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全貌深度思考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for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试题是命题人智慧的结晶,而对中考题的研究更是一线教师把握教学方向、调整教学思路的契机.鉴于考察性和选拔性的需要,部分中考题未能完整呈现全部问题,如果能够还原题目的全貌,深度思考题目的每处细节,那么收获定会颇丰.笔者现将对2017年淄博市中考数学23题的一点想法撰写成文,与读者交流,请予以斧正.
  4 对“深度思考”的思考
  4.1 还原问题全貌,在细节处深度思考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上述思考伴随笔者解答该题的过程中.还原全貌,深度思考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首先,新课标2011版要求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然要求学生有这样的素养,那么教师要首先做到.在行为和意识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能够从一般离散的问题出发,洞悉整个问题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趋势,将问题变成一个集核心知识点、重要数学思想于一体的项目和.挖掘题目高阶教育价值;再次,在对细节挖掘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的解决不但有利于学生吃透整个问题还能够使学生得到变式、深化训练,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最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片段的问题只能让学生一头雾水从而对数学更加厌恶,解法的自然生成无从谈起,教师的引导就满路荆棘,所谓的讲题要讲透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的一般、从片段到连续的内涵和本质完整的揭示,不怕时间的消耗,不怕单课时教学任务完不成.
  4.2 深度思考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
  深度思考可以有兩个方向,其一,在原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基础上继续深度挖掘,寻找被原命题人隐藏的好问题,例如在对上面问题的思考中“设AB=a,BC=b,要保证⊙O能够与BM、BC同时相切,a和b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且同时能够考察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可能基于题目难度的需要,命题人没有涉及到还是比较遗憾的;其二,改变原题的条件看看原题的结论是否还成立?一般是减弱条件又或者更换图形中的某一部分,如把原来的正方形改为矩形、菱形看结论是否能够继续成立,如果不成立还有什么相似的结论?关于改变题目条件的例子,可参考《从特殊到一般》(发表于《中学数学杂志》2017年第4期)一文,在此不再赘述.
  5 结束语
  还原全貌,深度思考映衬出的是一种优秀的教研态度和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专注于细节的变化,感受数学的精微的重要载体.针对目前学生中“不知道自己确实不明白”和“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还原全貌、深度思考能够有效的扭转学生浮躁的局面,为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毅力和理性思维等核心素养提供方式方法,也为教师快速专业成长、精准备课提供了有力支撑,是教师应该努力坚持的.
  作者简介 郑学涛(1987—),男,山东章丘人,中学二级教师,主要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解题研究.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评为周村区特色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空间观念是《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核心词之一.投影与视图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研究了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物体的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内容的呈现注重从生活实际取材,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教学时应充分借助于学习平面几何的经验,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  【关键词】空间观念;转化思想;生活经验  “投影与视图”是《义务教育数学课
【摘要】如何应用具体图形在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引领下,上好圆锥的应用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结合同课异构的课例,从“课例引入”、“解法探究”、“课例变式”、“小结与反思”4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技能融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领悟到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思想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同课异构;圆锥应用题;冰淇淋圆筒  2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各国都在不同程度的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材编订之中.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以“全等三角形”为例,借助文献法、比较法对中日两版教材开展宏观与微观比较研究,获得如下启示:贯彻教材整体性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前提、实现教材阶段性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落实教材心理性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内在动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比较研究;几何教材;全等三角
【摘要】习题课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本文拟结合“§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习题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习题课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设计;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化,教师
【摘 要】 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教好概念是教好数学的内在要求,概念教学如果搞不好,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就失去了根基.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概念”教学的目标要求,本文拟结合“§51定义与命题”教学实录与点评,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  【关键词】 定义;命题;教学实录;点评  2016年11月29~30日,山东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著名的江北水城聊城举行.来
在课程标准(2011版)和《福建省初中数学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的引领下,福建省中考省统一命题已历3年.纵观三年的中考试卷,总体上体现了“大稳定,小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很好的体现了“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功能.审视2018年和2019年福建省中考数学第25题,皆是以二次函数为背景,叠加函数图象性质及若干简单几何图形的性质,综合考查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
【摘要】本文先提出对微课的再认识,并以人教B版普通高中数学选修2-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例,给出以微课作为课前预习环节重要载体的教学设计.以此为基础,提出进一步做好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微课;再认识,教学设计;双曲线  1对微课的再认识  随着“微”概念的流行,以及“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教学模式在全球的迅速传播,“微课”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最
“奶奶,我们去看戏啦”小宝总是这样喊奶奶去看昆曲,俨然一个小粉丝的样子。奶奶退休后,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参加了昆曲的兴趣班,每周都会去练习,小宝特别喜欢,于是就跟着去玩。从哼唱到念白,小宝跟着模仿,有时还会换上戏服,甩一甩水袖。后来,小宝爸爸去帮祖孙俩拍了一张合照,两人穿上戏服,还真是像模像样。  ——小宝妈妈,宝贝5岁  琦琦是个好奇的宝宝,每到一个节日都会追问我缘由,我總是一一地讲给他听,有些我也
1 《数学课程标准》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标准阐述    1.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2 教材内容编排(以华师大版为例)    九年级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有两个方面:  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  2.一元二次方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科学全面地做好入学准备,确保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学校生活开端,对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和家长都非常重视。桐庐县实验幼儿园就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专门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举办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开设相关的家长论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对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家长们的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