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业监管模式的构建

来源 :财会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担保业的监管体制与其二元性行业结构、二元性收益处置机制之间的矛盾,制约了融资担保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贯彻落实国务院“分类监管”的要求,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模式。融资担保业与银行业的行业属性、职能和业务范围高度一致,因而可以参照银行业的管理经验,构建适应融资担保业发展的监管模式,即分类监管模式。其具体内容是:在区分行业属性的基础上,对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商业性融资担保实施不同的监管政策;在分类基础上根据业务范围、经营规模、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制定监管指标体系,实施分级管理。在分类监管模式中,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
其他文献
根据政府补贴和研发活动的时间顺序划分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手工摘取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更贴切实际。从环境不确定性视角出发,理论上剖析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直接及通过研发投入
数据中心作为我国“新基建”的核心与主线之一,既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提供底层支撑,也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通过梳理全球及国内数
摘要 结合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存量流量一致性(SFC)模型、投入产出表(IO)分析、生态宏观经济学和离散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基于我国的实际数据,提出存量流量一致性投入产出(SFC-IO)分析框架建模方法,把经济和环境作为统一的宏观经济-生态系统来进行研究,将能源使用和环境保护纳入宏观经济学模型之中,同时对金融体系中的货币流、实体经济中的商品流及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一是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