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的逻辑体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zjhzjh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简要回顾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历程之后,分析了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的三个基本层次,即研究对象的生态化、研究方法的生态化和研究哲学的生态化,相应地把生态化管理学科可以分为三个学科群,不同学科群生态化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生态化”的含义也不同。这些研究是对现有若干易混淆概念的澄清,对今后的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管理学科群;逻辑体系
  
  管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广泛吸收现代科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协同论、突变论、超循环论、混沌理论、生态论以及复杂科学理论等。而生态学方法是高度综合的一体化理论与方法,与其他方法论学科具有广泛兼容性。生态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生态学方法已经广泛向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形成了现代科学的生态化发展趋势。生态学与自然科学融合形成了许多生态化边缘自然学科,如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生态学与社会科学融合形成了许多生态化边缘社会学科,如社会生态学、行政生态学、经济生态学、工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等。管理学科对生态学方法的吸收就是管理学科的生态化发展,由此形成了相应的生态化管理学科群。但是,现有生态化管理学科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如含义不同却很容易混淆的“生态管理”与“管理生态”、“生态企业”与“企业生态”等概念在很多地方被误用。本文将对生态化管理学科进行分类,分析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的层次结构。
  
  一、 生态化管理学科研究回顾
  
  生态学方法向管理学科渗透已经形成了生态管理学、管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工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商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质量生态学、品牌生态学、战略生态学等众多学科构成的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其中,经济生态学、工业生态学和产业生态学等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体系较完善,本文不作介绍,而只简要回顾其他生态化管理学科如下:
  1. 生态管理学方面。曾永成(2003)、冯文龙(2003)等探讨了生态管理学的构建与发展,提出了“生态人”假说,认为人也具有生态属性,同样受自然法则约束,不是自然圈的主宰,而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人类行为的善恶标准是其是否有利于自然的完整、和谐与稳定、进化,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和调控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秩序。生态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初步构想包括人类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和管理方法生态化三个部分。其中,人类生态学研究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合理主体地位,确定其生态地位和生态责任;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对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等的管理;管理方法生态化,就是用生态学方法进行管理研究,为管理决策提供新视角。
  2. 管理生态学方面。孔冬(2003)发表一系列文章探讨了管理生态学的构建与发展。管理生态学是由管理学科和生态学相互渗透形成的,借用生态学观点运用生态模拟研究方法探索组织与管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管理系统各方面关系的共生与进化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管理系统是由作为活动主导因素的人和各种管理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内部关系和活动符合一定程度的生态规律。管理生态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各种管理生态环境因素与组织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揭示管理发展的规律及其生态机制,探索得到优化管理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效益的方法。
  3. 商业生态学方面。商业生态学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商业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其演化规律。穆尔(1999)在《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并构建了基于生态协同进化的企业发展战略。霍肯(2001)在《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宣言》一书中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商业活动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矛盾及其解决方案。在我国,许亮和王若(1998)较早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之后王兴元(2005)、钱言和任浩(2005)、张金萍和周游(2005)、侯赟慧(2005)等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准则和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竞争战略等。
  4. 企业生态学方面。企业生态学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企业及企业管理。孙成章(1996)在《现代企业生态概论》一书中开始利用生态思想进行企业研究,但是对生态学方法的运用很不系统,而且没有融入生态哲学。之后,坦森(1996)发表《企业生态学》一文,乔斯菲等(1998)出版《企业生态学:回归企业的自然属性》一书,韩福荣和徐艳梅(2000)出版《企业仿生学》,杨忠直(2003)出版《企业生态学导论》,构建了企业生态学的基本学科框架,对企业的生态属性、企业生态系统及其管理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白杨敏和范建平等(2004)分析了企业生态位对管理模式的影响,梁嘉骅和葛振忠等(2002)、马丁娜和高宗涛(2004)、葛振忠和梁嘉骅(2004)分析了基于企业生态系统和企业生态位的竞争策略,李悝等(2005)分析了生态学方法在提高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效能方面的应用,张成考(2005)分析了知识社会中企业生态系统的变革管理,刘宁和时金芝(2005)、李佳洋和郭东强(2005)分析了生态学方法在企业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并初步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构想,谢钰敏(2005)分析了企业生态管理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
  5. 质量生态学方面。生态质量管理是企业生态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质量生态学。韩福荣教授(2000)首先提出了生态质量管理的概念。其后,韩福荣教授及其指导的博士生(2005)发表系列论文提出了构建质量生态学的构想,分析了质量管理理论的演进以及质量生态学产生的必然、产品质量与顾客满意的协同进化关系、品牌种群的演化规律、生态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运用及评价等,系统论述了质量生态系统内在结构及其构建与管理,构建了质量生态学的学科体系,界定了质量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明确了质量生态学的学科地位。
  6. 品牌生态学方面。品牌生态学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品牌及品牌关系。阿克尔(1998)首先提出了基于单个企业品牌的“品牌群”概念,开始将生态学思想引入品牌理论。温克尔(1999)进一步构建了品牌生态环境的概念,指出品牌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充满活力的不断变化的有机组织。王兴元(1999,2000,2004,2005)提出了“名牌生态”的概念,并就其管理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知识传播与分享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索。张燚和张锐(2003)明确提出了品牌生态学的概念,详细分析了品牌生态问题的生态实质、品牌生态学的理论背景及学科逻辑、品牌生态学的研究框架及学科规范。之后,张燚和张锐(2004)出版专著《品牌生态学》一书,系统论述了品牌生态系统内在结构及其构建与管理,构建了品牌生态学的学科体系,明确了品牌生态学的学科地位。唐兴莉和魏光兴(2005)界定了品牌生态管理的三个层次。张燚和张锐(2005)则进一步论述了生态型品牌关系的框架建构。
  7. 战略生态学方面。战略生态学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企业战略管理。谢洪明和蓝海林(2002)首先明确提出了战略生态的概念。之后,李春青(2003)论述了战略生态系统的构建、变革、运用和评价;张燚和张锐(2003,2004)把生态思想和生态学方法运用到企业战略管理领域,较为系统的构建了战略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论述了战略管理的复杂性以及运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战略管理研究和指导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可行性;武秀仑和王东明(2004)分析了战略管理的生态属性以及战略生态系统的构建、变革、运用和评价;张燚和张锐(2005)分析了战略生态管理的内涵、实质和主要内容;唐兴莉和魏光兴(2006)构建了战略生态管理的体系结构;谢洪明和刘跃所(2005)分析了战略网络的经营。
  
