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白杨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杨树大约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于是,那些枝枝叶叶们仿佛都有了方向,一起喊着号子似的,挤着挨着,几乎垂直地把丫枝也伸向云朵。在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是逃兵,哪怕一点点的异心,它们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向上,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生长出来的。南方有佳木,这些佳木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白杨有纪律。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乃至庄严,委实是穆穆君子风。
  以前读《古诗十九首》里的《去者日已疏》时,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大约是,长空寥廓,衰草连天,白杨树破败潦倒,像个行脚僧一样,背影模糊在黄沙连天之间。
  《古诗十九首》里还有“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萧索沉寂悲凉的气氛,让人像是被冷风猛灌一口,凉到心窝,到脚底。“白杨何萧萧”,“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生命的归宿,就是沉寂于永远的黑夜。
  《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子。
  后来做中学语文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的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自己亲眼看见白杨,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蕭索。
  在新疆,在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走在新疆的土地上,常常会为一排两排的白杨驻足。我欣赏白杨,像欣赏一个风姿洒然的男子,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二十多年前,中师入学时军训,跟着教官在九月的大太阳底下唱《小白杨》,对歌词没认真,没有慷慨地放开喉咙,只是跟在众人后面哼着旋律,也许因为那时对白杨陌生。到了新疆,才深深地感受到白杨的气质值得一再歌唱。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风吹白杨,万叶翻动,铿然有声,是不是叶稀的原因,也未可知。西北地区的树木和南方相比,还有一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那样的叶子间隙里,风可以敞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有一位新疆作家,抱怨南方草木蓊郁的景致,说树们太密了,视线透不过去,让人看了生生压抑。
  到西北,看了风日里洒然高挺的白杨,会觉得那位新疆作家的抱怨真是有理。
  在新疆,在白杨树林里漫步,会觉得自己整个人被打开了。从视野,到心胸,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那一棵棵白杨,整整齐齐地立在路边,立在宅院前后,立在葡萄园旁边,那般忠诚。可是,树与树之间,又是疏朗的,没有杂乱树枝彼此缠绕相扰。每一棵树,都那么独立。因为独立,彼此之间就有了空间,就可以让风穿过去,让阳光穿过去,让视线穿过去。
  因为叶稀,所以叶子和叶子之间,不那么相互倾轧,彼此都能完整地承载阳光照拂。站在树下,仰视树顶,每一片叶子都像是纯银锤出来的,在阳光下闪着结实的光芒。
  还有那白色树干,光滑笔挺,有一种绅士式的洁净。
  南方的湖滩上,江堤下,也有杨树,那是意杨,属于引进的外来物种。意杨生长快,颇具经济价值,所以在南方广为种植。和白杨相比,意杨是俗气的,格调不够。怎么说呢?意杨不仅树干的颜色要浑浊一些,还有枝丫伸展也无章法,就是一副嘻嘻哈哈张牙舞爪的模样,不懂规矩。
  只有白杨,像是从古代走来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分寸,都有来历。
  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自律、干净、疏朗与简洁。它就像人群里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谦和,懂得节制欲望和情绪,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欧洲的百年老教堂里,听虔诚教徒唱诵赞美诗。
  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
  中国水墨阴湿了一点,幽暗了一点,而白杨是明朗的。白杨在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被照耀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白杨翠绿的叶子和纯白的树干色彩饱和度强。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白杨在油画框里,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表达草地生机。
  如果说树是鸟的房子,那么,南方的鸟儿住的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江南深宅,西北的鸟儿住的是轩敞明亮的欧洲楼阁。这样,一处的鸟儿爱低眉,爱独自沉吟;一处的鸟儿爱唱歌,爱呼朋引伴。
  站在白杨林里,你看见的是林子的辽阔,是天空的辽阔。
  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水泥路边停了车子,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心里轻声问道:白杨,你好!
