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课堂”,向校园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es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临新媒体时代与大数据时代,青少年传统期刊如何实现转型,而习惯了闭门办刊的编辑又如何实现自我转型。本文以《课堂内外》(初中版)这一刊物策划的活动性特色栏目《走进特色校园》展开分析,浅谈如何通过这一栏目来成功实现刊物及编辑转型。
  【关键词】课堂;校园;转型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纵观整个传媒业,回到青少年媒体领域,《课堂内外》作为一个青少年综合期刊品牌,创刊于1979年,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期刊群。《课堂内外》(初中版)作为期刊群的核心成员之一,2018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在业界极具美誉。但经过界内人士分析发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势在必行,也有一大批传统期刊已经消亡。
  从1998年改版以来,《课堂内外》的编辑人也一直没能走出闭门办刊的桎梏,无一例外,编辑将重心都放在了“编”上,我们谈读者爱好,谈青少年成长,然而我们却极少将自己放在读者身边,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校认可怎样的杂志,学生喜欢怎样的内容,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打动人心”?纵观同行,以《课堂内外》(小学版)、《创新作文》等系列刊编辑都已经纷纷走出“课堂”办公室,到校园配合邮发巡讲、做大赛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成功校园模式,然而初中版应该如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一、全新改版 面临挑战
  如何让初中版“活”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化品牌道路?
  难题1——市场上校园期刊的淹没
  市场上的校园期刊多如牛毛,如《今日中学生》《人生十六七》《中学生博览》《中学生天地》《青少年科苑》《意林小小姐》《花火》《男生女生》《最小说》《萌芽》《第二课堂》等,这里面有正统的杂志,也有以书代刊形式操作的江湖之流。像《意林小小姐》这类虽是新刊,却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还有《中学生天地》《男生女生》这类传统大刊,也是积聚了多年精华,在青少年读者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被众多同类期刊淹没的环境中,《课堂内外》(初中版)在新的改版机遇面前,首先必须重塑自己的刊物形象,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质,才能得到学校和读者认可。
  那么,怎样突围呢?
  难题2——社内初中段杂志内容的重叠交叉
  撇开市场上的同类杂志不谈,就课堂内外杂志社内,初中段杂志就有初中版、创新作文、科学FANS、英语街等多个品种,每个版本定位不同,内容倾向不同,然而都没能走出一个纯阅读性杂志的怪圈。如《课堂内外》初中版和《创新作文》(初中版),一个是生活类的阅读,一个是作文类的阅读,然而在内容方面也常有重叠,如采访的校园作家作品、学生社团作品等。
  难题3——广告还是内容之争
  作为一本综合刊,广告目前虽还不是传统期刊的命脉,却是杂志生存的力量所在。期刊追求内容的趣味性与可读性,然而又必须为乏善可陈的广告内容腾出版面。杂志社必须尊重广告客户的需求。因此,如何使栏目既服务于客户,达到宣传客户的效果,使客户满意,又使栏目按照自己的原则采访制作,制作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读者喜闻乐见,并逐步形成客户口碑良好市场反映见佳的名牌栏目,内容与广告的矛盾也成为策划要考虑的一个难题。
  二、找准时机 重新定位
  初中版“走进特色校园”办刊势必启动。
  根据《课堂内外》(初中版)的综合属性,杂志社重磅开辟 “走进特色校园”大型活动栏目,定位为“特色校园文化联展”。编辑以校园特色文化挖掘者的记者身份走进校园,采访特色学校,为学校做特色文化展示,包括特色课程、特色社团、特色老师、特色学生,抓取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校园特色,开辟专栏进行独家报道,形成刊物的特色常规栏目,实现课堂与校园的无缝对接。同时,编辑还深入采访特色学校的特色文化、特色课程、特色社团、特色老师、特色学生,抓取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校园特色,开辟专栏进行独家报道,形成刊物的特色常规栏目。
