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学者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仅重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育和提升等问题,却忽视了有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问题。文章提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识别、构建、扩散、整合、保护和更新六个主要环节,任何旨在谋求持续竞争优势的大学都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关键词] 大学核心竞争力 管理 环节
核心竞争力是伴随着知识经济产生的一个新概念,是传统意义上竞争力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借鉴企业管理中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产物。我国大学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关键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对大学核心竞争力有多种描述,但缺乏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定位。现有研究重视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识别、培育和提升等问题的探讨,却忽视了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管理的思考。本文认为,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识别、构建、扩散、整合、保护和更新等环节,任何旨在谋求持续竞争优势的大学都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一、核心竞争力和大学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或core competencies)是当代管理学和经济学交叉融合的理论成果。198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与竞争者合作——然后胜利》的文章,述及核心竞争力;1990年两人又在该刊物上发表了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文,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根据他们的界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①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多元化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业务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根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凝聚现有业务的磁石,也是发展新业务的火车头。这就是著名的“树形”理论,它形象地描述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此后,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尽管学者们对核心竞争力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就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和独有的能带来额外利润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②
大学不同于企业,但是大学的生存与发展也和企业一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也需要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入核心竞争力理论后,国内有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便逐渐兴起。学者们对大学核心竞争力进行了不同的描述,主要有:“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①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显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②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中和各种资源和能力提升而成的,并能在持续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③ 可见,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以其办学理念、文化氛围、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组织制度等所形成的持续的竞争力,是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结果。
二、深刻理解大学核心竞争力
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描述很多很杂,不同研究者所理解的大学核心竞争力有很大区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知识观、资源观、技术观、组织系统观、文化观等。尽管有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受到广泛的重视,但国内理论界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分歧,对它的界定还不清晰,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还很不成熟。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大学核心竞争力。
1.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到大学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中的能力和竞争力的合力。(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不仅在于拥有多少资金、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等企业资源,更加重要的是这些企业资源是否集中于关键的环节和领域并形成了独特的企业能力和企业竞争力。(2)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或者企业的运行机制,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融合,是融合带来了企业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3)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来自有形的资源,还来自无形的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来自一种产品或技术的拥有,而是来自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具有很高的可保持性。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长期积累的知识、能力和资源的融合,体现在大学所具有的高深知识、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办学资源、社会声誉、组织管理等方面。一所大学具有充足的办学资金是一件好事,但这不足以使其发展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大学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也。如果大学不能选聘到合适的人才从事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那么经费再多也办不成一所好大学。世界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早期没有建设校园,甚至没有足球场和篮球场,然而却有大量的研究设备,更重要的是霍普金斯大学聘请到了世界上第一流的学者,创办之初的管理卓有成效。在霍普金斯大学,学者们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将教学和创造性的研究结合起来,学校则注重实验室方法和图书馆的价值,不断设法激励教授们的进取心,招收第一流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精英,学校最终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霍普金斯大学的成功启示我们,不要只注重单纯的大楼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把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办学资金配置,使资金、人才、设备和环境融合起来形成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2. 理解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大学作为科研、教学的组织,其核心竞争力即能够有机协调产学研三者的累积性学识。著名的“树形”理论把现代化、多样化的企业视为一棵大树,我们也可以把大学视为大树,树干和主枝是大学的系部学科等事业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大学的产出(知识、科技、人才),树根为维护大学健康提供养分,维持生命,保持稳定,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不仅包括资源、人才和声誉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存在于大学之中的协调各种资源、人和知识的学识,尤其是大学全体成员所认同的协调方式。例如,在巴黎大学,如果上课过十分钟教授不到,学生自动退席,各自去办自己的事,反之亦然,毫不浪费时间。再如哈佛大学,为什么那里能出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末位淘汰制,不好好干就会被淘汰!大学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这些协调各种资源、人和知识的学识。
3.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多因素构成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由大学核心价值观、组织管理、教学科研、知识与技能、资源和声誉等各方面的因素契合而成的。一流大学不仅大师云集,社会声誉高,而且产学研能力强,组织管理水平高,大学制度完善、优越,办学富有特色。大学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办学资金是否充足的问题,资金再多也未必办成一流大学,必须聘请众多大师级的教授任教,还要制定高效、合理的制度,促进产学研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社会声誉和育人质量。
三、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核心竞争力是大学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任何旨在谋求竞争优势的大学都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本文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构建、扩散、整合、保护和更新六个环节。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实际上是对构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全程监控,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到核心竞争力在大学中的扩散,再到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保护,乃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升级,有效管理的中心都是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目的是更高效、更持久地发挥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使大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关键词] 大学核心竞争力 管理 环节
