程的主要舒适性指标,施工控制不好,平整度衰减很快,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水泥路面断板、开裂。由于土基强度不够或不均匀,或不重视路面基层,或在春秋两季施工的混凝土路面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大,而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致使板体开裂。
三、结语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必须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及时、技术上合理、措施上得力,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各方面、各环节齐抓共管,才能使我们的质量有根本的改观,更要把好质量关,将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才能有效地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公路路基;公路路面;质量通病;常见病害;防治措施;软弱地基
随着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系统的骄人业绩虽然令全世界瞩目,但是,在这些卓然的成就背后,由于过于追求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不但会给交通运输带来较大的麻烦,而且严重的情况之下还会给我国的交运输带来安全隐患与重大的交通事故。
一、公路路基路面之所以会产生质量通病的深层原因
1.软弱地基引发的质量问题。软弱地基引发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但软弱地基只要处理得当,措施相宜,软弱地基也可以乖乖地被驯服。针对软弱地基目前出现的质量通病是不均匀沉降问题。由不均匀沉降而引发出的就是各种不平整、裂缝、跳车等等问题。
2.水致病害。雨水的侵蚀是大自然最为可怕的力量,雨水的侵蚀对于公路的路基与路面的影响极为巨大。如果路基与路面的施工出现裂缝,雨水就会乘隙而入,进而逐渐形成更大的裂缝或坑洞,更为严重的是雨水还会由路面而路基给公路带来更大的病害。
3.工程施工厚度与工艺引发的病害。无论是刚性结构还是半刚性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都必须严格保证工程施工的厚度与施工工艺。一旦厚度不足或者是工艺水平较低,路面就必然会出现早期的各种病害现象。
4.材料问题引发的质量问题。不论是路面还是路基都必须严格保证材料的质量,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直接决定因素,材料质量问题必将直接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
5.级配与用料配比不稳定引发的质量问题。混合料的分级级配与用料配比的不稳定问题是公路路面路基的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配比不稳定就会使得道路要么是骨料外露要么是早期裂缝。级配不稳定会使得公路的路面与路基的骨架疏密失匀。
6.混合料级配不佳引发的质量问题。混合料的级配中如果骨料过少就会出现路面的承重能力下降的情况,在较重的载重之下会出现车辙或裂缝;骨料过多则会出现骨料外露现象。
二、公路路基路面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针对上述公路路面与路基的质量通病问题,可以采取下述防治措施加以解决。
(一)路面以及路堤两侧的表面粗糙问题的防治措施
针对表面粗糙或有欠光滑度的外观不美观现象,均可使用下述方法加以防治:(1)将模板或施工刮、档板的表面在每次施工阶段完成以后都要清理干净;(2)模板的刚度越大,越不容易出现因变形成导致的不平整,同时,刚度越大的模板其外表也较为光滑。在施工之后必须将模板清理干净以备下次使用,模板之间的结合要紧密,支护要有力;(3)由于钢模板的表面较为光滑极易与混合料紧密贴合,因此,为了拆模方便需要在钢模上涂隔离剂,在涂刷时一定要保证均匀涂刷以保证拆模时表面的光滑;(4)在工程施工的实践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于外掺剂等添加剂的功效与实际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必须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混合料的配比进行较为精准的控制;(5)对于需要实施振捣的过程应确保振捣既要充分又不过分。
(二)高填土下沉问题的防治措施
由于我国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填深挖已经成为常态,但是,高填深挖也同时给工程带来了较大的隐患问题。因为高填土必然后出现下沉的现象。为应对这种现象,可采取下述措施加以防治:
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填土的厚度加以有效控制;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防止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種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三)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预防措施有:(1)不要片面追求个别指标不合理的高水平,要全面考虑基层、面层的综合强度、舒适性、安全性和耐久性。(2)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及碾压操作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3)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4)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采用改性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台料“烧焦”。
(四)桥粱伸缩缝和桥头跳车。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桥台后背填土应选用排水和压实性能好的回填材料,以达到最好的压实度,减少路堤填土的沉降量。(2)对于桩柱式桥台,应先填方,待填方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桩柱式桥台,从而减少结构物与填土的沉降差。(3)选用性能好的伸缩缝,并精心施工,以保证桥面伸缩缝处的平整完好。(4)采用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桥面铺装层的裂缝。(5)做好桥头搭板或采用土工格栅等新技术进行过渡。
(五)软土地基超限沉陷。对软土地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采用换填渗水性良好的土,对基底进行加固。(2)设置白灰粗砂桩,此法适用于粉砂土质、含水量大的软土地基。(3)石灰、水泥稳定碎石法:是用于苇塘、稻田、藕池的沼泽地区路基的处理。排水、清淤、清除草根植被后,将石灰和水泥混合,再将碎石与混合料拌和均匀,然后摊铺压实养护。(4)对路基采取强夯、预压等措施或使用土工织物。
(六)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由于灌浆强度低,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易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对于通过灌浆握裹钢材来传递预加应力给结构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削弱。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控制:①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②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③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④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⑤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七)路面不平。路面平整度是公路工程的主要舒适性指标,施工控制不好,平整度衰减很快,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水泥路面断板、开裂。由于土基强度不够或不均匀,或不重视路面基层,或在春秋两季施工的混凝土路面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大,而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致使板体开裂。
三、结语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必须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及时、技术上合理、措施上得力,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各方面、各环节齐抓共管,才能使我们的质量有根本的改观,更要把好质量关,将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才能有效地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