  二、 生态化管理学科群的层次结构
  
  1. 按照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侧重点的不同,综合以上生态化管理学科群,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可以分为研究对象生态化、研究方法生态化和研究哲学生态化三个层次。相应的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可以细分为研究对象生态化管理学科群、研究方法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和研究哲学生态化管理学科群。
  (1)研究对象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包括经济生态学、工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质量生态学等。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生态化就是把管理系统中曾经忽略的生态问题纳入管理范畴,其实质是考虑管理系统中的自然生态因素和人类自身生态属性,包括对自然生态对象、管理的生态效益、维持生态平衡以及管理中人类自身生态属性的再认识等。充分考虑生态因素的管理就是生态管理,即管理对象生态化后的管理。生态管理利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其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进步。
  (2)研究方法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包括商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质量生态学、品牌生态学、战略生态学等。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生态化就是采用以生态模拟方法为主的生态学方法进行管理研究,即把特定的管理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模拟成生命体及生态系统(称为管理生态系统),同时把管理环境模拟成生态环境(称为管理生态环境),然后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来分析管理生态系统的物理结构、功能结构以及动态演化、协同进化及其与管理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交换等,以期从新的生态学视角得到改进管理生态系统绩效即提高管理效益的思路与方法。模拟建立管理生态系统,就是把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及其之间的关系模拟成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及其之间的关系,是管理生态模拟研究的关键。首先根据不同管理对象模拟建立商业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企业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品牌生态系统和战略生态系统等管理生态系统,然后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为产业发展、企业竞争、质量提升、品牌关系、战略定位等提供新的机理解释和对策建议。其中,产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和质量生态学既属于研究对象生态化管理学科也属于研究方法生态化管理学科。因为它们一方面研究企业(产业)集群管理、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生态因素,另一方面也用生态学方法来研究企业(产业)集群管理、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问题。魏光兴(2005)对这两个方面作了区分,明确界定了“生态企业”与“企业生态”的含义,指出前者强调企业管理中的生态因素后者则强调企业管理的生态学方法。陈浩(2003)系统研究了生态企业及其机制构建问题。
  (3)研究哲学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包括生态管理学和管理生态学。管理学科研究哲学生态化就是把在把生态因素纳入管理的同时也把生态哲学融入管理,实现管理学科和生态学深层次的融合。生态哲学为管理学科提供了全新的有机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态世界观把世界看作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用生态学整体性观点来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世界。生态世界观要求在树立“大管理”的管理观,把对管理对象的研究和对管理环境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彻底摒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机械论世界观,就是要抛弃只见个别组织、不见组织之间的联系或不见组织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或不见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僵化的、机械的管理观。生态哲学为管理学科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实现了管理学科研究哲学的根本转变。
  2. 按照学科是属于“管理哲学”与还是属于“管理科学”(管理哲学着眼管理一般大跨度地研究管理,管理科学则局限于某一管理领域旨在考察某一特殊规律和实用方法),可以把以上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划分为生态化管理哲学学科群和生态化管理科学学科群。
  (1)生态化管理哲学学科群对应以上的研究哲学生态化管理学群,包括生态管理学和管理生态学。生态管理学是最高层次的(即第一层次的),研究内容包括人类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和管理方法的生态化三个方面,不仅强调对生态对象和人类自身生态属性的研究,而且强调运用生态学哲学、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管理研究。管理生态学是较高层次的(即第二层次的),只强调运用生态学哲学、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管理研究,特别强调管理研究的以生态模拟方法为主的生态学方法。
  (2)生态化管理科学学科群则包括研究对象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和研究方法生态化管理学科群等两个子群。其中,由经济生态学、工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质量生态学等构成的研究对象生态化管理学科群,研究特定管理系统中的自然生态因素和人类自身的生态属性。而由商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质量生态学、品牌生态学、战略生态学等构成的研究方法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应用生态思想和生态模拟方法模拟建立管理生态系统及管理生态环境,分析管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和演化规律,揭示管理生态系统运行的内在机理,以从新的生态学角度给出合理管理决策建议。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形成的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具有以下层次结构。
  
