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高等院校集聚人才机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结合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办学及人才工作实际,在人才理论研究工作中,需要摆脱传统人才管理观念的桎梏,努力研究艺术学院人才管理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新思路。文章基于“KAQ”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分析艺术学院校本人才质量观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KAQ理论 艺术学院 人才质量 舞台与讲台
改革开放以来的36年,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断突破、革新与发展的36年,这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是中国艺术教育人才战略思想不断确立、完善与深化的进程。在保守中突破窠臼,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传统中摆脱束缚,在引进与培养中积极营造“尊重人才与知识”的大教育氛围。这一经历让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强校对于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实施与落实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更让诸多的高等艺术院校清醒地看到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提出与实践,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集聚人才的战略要求,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人才价值重要性的认识与支持。这种变革已然从偏重追求人才队伍数量建设提升至人才队伍内涵建设,进而构建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的师资结构与人才战略规划。
在人才质量观的大环境与背景下,艺术学院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人才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如何破题?需要我们更好地认知自身不能规避的问题,努力构建一支合理、科学的人才队伍,打牢人才基础,在竞争激励的艺术教育中形成优势人才群,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
1.“KAQ”理论下的艺术学院人才机制
人才质量观的形成与评价,首先要有全新的人才机制理念与观念上的转变。随着高等艺术教育大形势的不断变化,适应教育气候已经成为艺术学院发展与建设的必须。而这种必须则建立在良好的人才质量观上。全新的人才管理理念提出了“KAQ”理论,对于艺术学院人才机制形成与人才管理构建了全面的模式要求与规格。所谓的“KAQ”理论即是对艺术学院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出的标准,“K”指的是Knowledge,是对艺术学院引进与培养人才专业知识储备的总要求;“A”指的是Ability,是对艺术学院引进与培养人才综合能力上的总要求;“Q”指的是Quality,是对艺术学院引进与培养人才综合素质上的总体要求。三个方面形成一个递进式格局,对于人才标准提出具体的规格,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每一个层面都有着不同的考量指标,使引进与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学科建设与教科研实际价值。(如图一)
正是在这种理论基础下,艺术学院人才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才能够突破传统人才观“重学历、轻能力”、“重引进、轻培养”等观念的束缚,从一切为学院建设与人才储备出发,打造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观念,并在全面考量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前提下,对学院人才队伍进行不断建设,形成可持续优化发展的格局,进而充分发挥优质人才资源在艺术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以及引导_生主体作用。
当然,人才机制建设与把控是基础,在建立优势人才库与人才资源储备的基础上,还应该坚持树立人才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作为衡量艺术高端人才的标准,要不拘一格地选拔和选用人才,人才机制要在“够用、必须”中努力营造有利于艺术学院形成各类优秀艺术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与政策支持。
2.积极推动艺术学院人才体制革新与突破,营造培育人才的良好氛围
就艺术学院目前人才贮备来看,完善艺术学院人才体制,推动艺术学院人才体制机制的不断革新与突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程。推动艺术学院人才体制革新与突破首先就需要营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艺术人才都去哪儿了?是自身人才培养的缺乏,还是引进途径的单一。不论从哪个角度讲,对于当下艺术学院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且规范的人才机制,对于急需人才的相关专业进行人才引进与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成长与发展。这种人才体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艺术学院现有教师队伍实际情况以及备专业人才贮备情况来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有针对性地引进与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在培养人才中使用人才,在引进人才中促进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在人才的问题上,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艺术学院正是基于当前现状,需要积极地迎合专业构建与发展的基础,逐步建立人才集聚优势,才能打造优势专业、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
3.从艺术人才质量结构看“舞台与讲台”的辩证关系
我们在人才引进与培养过程中,往往对于人才的专业技术以及学历程度作为考量是否是人才的标准。而在实际人才发挥效能的过程中,尤其结合艺术学院教育教学特点及专业建设特点,就需要这种人才观念从艺术人才质量结构上去审视人才的“舞台性”,即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与人才的“讲台性”,即是否能够胜任教育教学任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3.1“舞台与讲台”的辩证关系
我们要强调人才的“舞台”作用,作为艺术院校来讲,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良莠。就此方面来讲,我们所要求的人才,必须要能够达到专业水平上的质量要求,能够具备专业的“舞台”表演能力,是否具有足够的“舞台”实践经验;与此同时,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更要在具备较高“舞台”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较高的“讲台”能力,面对相对个性较为明显的艺术专业学生,能否具有艺术专业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能力与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驾驭能力,这些都应该是作为艺术学院制定人才机制制度所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如图二)
在强化这种能力的同时,艺术学院还需要结合专业建设需求以及现有人才队伍现状进行积极的发掘与培养,努力营造一支“双师型”人才队伍。 3.2多种激励机制共同运作下的人才管理对策