核心竞争力是伴随着知识经济产生的一个新概念,是传统意义上竞争力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借鉴企业管理中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产物。我国大学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关键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对大学核心竞争力有多种描述,但缺乏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定位。现有研究重视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识别、培育和提升等问题的探讨,却忽视了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管理的思考。本文认为,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识别、构建、扩散、整合、保护和更新等环节,任何旨在谋求持续竞争优势的大学都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一、核心竞争力和大学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或core competencies)是当代管理学和经济学交叉融合的理论成果。198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与竞争者合作——然后胜利》的文章,述及核心竞争力;1990年两人又在该刊物上发表了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文,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根据他们的界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①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多元化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业务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根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凝聚现有业务的磁石,也是发展新业务的火车头。这就是著名的“树形”理论,它形象地描述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此后,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尽管学者们对核心竞争力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就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和独有的能带来额外利润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②
大学不同于企业,但是大学的生存与发展也和企业一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也需要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入核心竞争力理论后,国内有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便逐渐兴起。学者们对大学核心竞争力进行了不同的描述,主要有:“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那些促进大学走向成功,在大学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①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显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②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中和各种资源和能力提升而成的,并能在持续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③ 可见,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以其办学理念、文化氛围、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组织制度等所形成的持续的竞争力,是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结果。
二、深刻理解大学核心竞争力
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描述很多很杂,不同研究者所理解的大学核心竞争力有很大区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知识观、资源观、技术观、组织系统观、文化观等。尽管有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受到广泛的重视,但国内理论界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分歧,对它的界定还不清晰,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还很不成熟。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大学核心竞争力。
1.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到大学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中的能力和竞争力的合力。(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不仅在于拥有多少资金、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等企业资源,更加重要的是这些企业资源是否集中于关键的环节和领域并形成了独特的企业能力和企业竞争力。(2)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或者企业的运行机制,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融合,是融合带来了企业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3)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来自有形的资源,还来自无形的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来自一种产品或技术的拥有,而是来自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具有很高的可保持性。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长期积累的知识、能力和资源的融合,体现在大学所具有的高深知识、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办学资源、社会声誉、组织管理等方面。一所大学具有充足的办学资金是一件好事,但这不足以使其发展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大学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也。如果大学不能选聘到合适的人才从事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那么经费再多也办不成一所好大学。世界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早期没有建设校园,甚至没有足球场和篮球场,然而却有大量的研究设备,更重要的是霍普金斯大学聘请到了世界上第一流的学者,创办之初的管理卓有成效。在霍普金斯大学,学者们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将教学和创造性的研究结合起来,学校则注重实验室方法和图书馆的价值,不断设法激励教授们的进取心,招收第一流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精英,学校最终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霍普金斯大学的成功启示我们,不要只注重单纯的大楼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把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办学资金配置,使资金、人才、设备和环境融合起来形成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2. 理解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大学作为科研、教学的组织,其核心竞争力即能够有机协调产学研三者的累积性学识。著名的“树形”理论把现代化、多样化的企业视为一棵大树,我们也可以把大学视为大树,树干和主枝是大学的系部学科等事业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大学的产出(知识、科技、人才),树根为维护大学健康提供养分,维持生命,保持稳定,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不仅包括资源、人才和声誉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存在于大学之中的协调各种资源、人和知识的学识,尤其是大学全体成员所认同的协调方式。例如,在巴黎大学,如果上课过十分钟教授不到,学生自动退席,各自去办自己的事,反之亦然,毫不浪费时间。再如哈佛大学,为什么那里能出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末位淘汰制,不好好干就会被淘汰!大学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这些协调各种资源、人和知识的学识。
3.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多因素构成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由大学核心价值观、组织管理、教学科研、知识与技能、资源和声誉等各方面的因素契合而成的。一流大学不仅大师云集,社会声誉高,而且产学研能力强,组织管理水平高,大学制度完善、优越,办学富有特色。大学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办学资金是否充足的问题,资金再多也未必办成一流大学,必须聘请众多大师级的教授任教,还要制定高效、合理的制度,促进产学研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社会声誉和育人质量。
三、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核心竞争力是大学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任何旨在谋求竞争优势的大学都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本文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构建、扩散、整合、保护和更新六个环节。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实际上是对构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全程监控,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到核心竞争力在大学中的扩散,再到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保护,乃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升级,有效管理的中心都是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目的是更高效、更持久地发挥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使大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