  交河故城是唐朝的安西都护府遗址,地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唐高祖的女儿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乔师望都护之职的是郭孝恪,郭孝恪击败龟兹国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安西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在龟兹基本稳定下来。
  王维有首诗叫《渭城曲》,也叫《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
  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我想,每一个被朝廷派遣去往安西都护府的文武官员,在出塞之后,远远看见的一树绿色,一定是蔚然在西域大地的白杨了吧。
  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从长安出发、迢迢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岑参第二次出塞,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来到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下任判官。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当春天来临, 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于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在作者看来,白杨树大约是所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笔直指向天空,所有的枝叶统一步调,指向同一个方向,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每棵树都是那么端庄,乃至庄严,树与树之间,又是那么疏朗、独立,这对从小生长在南方、看惯了草木蓊郁柔媚的作者来说,白杨的自律、干净、疏朗与简洁,在她眼里呈现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命风貌,尤其是在她看见了祖国西北部交河故城那片辽阔的白杨林之后。
  交河故城是唐朝的安西都护府遗址,就在今天的吐鲁番。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彼时,每一个被唐代朝廷派遣去往安西都护府的文武官员,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在出塞之后,远远看见的一片绿色,便是蔚然在西域大地的白杨,在黄沙漫天里,是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他们的乡思和希望,进而让人设想,他们在远离故土的深深孤独中,是否慢慢地养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什么是白杨的气质?在作者看来,它就像人群里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忠诚、儒雅、低调、谦和,懂得节制欲望和情绪,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身上又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文题延伸】我看见;像白杨树一样;怀想当年……(平子)
其他文献
余晖在云层里求救,太阳最终被淹没了,长夜已至。  路灯明晃晃的光打在柏油路上,呈现出一片鳞鳞的银白色。天气很冷,呼吸间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氤氲的水汽,于是世界的轮廓也淡了。把脸遮掩在闷热的口罩里,可以看到昔日熙攘的喧嚣随着五光十色的灯光一起褪去,空气间也弥漫着空寂冷清的酸涩。  月亮盈盈地浮在树梢头。树上的叶子已经差不多落完了,冷黑色的细枝盘错着,像是織在天角的蜘蛛网。年轻的保安仍裹着平日的黑色大衣,
【话题分析】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过一首流传甚广的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这两句诗很好地描绘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又与整个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中考作文以此作为母题,考察中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对社会是否具备应有的责任感,对“国家主人翁”意识的建立等等。  回看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作文真题,我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名师题解】  河北省2020年中考的作文题目是一个材料作文,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引导学
煮一杯清茶,捧一卷诗书,任香茗缭绕,时光氤氲。  诗,你是我心中永远的风景。  幼年,静美夏夜,总在外婆家的桂花树下乘凉,墨色的天空幕布上,点缀着无数繁星,若隐若现,忽暗忽明。皓月当空,晚风习习,神清气爽,外婆一手拿着蒲扇,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沉醉其中,也奶声奶气地说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知了与蟋蟀们为我们伴奏,天空似能引人无限遐思,而我则懵懵懂懂地长大。  诗,你
编者的话    要提升教育质量,重点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对于幼儿教育领域而言,更是如此。面对农村幼儿教育师资队伍贫弱的现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亟需我们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晨”,一个周身散发着魔力的字眼,读罢,心中便会产生万道光芒,照彻心扉。“趣”,亦是一个极富情趣的词汇,引逗起人们好奇的情思,抽拽出莫名的乐趣。“晨趣”,似清风明月,亦如梦如幻,撩拨着人的各种情致,敲击着人的心弦。  我喜欢清晨,满天的霞光,微露的朝阳,早起的鸟雀……都会传递给我新的力量。昨日的忧与愁,会在初绽的晨光中慢慢淡去。翻开季羡林老先生的《晨趣》,便忘情地读了起来。  季老毫无修饰的开篇,
野外山地版    游戏一 寻找神秘景点  游戏目的:  丰富孩子们的认知,激发运动能量、  适宜年龄:  4岁~6岁。  游戏方法:  来到景区后,可根据景区的介绍,在一定的范围内与家人一同寻找一个景点。再次集中后,每个家庭可推选代表来介绍自己寻找到的神秘景点。  (张斓罄)    游戏二 手指反应游戏  游戏目的:  提升孩子迅速判断、反应的能力。  适宜年龄:  5岁~6岁。  游戏方法:  
母亲和大妈在窗外的廊檐下晒太阳,她们边织毛衣边聊天。我在窗内,在床上,生着病。这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至今忆起那情景,仿佛只是昨天。  那时,窗外已经是春天。透过半掩的窗户,风软软的身子游进来,微凉的。若是趴在窗檐边,能看到远处的田野,绿色厚起来,我猜那是紫云英们从旧年的稻茬间抬起了身子。  我翻了个身,继续躺着,目光烙屋顶,仿佛从远古洪荒年代一直凝望到今,屋顶始终没有变化。有变化的是窗外,于是我拼
一、教师反思的内涵和作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Posner于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方案:经验 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方案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Doyle(1990)也提到了“教师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
在心育角环境创设中,我们探索出了多种模式,给幼儿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心理教育氛围。    一、主题操作式    我们结合开展的教育主题或心育主题来创设心育角环境。如大班在进行“亲亲老师小朋友”主题时,我们在教室的一角开辟了“心悦小屋”,每一个幼儿自制一栋小房子张贴在墙上。在心育角游戏时,幼儿可以在角落里给自己想要倾诉的朋友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心情,然后藏在小房子里。好朋友随时可以去看、读,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