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被许多教师引入课堂教学,它通过文本、图象、声音、动画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多媒体应用 辅助教学 优点和问题
一、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运用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不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运用动画效果,突破重点,呈现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化、具体化。
3、网络交互功能,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网络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4、运用练习评价,反馈全面,调节气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加大练习量,变换练习题形式,引入生活片断,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以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二、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选择恰当时机,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选择课件,首先应考虑是否能突出教学重点,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数学规律及原理的完整的感性形象。数学是抽象的,一些学生感到数学公式、数学概念枯燥乏味,然后就放弃了。要使他们学好数学,首先得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他们把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将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或者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的实验、动态变化的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使他们的情绪兴奋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
2、设计应与学科结合,突出数学思维特点。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3、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变“辅教”为“辅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创新发展。我们要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而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时交流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还应考虑避免多媒体的干扰,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不应该忽视师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
5、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探索发现,创新改革。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课件就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教师课件制作的培训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使教师能熟练地掌握使用PowerPoint、Excel、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等教学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软件;二是使教师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完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三是使教师根据所任学科特点,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本学科课件制作的规律来。
总之,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适时、适度、适当”,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多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多媒体应用 辅助教学 优点和问题
一、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运用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不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运用动画效果,突破重点,呈现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化、具体化。
3、网络交互功能,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网络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4、运用练习评价,反馈全面,调节气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加大练习量,变换练习题形式,引入生活片断,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可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以使教师有充分的依据改变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二、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选择恰当时机,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选择课件,首先应考虑是否能突出教学重点,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数学规律及原理的完整的感性形象。数学是抽象的,一些学生感到数学公式、数学概念枯燥乏味,然后就放弃了。要使他们学好数学,首先得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他们把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将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或者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演示的实验、动态变化的过程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使他们的情绪兴奋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
2、设计应与学科结合,突出数学思维特点。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3、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变“辅教”为“辅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创新发展。我们要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而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时交流师生思想情感的互动过程中还应考虑避免多媒体的干扰,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不应该忽视师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
5、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探索发现,创新改革。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课件就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所以课件制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教师课件制作的培训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使教师能熟练地掌握使用PowerPoint、Excel、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等教学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软件;二是使教师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完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三是使教师根据所任学科特点,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本学科课件制作的规律来。
总之,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适时、适度、适当”,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多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