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新思维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1983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发现,由于课堂以及课程的局限性导致了学生在解题时往往采用教材中给出的常规解题思路,使得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简单地套用公式,模仿教材的解题思路,形成思维定式。“一题多解”则是针对同一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因此“一题多解”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以及跨学科思维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一、实现知识的灵活利用
  例1(上楼梯问题)某人欲登上10级楼梯,若每次只能跨一级或两级,问他从地面上到第10级楼梯,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解法1(组合问题):首先对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将跨上某层楼梯等价为A,不跨上某层楼梯等价为B。由于要登上10级楼梯,且每次只能跨一级或两级,所以要登上10级楼梯要跨上的楼梯数至少为5,即至少有5个A。要登上10级楼梯则有A与B的个数之和为10且第10个必须为A。因此问题等价于将总数为10的A和B进行组合,且A的个数不少于5,最后一个必须为A,两个B不能相邻。对问题进行等价描述之后很容易理解是一个组合问题,可以采用插空法进行求解。
  图1 6个A时的组合示意图
  图1为6个A时的组合情况,要想满足条件则只在图1中6个箭头处取4个放入B即可,所以方法有89种。因为A的个数可以为5、6、7、8、9、10,由加法原理得到问题解为
  N=N5+N6+N7+N8+N9+N10
  =C■■+C■■+C■■+C■■+C■■+C■■ (1)
  =89
  解法2(数列递推关系):假设欲登上10级楼梯的有A10种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只包含两种情况:跨第1层的情况和不跨第1层的情况。
  (1)跨第1层时情况:则登上剩余的9层有A9种方法;
  (2)不跨第1层时情况:由于只能跨一级或者两级,当不跨第1层时必须跨第2层,登上剩余的8级楼梯有A8种方法;
  由加法原理得:
  A10=A9+A8A1=1,A2=2 (2)
  有递推关系求解得到欲登上10级楼梯的有A10=89种方法。
  一般的,假设欲登上n级的楼梯,可以得到面的递推关系:
  An=An-1+An-2A1=1,A2=2(n≥3) (3)
  可以得到登上n级楼梯的方法有An=Fn+1;其中Fn+1为Fibonacci数列的第n+1项。
  解法1和解法2分别利用数学中组合问题中的插空法和数列递推关系求解问题,两种方法之间看似没有任何联系,却都可以达到求解该问题的目的。因此一题多解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所给信息加以重组,运用不同的概念、公式、原理来解题,实现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二、培养跨学科式思维的形成
  随着现代高考制度、考试形式的日益完善,学科间相互交叉的题型则越来越多地呈现在考生面前,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式思维的形成。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科间已无明显的界限,所以形成跨学科式思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研究。
  对于例1中的问题,跨楼梯时,只有跨与不跨两种状态,很容易想到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只有0和1两种状态,因此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求满足一定条件二进制数个数的问题。约定跨楼梯的状态为1,否则为 0,总共有10层台阶,所以可以将内的数字转换成二进制(不足10位时高位补0)数,统计满足二进制数中最高位为1(第10层必须跨,故为1),且任意相邻两位不同时为0的二进制数的个数,所得结果即为问题的解。由于学习了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在进行求解时可以编程实现问题的求解。
  假设欲登上n级的楼梯,仍可以利用此种方法进行求解,因为满足条件的二进制数最高位必须为1,所以只需对2n-1到2n之间的数进行判断即可对问题进行求解,提高了计算的速度。
  该方法利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进行问题求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式思维;通过编程实现数学问题的求解,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不必局限于某一学科而是要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进行研究。有利于学生以后更深入的进行学习和研究。
  三、训练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现代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探索与研究的能力。一题多解则可以让学生打破定式思维形成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索与研究的能力。针对例1中的问题,将xi定义为第i层楼梯(其中1≤i≤10)若xi=1则跨在该层楼梯上,否则不跨在该层楼梯上,所以该问题又可以转化为(4)式的解的个数的问题。
  5≤■xi≤10xj+xj+1≠0(1≤j≤9)xi∈{0,1}x10=1 (4)
  如何求解该不等式解的个数又是一个问题,需要学生查资料进行探索和研究。不仅可以学习一些更深的知识,如容斥原理、神经网络、进化计算等,而且学生在进行探索研究的同时既培养了探索研究能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自从徐震决定放弃自己的名字,建立‘没顶公司’,LEAP就意识到,它就是我们需要的内容供应商,它将与我们共同跨越杂志制作和艺术创作的两大领域,探索视觉生产的可能性。在以下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动手实践等能力,教师要充分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随着
数学“导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案。实施学案导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变课堂现状,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导学案设计的成败关系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两份导学案的比较分析  【案1】余角与补角(1)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学生
思想文化是一个个体、组织、团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引言课程改革在我国的中小学如火如荼的开展,实行新课程改革对于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讲,为了能够使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