  三、 结语
  
  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生态化,由此形成了庞大的生态化管理学科群。但是,目前的生态化管理学科群是凌乱的、不成体系的。本文指出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包括研究对象生态化、研究方法生态化和研究哲学生态化三个层次,相应的生态化管理学科按可以分为研究对象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包括经济生态学、工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质量生态学等)、研究方法生态化学科群(包括商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企业生态学、质量生态学、品牌生态学、战略生态学等)和研究哲学生态化学科群(包括生态管理学和管理生态学)。不同生态化管理学科属于不同学科群,生态化发展各有侧重,“生态”一词的含义也不同,如工业生态学主要研究工业生产中的生态问题,而品牌生态学主要研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品牌关系管理。对一门生态化管理学科,要看它属于哪一个层次的生态化,哪一个生态化管理学科群,这样才能判断其研究的重点、确定其学科地位。本文建立的生态化管理学科群分类体系是对现有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中的若干混淆概念和范畴的澄清,对指导今后的管理学科生态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Joseph.Business Ecology,Giving your organization the natural edge.Butterworth Heinemann Press,1998.
  2.Tan Sen.Enterprise Ecology.Singapore Management Review,1996,(8).
  3.樊海林,陈远.产业生态:一个企业竞争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4(3).
  4.冯文龙.生态管理—21世纪管理新趋势.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5.孔冬.管理生态学—21世纪的管理学.现代管理科学,2003(2).
  6.梁嘉骅,葛振忠,范建平.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管理科学学报,2002(4).
  7.穆尔.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8.杨忠直.企业生态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9.张金萍,周游.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世界,2005(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XJL004)。
  作者简介:魏光兴,博士,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韦洪清,就职于重庆海关。
  收稿日期:2008-02-08。
其他文献
结合现在震害研究成果,探讨了配筋砖砌体与砖房抗震能力提高机理,分别阐述了网状配筋砌体和组合砌体对房屋抗震能力提高机理,并指出两种砌体施工过程中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指导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阐明了投入服务化战略的维度,开发了相关的研究假设,构建了投入服务化战略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的概念模型,并指明了研究的管理含义。这种理论分析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打下了基础。关键词:投入服务化;维度;研究假设;管理含义目前,世界上许多制造业企业采取投入服务化战略,日益重视服务要素的使用,使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要素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对于这种现象,学界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如
企业集团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重大影响。企业集团带有市场和企业的双重特征,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三方面来分析,企业集团郝有其存在
结合弹塑性防落梁支座设计原理,进行了弹塑性防落梁支座体系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弹塑性防落梁支座在减少地震能向上部结构传递的效果明显,从而验证了该支座设计原理的可
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思想政治领导的重要保证和基本途径.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增强针对性,从观念、思路
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强调了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对结构设计人员具有
摘要:文章探讨了知识资本的构成内容,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概念,分析人们在建构知识资本会计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思维惯性,即更多地寻找和习惯于依赖财务信息来实现知识资本信息披露,从而提出建构知识资本会计控制的设计思路。关键词:知识资本;会计控制;路径依赖一、 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知识资本在创造企业价值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逐渐超越物质资本而成为竞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