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使用亚失稳台阵和固定台站组成的密集台网观测资料,对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滇西北地区完备震级以上地震的频度、断层总面积和b值等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发现研究区4级以上地震失稳前均有较为明显的增频、增总面积、低b值等共性特征,漾濞M_S6.4地震前以小震活动为指针的断层协同化演化进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2020年5—12月为应变释放点产生阶段,小震频次缓慢增加;2021年1月至5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亚失稳台阵和固定台站组成的密集台网观测资料,对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滇西北地区完备震级以上地震的频度、断层总面积和b值等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发现研究区4级以上地震失稳前均有较为明显的增频、增总面积、低b值等共性特征,漾濞M_S6.4地震前以小震活动为指针的断层协同化演化进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2020年5—12月为应变释放点产生阶段,小震频次缓慢增加;2021年1月至5月17日为应变释放点扩展和增多阶段,小震频次逐步增多,3级以上地震释放点明显增强,且有向主震震中迁移现象,
其他文献
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幅度大,可为震级预测提供依据;流体观测异常出现时间短、异常相对集中,为时间预测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形变和流体异常与亚失稳后期阶段具有较为相似的时空特征,可能与亚失稳过程有关。前震
利用云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对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序列的空间展布可分为4段,且余震活动衰减非常迅速。通过分析历史地震序列类型、h值、等待时间法、累计频次曲线、初动方向等,判断漾濞M_S6.4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利用云南地区6级地震最大余震发震时间统计和震级差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漾濞M_S6.4地震最大余震已经发生。最后讨论了漾濞地震序列
利用云南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编目快报观测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联合波形互相关分析的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3天至震后2天期间发生的地震事件进行了重定位,并基于两种不同的区域速度模型,采用CAP方法反演了序列中3次M_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结果表明:双差重定位获得了漾濞地震序列中1 012次地震的精确位置,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定位误差分别为1
基于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中周围40 km范围内仅有的2个强震台近场强震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并给出同震位移。同时分析强震和GPS资料呈现的永久位移场特征,利用快速获取的GPS同震位移场和InSAR升、降轨资料分别独立和联合反演该地震的震源滑动模型,并进一步展现全空间预测位移场分布。结果表明:(1)漾濞地震水平同震位移场呈现以右旋走滑为主的错动。(2)GPS和InSAR独立和联合反演所得的
为揭示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的发震背景及其与区域应力场的关系,搜集5月18日14时28分至6月8日5时53分的地震序列,采用P波初动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得到漾濞地震前后85次M_S≥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本次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和近10年内滇西北地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网格搜索法反演了该区域的应力场,最后模拟了主震的震源机制与区域应力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主压应力方向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情况,认为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发震断裂不是维西—乔后断裂的主断裂,而是一条NW走向的断裂。收集了震中周边活动断裂、b值、P波速度和深部滑动速率等资料,对漾濞周边地区的地震风险进行了评估。分析认为,漾濞M_S6.4地震发生于P波低速区域,未来原震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低;维西—乔后断裂北段和南段断层性质具有较大差异,震中附近的断裂南段活动性相对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