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G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911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福建省莆田市2015年G基因型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全基因组序列特征。

方法

选择福建省莆田市2015年分离得到的2株腮腺炎流行株进行研究,命名为MuV15-01和MuV15-23。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分离株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拼接,结合GenBank下载的不同基因型腮腺炎参考株及现有疫苗株序列比对分析分离株基因序列遗传差异及抗原位点变异情况。

结果

福建省莆田市MuV分离株基因全长15 384个核苷酸,与其它基因型毒株相比,全基因组核苷酸差异在3.7%~6.0%之间,其中与A基因型(疫苗株)的遗传差异最大,与N和B基因型的遗传差异最小;在基因组编码7种病毒蛋白核苷酸序列上,SH基因变异最大,M和L基因最为保守;在N基因和HN基因已知抗原相关位点上分别存在7和11个氨基酸位点变异;相比于疫苗株福建分离株在HN基因的464位点上多增加了一个N-糖基化位点。

结论

现流行于福建省莆田市的G基因型MuV与腮腺炎其他基因型及疫苗株之间在全基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腮腺炎流行株与疫苗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监测,为更好的腮腺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宁夏艾滋病患者(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的工作数据,采用描述性及趋势检验分析宁夏HIV/AIDS抗病毒治疗历年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该人群入组治疗因素。结果2004—2017年宁夏入组治疗人数共计1 365例,男女比平均为4.1∶1,以青壮年为主,>60岁人群治疗维持在9%的比例,≤20岁人群治疗比例由无增长至5%,婚
目的构建并拯救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标记的EGFP-EV-A71重组病毒。方法利用重叠PCR技术,以pMD19T-SDLY107全长质粒为模板,将2A蛋白酶识别序列加入到结构蛋白VP4的5′端;以pEGFP-N1质粒作为模板,扩增获得EGFP目的片段,将其插入到上述重组质粒中,得到重组质粒pMD19T-107-EGFP
目的探讨贫血在HBV感染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C)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HBV-DC患者1年预后影响的研究。方法前瞻性入组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住院的HBV-DC患者647例,调查患者贫血情况及程度,基线评估指标等,COX生存分析贫血及其严重程度在预测HBV-DC患者1年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47例HBV-DC患者,合并贫血406例,占总人群的62.8%,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不同免疫分期中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的表达及其对相关细胞因子、基因的影响,探讨IL-23在CHB免疫进展、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CHB患者197人(包括免疫耐受期患者16人、免疫清除期患者106人、免疫控制期患者59人、再活动期患者16人)及健康对照者26人。采
目的分析北京市一株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HRSV)A亚型全基因组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特征。方法对北京友谊医院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核酸进行二代测序,获得了一株HRSV A亚型全基因组序列,与其他相关参考株构建系统发生树,并对主要蛋白编码区进行同源性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以及N-糖基化位点预测。结果系统发生树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提示,本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常见的生殖系统病毒感染,持续性HPV感染可以导致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阴茎癌及生殖器疣等疾病。目前已上市的预防性HPV疫苗包括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公司的2价疫苗、默沙东(Merck & Co., Inc)公司的4价和9价疫苗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2价疫苗,由不同类型的HPV衣壳蛋白L1组装而成,诱
目的优化基于微波辅助的快速超薄切片染色的关键参数,建立一种快速超薄切片染色方法。方法使用微波组织处理仪以不同功率及染色时间分别用乙酸双氧铀(uranium acetate,UA)和枸橼酸铅(lead citrate,LC)对细胞超薄切片进行染色,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细胞超微结构,评价两种染色剂的最佳染色条件,组合UA和LC最佳微波染色条件,获得最佳UA和LC双染色参数。用腺病毒、肠道病毒7
目的研究样本混合检测对COVID-19诊断的影响,探索最佳的混检方式,为疫情防控和相关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包含不同Ct值的阳性样本与已知阴性样本进行1、2、5、10、20、30、40、50、100人份混合,通过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混合样本Ct值,分析混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探讨最佳混检方法。结果样本混检后,Ct值依次递增,Ct值<30的阳性样本在100份样本混检时可被检出,Ct值在
目的评价从噬菌体库筛选获得的1株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基本特征。方法从抗狂犬病病毒噬菌体库中筛选获得1个阳性克隆,扩增获得其抗体轻重链可变区,构建全分子抗体的表达质粒后在HEK293 EBNA1细胞中瞬时表达,亲和纯化后对该抗体进行体外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中和指数、逃逸株测序、差示扫描荧光法热稳定性分析,并与数据库中街毒株糖蛋白比对关键氨基酸位点。结果该抗体体外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为691IU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慢性肝病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病患者341例,包括慢性肝炎88例、肝硬化97例、肝癌145例(初发60例、复发39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23例、手术和射频治疗后2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11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之间AFP和AFP-L3(%)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