  而这一栏目具备的特色具有以下特点:
  (一)专业性
  与许多大众媒体相比,我们的策划不够专业,不够深入,真实感欠缺。此次活动必须以专业的采编团队出现,渗透校园的各个面和点。我们所采回的信息必须是第一手独家信息,深度关注校园的真实动态和同龄成长状态,展示最能吸引读者的校园特色所在,从而增加栏目的影响力和信任度,为配合栏目包装,栏目提出的宣传口号是“特色校园在中国”。
  (二)趣味性
  切合初中版以及初中生读者的特点,将栏目风格定位在趣味之中。我们可以采访最有意思的特色课程,如曾经做过报道的俊朗男生课、优雅女生课、奢侈品鉴赏课等;我们也可以采访最有故事的学生,如15岁学生自办网站与社团,成绩却一塌糊涂;最有特色的社团,如男生自办的毛线社团、侦探社等。
  (三)特色性
  我们所报道的学校,一定是撷取学校最有特色的点,独一无二的,每期我们可以做2-3所学校进行特色PK。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简单介绍,更是深入挖掘学校的个性所在,从人到事,比学校宣传片更具有特色性。
  三、调整结构 设置悬念
  从理论上解决了定位问题,确定了栏目的内容风格只是第一步,如何把栏目制作得吸引读者,则必须策划可操作的自我解决方案。因此,在栏目形式和内容结构上都必须寻找突破点。
  (一)悬念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可以在每一期抛出下一期的特色学校,并找准一个噱头标题宣传,吸引读者下期继续关注。在文中也可以制造悬念,讓读者参与竞猜与评选最佳学校、社团等。
  (二)故事
  故事永远是吸引读者的利器。为吸引读者,就要增加内容的故事性。而很多读者记住一本杂志和一期栏目也往往是故事和细节,很少是主角发表的某某理论。而以故事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最大化地传播了校园文化,远比直接做广告导致读者缺少看下去的动力更让学校受益,这才是校园文化宣传的目的。   因此,在该栏目中,编辑侧重挖掘校园发生的故事,找取新鲜点和亮点,抓住读者的眼球。
  (三)《走进特色校园》是系列片
  依托杂志平台,杂志社推出“走进特色校园”活动,并将其打造成为初中版具有标签性的一项常规活动,它将最终形成杂志的一种风格。因此,它不是某期特殊存在的一个内容,而是具有连贯性的系列片。
  为使栏目摆脱商业味的枯燥,必須挖掘每个采访对象的“亮点”。同时,为把采访中大量删节后保留下来不连贯的素材象珍珠一样串起来,就必须寻找另一个线索,即外在形式上的线索,而且,借鉴一些趣味性的标题表现这些线索。
  《走进特色校园》案例:
  1.巴蜀中学
  请教我合理奢侈——奢侈品经济学课程设置。
  2.举溪中学
  女生别认哥——举溪中学特色“笑规”(关于对女生特别行为准则的规定)。
  3.巴蜀中学
  谁说男生不能打毛线——特色毛线社团,男生当社长。
  4.平和一中
  时尚也可以当饭吃——时尚社。
  四、立体宣传 实现超越
  本活动将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栏目的制造,而是将运用这这一形式使《课堂内外》(初中版)真正深入校园,把握校园文化精髓,了解读者之需求,获取学校之信任。因此,走进校园是第一步,采访组稿是第二步,后期栏目宣传与建立品牌效应才是最终目的。
  宣传模式分析:
  线下活动——走访校园,树立课堂品牌,带回校园特色报道。
  刊物报道——建立特色栏目,提交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校际新鲜事。
  网络宣传——开设“中国最具特色中学展”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联动其他公号及网站转载,形成网络宣传效应。
  专题设计——时机成熟则设计做成专题性的内容,如中国十佳中学生、十佳中学生社团、中国十佳中学等,在杂志上进行发布。
  年度增刊发布——年度集结成册,发布最具影响力特色学校、特色社团、特色中学生,中学生玩转校园指南。
  五、结语
  通过这一特色栏目的打造,《课堂内外》(初中版)成功实现编辑转型的同时,杂志也同步转型,内容与形式逐渐活跃,而且积累了大批初中读者粉丝。而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来分析:
  1.发行:学校集体购买——同行学习借鉴——学生兴趣阅读。这不是一个软文内容,但却比软文更有力量。杂志通过缤纷多彩的展示,提炼校园的特色文化,是学校最完美的展示。为扩散自身影响力,学校也势必会为学生购买杂志。而其他同行也希望从这些优秀的学校中获取办校经验。发行后期跟进,取得了良好的收获。
  2.广告:学校好感投入。学校也需要通过媒体来宣传自身,如果我们的栏目可以获取学校的信任,他们就有理由选择我们来作为宣传平台。广告的跟进就降低了难度。
  3.品牌:独家校园文化策划报道,学校对课堂内外的品牌信任。该栏目策划是为了宣扬校园特色文化,在全国目前只有这一家青少年媒体承载了这项重任。编辑进入校园,让更多学校更加了解并认可《课堂内外》的品牌,知名度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纸媒的窘境[J].商周刊,2013(16).
