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脏形态及功能评价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忻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接受心脏检查的30例川崎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观察组,同时段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脏超声测量指标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测量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左心房内径(LA)[(20.3±2.5)mm比(13.7±2.8)mm]、右心室内径(RV)[(13.8±2.3)mm比(10.5±1.9)mm]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41.9±5.8)mm比(27.2±2.6)mm]指标显著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EVF)[(45.6±6.4)%比(70.3±8.4)%]、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19.8±2.2)mL比(35.9±4.1)mL]及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1.38±0.22比1.92±0.43)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79、7.365、12.125、12.254、16.567、5.92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声测量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结构参数LA[(20.3±2.5)mm比(16.5±2.2)]、RV[(13.8±2.3)mm比(11.4±1.3)]及LVDd[(41.9±5.8)mm比(33.7±3.3)]均明显降低,功能指标LVEF[(45.6±6.4)%比(59.9±7.1)%]、LVFS[(19.8±2.2)mL比(28.5±3.7)mL]及E/A[(1.38±0.22)比(1.73±0.31)]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5、4.035、10.915、7.828、9.864、4.194,均P<0.05)。
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客观地对川崎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脏形态学指标、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