人才一旦形成,就会涉及到人才管理范畴等问题,作为艺术学院,目前的人才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不能够从有效性上积极鼓励和刺激人才的成长与形成。因此,就需要建立一系列与人才能力相匹配的人才管理制度,对人才形成支撑性保障。
在人才管理过程中,艺术学院需要建立一系列人才鼓励与激励机制,比如目标激励,要使教师彻底摒弃“教好教坏一个样”的旧思想,要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要在教学中公平竞争,要让人才在教师队伍中形成榜样,要有比较与携带,不断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让全体教职员工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一分子,进而促进优质人才资源的不断积累与形成,激励机制必然会让每一个教职工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对于艺术学院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团队建设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支持与强化激励机制。人才扶持、引进、培养、提升等支持与强化激励机制,能够让更多的人才形成教育合力,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定位。学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年轻教师进行培养、扶植与督促,使人才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影响周围的教师,以优质的教学质量影响更多的教师,以崇高的职业素养带动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取、勇挑重担,进而形成“传、帮、带”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格局。从理论、技能到实践不断进行人才培养与磨练,在人才流通中逐渐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形成强势的教育教学人才核心价值观、教学观、能力观以及在人才竞争中形成意识观、培养观和引进观。在大格局的基础上,对于各专业人才形成引进、合作、交流、学术与引领专业不断优化的全过程。(如图三)
结语
如何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下思考艺术学院人才观与人才体制机制建立的科学性、价值性,是我们一直持续研究与分析的课题,他关乎艺术学院未来专业建设的标准与价值高低,关乎艺术学院未来整体“人才强校”中实施人才体制的创新与革新的效能,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开发和人才使用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人才资源改革取向与导向作用,从思想与观念上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建立起有利于艺术学院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的体制和机制。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若干困难与问题,这些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尤其是人才质量观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欠缺,在艺术学院人才观基础上,充分运用“KAQ”人才理论,丢掉那些相对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人才管理条条框框,结合艺术学院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有效补充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人才引进、培养、扶持等新措施、新办法、新体制。这样,才能够从更宽泛的视界中寻求属于艺术学院特殊人才培育机制与核心价值观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高等院校集聚人才机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结合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办学及人才工作实际,在人才理论研究工作中,需要摆脱传统人才管理观念的桎梏,努力研究艺术学院人才管理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新思路。文章基于“KAQ”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分析艺术学院校本人才质量观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KAQ理论 艺术学院 人才质量 舞台与讲台
改革开放以来的36年,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断突破、革新与发展的36年,这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是中国艺术教育人才战略思想不断确立、完善与深化的进程。在保守中突破窠臼,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传统中摆脱束缚,在引进与培养中积极营造“尊重人才与知识”的大教育氛围。这一经历让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强校对于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实施与落实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更让诸多的高等艺术院校清醒地看到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提出与实践,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集聚人才的战略要求,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高等院校人才价值重要性的认识与支持。这种变革已然从偏重追求人才队伍数量建设提升至人才队伍内涵建设,进而构建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的师资结构与人才战略规划。
在人才质量观的大环境与背景下,艺术学院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人才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如何破题?需要我们更好地认知自身不能规避的问题,努力构建一支合理、科学的人才队伍,打牢人才基础,在竞争激励的艺术教育中形成优势人才群,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
1.“KAQ”理论下的艺术学院人才机制
人才质量观的形成与评价,首先要有全新的人才机制理念与观念上的转变。随着高等艺术教育大形势的不断变化,适应教育气候已经成为艺术学院发展与建设的必须。而这种必须则建立在良好的人才质量观上。全新的人才管理理念提出了“KAQ”理论,对于艺术学院人才机制形成与人才管理构建了全面的模式要求与规格。所谓的“KAQ”理论即是对艺术学院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出的标准,“K”指的是Knowledge,是对艺术学院引进与培养人才专业知识储备的总要求;“A”指的是Ability,是对艺术学院引进与培养人才综合能力上的总要求;“Q”指的是Quality,是对艺术学院引进与培养人才综合素质上的总体要求。三个方面形成一个递进式格局,对于人才标准提出具体的规格,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每一个层面都有着不同的考量指标,使引进与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学科建设与教科研实际价值。(如图一)
正是在这种理论基础下,艺术学院人才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才能够突破传统人才观“重学历、轻能力”、“重引进、轻培养”等观念的束缚,从一切为学院建设与人才储备出发,打造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观念,并在全面考量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前提下,对学院人才队伍进行不断建设,形成可持续优化发展的格局,进而充分发挥优质人才资源在艺术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以及引导_生主体作用。