  [2]霍利峰.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告发展策略[J].数字传媒研究,2017(11).
  作者简介:王黎(1986-),女,汉族,本科,中级编辑,研究方向:教育媒体。
其他文献
【摘要】商业街广场入口是链接商业街与街道的重要公共过渡空间,它的设计对空间的整体布局、视觉形象、人流导向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下沙宝龙商业街二期入口广场刚性边界、缺少交往空间及空间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以柔性设计为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对宝龙商业步行街和入口空间的基本分析,根据手机到的资料和实地调研的情况得出柔性设计对入口处广场的积极作用,以达到现有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关键词】商业街入口广
【摘要】在山西省临汾市南有个襄汾县,由原襄陵县和汾城县合并而成,在汾河·浍河的交汇处,西临吕梁,东依崇山,环境优美,山河秀丽,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区之一。当时流传有金襄陵、银太平、数了曲沃数翼城。十几万年到二十万年前的丁村人文化遗址,就处于襄汾县的丁村。丁村东依塔山,西傍汾水,气候温和,并盛产粮棉。在金元时期,丁村尚未建村,明清编为里甲,属太平县管辖,明清嘉靖年间曾任太平知县的罗潮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科教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变化。音乐素养教学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最佳时机。因此,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潜心研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多维度、多元化的音乐艺术培养。  【关键词】音乐素养;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何为音乐素养?  随着国家
【摘要】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由自然环境、经济生产、审美心理、习俗文化所决定。板底彝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它即不混同其他民族,又与本民族其它支系有所区别,独特且典型。  【关键词】服饰;质地;款式;着装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近几年,武陵地区掀起了一股“刨汤文化节”热潮,从“边缘”走向了“中心”,搬上了舞台。本文拟对武陵地区“杀年猪,吃刨汤”文化展开理论研究,剖析其精神内涵,进一步提升本土人对刨汤文化的理解,增强全社会保护、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的自觉性。  【关键词】刨汤文化;民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过年又好耍,瓢儿舀汤汤,筷子
【摘要】《回家》是一部由江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出品,以海峡两岸关系的时代大势为背景的本土原创现实题材歌剧,故事的主角是江西籍台湾老兵罗旺篼。该剧讲述台湾老兵罗旺篼历经三十八年思乡之苦与母亲重逢的感人故事。本文选取了剧中女主角“罗母”的一首具有戏曲风格的唱段《你走了,也不打个照面》为例,分析了该唱段的音乐素材和演唱处理。  【关键词】歌剧《回家》;“罗母”;戏曲风格;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
【摘要】馆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对于加强城市形象宣传的作用不可低估。沂蒙革命纪念馆馆藏美术作品在临沂城市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果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提升馆藏美术作品的品质,那么,对于加强临沂城市形象宣传会更加有效。  【关键词】馆藏;高水平;美术作品;宣传;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好的美术作品,对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会产生持续的影响
【摘要】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产生了寓意深远的“生殖崇拜”舞蹈。“生殖崇拜”舞蹈是人类早期的文化现象,也是原始舞蹈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人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对自身的认知,宣泄对生理的渴望,彰显对生命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殖崇拜舞蹈是人类生命最本质的体现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正是由于先民们创造了寓意深远的生殖崇拜舞蹈,促使我对“生殖崇拜”舞蹈文化的探索,促使我追寻其舞蹈背后的深刻文化意涵,这也正是笔者的
【摘要】热河源于蒙语“哈仑告鲁”,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肇建避暑山庄,这里逐渐成为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本文通过对蒙、满两个民族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两个民族在热河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表现的描述,试述满、蒙民族最终走向联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热河;满蒙民族;关系;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摘要】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着城乡居民的文化品味。赣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服务群众、影响群众、教育群众,形成了以市群艺馆为“根基”,县乡文化馆站为“骨干”,乡村社区农民业余剧团、艺术团队为“枝叶”,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横向互动、覆盖城乡的“树型”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  【关键词】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