当然,人才机制建设与把控是基础,在建立优势人才库与人才资源储备的基础上,还应该坚持树立人才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作为衡量艺术高端人才的标准,要不拘一格地选拔和选用人才,人才机制要在“够用、必须”中努力营造有利于艺术学院形成各类优秀艺术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与政策支持。
2.积极推动艺术学院人才体制革新与突破,营造培育人才的良好氛围
就艺术学院目前人才贮备来看,完善艺术学院人才体制,推动艺术学院人才体制机制的不断革新与突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程。推动艺术学院人才体制革新与突破首先就需要营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艺术人才都去哪儿了?是自身人才培养的缺乏,还是引进途径的单一。不论从哪个角度讲,对于当下艺术学院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且规范的人才机制,对于急需人才的相关专业进行人才引进与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成长与发展。这种人才体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艺术学院现有教师队伍实际情况以及备专业人才贮备情况来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有针对性地引进与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在培养人才中使用人才,在引进人才中促进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在人才的问题上,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艺术学院正是基于当前现状,需要积极地迎合专业构建与发展的基础,逐步建立人才集聚优势,才能打造优势专业、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
3.从艺术人才质量结构看“舞台与讲台”的辩证关系
我们在人才引进与培养过程中,往往对于人才的专业技术以及学历程度作为考量是否是人才的标准。而在实际人才发挥效能的过程中,尤其结合艺术学院教育教学特点及专业建设特点,就需要这种人才观念从艺术人才质量结构上去审视人才的“舞台性”,即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与人才的“讲台性”,即是否能够胜任教育教学任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3.1“舞台与讲台”的辩证关系
我们要强调人才的“舞台”作用,作为艺术院校来讲,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良莠。就此方面来讲,我们所要求的人才,必须要能够达到专业水平上的质量要求,能够具备专业的“舞台”表演能力,是否具有足够的“舞台”实践经验;与此同时,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更要在具备较高“舞台”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较高的“讲台”能力,面对相对个性较为明显的艺术专业学生,能否具有艺术专业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能力与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驾驭能力,这些都应该是作为艺术学院制定人才机制制度所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如图二)
在强化这种能力的同时,艺术学院还需要结合专业建设需求以及现有人才队伍现状进行积极的发掘与培养,努力营造一支“双师型”人才队伍。 3.2多种激励机制共同运作下的人才管理对策
人才一旦形成,就会涉及到人才管理范畴等问题,作为艺术学院,目前的人才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不能够从有效性上积极鼓励和刺激人才的成长与形成。因此,就需要建立一系列与人才能力相匹配的人才管理制度,对人才形成支撑性保障。
在人才管理过程中,艺术学院需要建立一系列人才鼓励与激励机制,比如目标激励,要使教师彻底摒弃“教好教坏一个样”的旧思想,要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要在教学中公平竞争,要让人才在教师队伍中形成榜样,要有比较与携带,不断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让全体教职员工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教育教学的一分子,进而促进优质人才资源的不断积累与形成,激励机制必然会让每一个教职工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对于艺术学院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团队建设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支持与强化激励机制。人才扶持、引进、培养、提升等支持与强化激励机制,能够让更多的人才形成教育合力,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定位。学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年轻教师进行培养、扶植与督促,使人才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影响周围的教师,以优质的教学质量影响更多的教师,以崇高的职业素养带动更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取、勇挑重担,进而形成“传、帮、带”与“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格局。从理论、技能到实践不断进行人才培养与磨练,在人才流通中逐渐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形成强势的教育教学人才核心价值观、教学观、能力观以及在人才竞争中形成意识观、培养观和引进观。在大格局的基础上,对于各专业人才形成引进、合作、交流、学术与引领专业不断优化的全过程。(如图三)
结语
如何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下思考艺术学院人才观与人才体制机制建立的科学性、价值性,是我们一直持续研究与分析的课题,他关乎艺术学院未来专业建设的标准与价值高低,关乎艺术学院未来整体“人才强校”中实施人才体制的创新与革新的效能,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开发和人才使用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人才资源改革取向与导向作用,从思想与观念上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建立起有利于艺术学院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的体制和机制。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若干困难与问题,这些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尤其是人才质量观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欠缺,在艺术学院人才观基础上,充分运用“KAQ”人才理论,丢掉那些相对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人才管理条条框框,结合艺术学院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有效补充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人才引进、培养、扶持等新措施、新办法、新体制。这样,才能够从更宽泛的视界中寻求属于艺术学院特殊人才培育机制与核心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