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消毒牙科义齿的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or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制作义齿的过程中,由于加工、流通以及技工人員不规范操作的接触中,都会对义齿造成污染,因此,在义齿戴入患者口内之前,对义齿进行有效的消毒成为口腔医师关注的问题[1]。目前,国内临床上多采用消毒液浸泡的方法对义齿进行消毒,并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波照射方法也逐渐引入到消毒领域当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方便快捷,对消毒物品损害小等优点倍受青睐,而采用这种方法对义齿进行消毒的报道较少见,因此本实验对微波照射和消毒液浸泡两种消毒方法对牙科义齿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设备:2%(质量分数)的戊二醛溶液(北京联昌卫生消毒用品有限公司);MP 17C-KE箱式微波炉(美的电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分组:从技工中心选取已制作完成的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各60例,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将义齿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含固定义齿30例、活动义齿30例。其中A组使用质量分数为2%的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B组采用微波消毒。
  1.3实验方法: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擦拭消毒前的各义齿表面、取样,将棉签置于5ml生理盐水中,20倍稀释后取0. 1ml生理盐水,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液中,再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消毒前各试件表面细菌的种类和数量。A组各试件按照厂商规定,在2%的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消毒30min;B组各试件按照厂商规定,将微波输出功率设为为700W,消毒7min。待消毒后,采用上述相同方法记录消毒后义齿表面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处理方法的杀菌率进行卡方检验,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消毒前A、B两组各样本均为阳性,共含有8种细菌,包括30 例革兰阳性杆菌、2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铜绿假单胞菌,17例枯草芽孢杆菌、5例产酸克雷伯菌、19例蜡样芽孢杆菌、3例洛菲不动杆菌,7例不动杆菌,其中非致病菌66例,共3种细菌,分别为革兰阳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致病菌54例,共5种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洛菲不动杆菌和不动杆菌。消毒后A组57例阴性,B组全部阴性(见表1)。
  3讨论
  在义齿的制作过程中,经热处理这一步骤细菌皆已杀灭,因此此时的义齿是无菌的,但在随后的打磨抛光过程中,义齿所接触的材料、器械和技术室内的环境都会造成义齿的二次污染。因此为了患者的安全,在义齿戴入前的消毒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微波照射和消毒液浸泡2种方法[2]。戊二醛具有杀菌谱广、高效、刺激性小、腐蚀性弱、低毒安全、易溶于水和稳定性好等优点[3],所以国内临床上多推崇使用消毒液浸泡法,对义齿进行消毒,并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戊二醛杀菌的原理为,其含有的2个活泼醛基可以与蛋白质发生交联反应,凝固细菌蛋白质,使其不能新陈代谢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灭菌之目的。另外,影响戊二醛消毒杀菌的因素还包括酸碱度、有机物,温度等。而微波照射方法灭菌是热效应、场效应、量子效应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热效应是随微波频率的快速变化,待消毒物品的极性分子的极性也快速变化,这种变化使分子内产热导致微生物死亡;微波辐射(场效应)对生物体作用具有双向性,如果微波剂量超过生物体耐热阈值,将对生物体造成伤害[4-5]。这种方法虽然早就引入到消毒领域,如食品消毒、药瓶消毒、石膏模型消毒、隐形眼镜消毒等,但对义齿进行消毒的报道较少见[6]。因此本实验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义齿制作完成后确实存在着严重细菌污染的问题,尤其是致病菌的污染不容忽视,义齿的消毒必须得到足够重视。消毒前出现的8种细菌,除革兰阳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其他6种细菌均非口腔常见菌[7]。分析原因,患者口腔内的细菌经过印模和模型消毒,尤其是甲基丙烯酸树脂基托在热处理过程中已完全杀灭细菌,义齿制作完成后表面取样测得的细菌,可能为打磨抛光过程中污染所致。进一步证实,在义齿的制作环节存在着二次污染的可能,与以往报道结果一致[5]。从表1可见,A组的灭菌率为95%,略低于B组的100%,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说明微波照射的方法与消毒液浸泡方法的灭菌效果相当。
  与消毒液浸泡消毒相比,微波消毒的设备简单,可重复性好,不会遗留医疗垃圾,另外作用迅速,达到要求所需时问短,节省时间;对消毒物品损害轻,无毒、无残留;微波消毒所需工作环境与占地面积小,清洁卫生[4,8]。因此微波消毒方法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颜惠真.口腔治疗中交叉感染传播的现状及预防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9):1021.
  [2]张秋霞,吉雅丽.三种甲基丙烯酸树脂基托义齿消毒方法效果比较[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4):781-782.
  [3]李革晖,黄玉斌,韩春辉,等.2%强化戊二醛消毒液的稳定性考察[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1):25.
  [4]曲义章,刘洪爱,王思成,等.应用微波消毒石膏模型的效果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6):500.
  [5]张双全,邢有列.口腔修复科室交叉感染途径调查及消毒管理[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8,14(1):73.
  [6]张 颖,王仙园,周 娟.微波消毒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6):653-655.
  [7]刘 正.口腔生物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
  [8]罗永春,杨冬梅.浅谈微波消毒[J].2009,6(6):15.
  
  [收稿日期]2011-03-29 [修回日期]2011-05-25
  编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眶隔筋膜瓣与额肌瓦合固定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在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94例临床疑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常规彩超与螺旋CT多期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使用最大
目的:总结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专业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
目的:总结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3月31例维持血透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结果:本组31例患者中26例透析过程顺利,发生低血压反应4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其初发时往往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患者多会伴有后遗神经痛、色素沉着等并发症。2009年9月~2010年9月,笔者采用中草药经紫外光负离子喷雾器熏蒸加西药全身和局部应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患者,不仅能迅速缓解症状,而且还起到美白皮肤,减少色素沉着、遏制后遗神经痛等各种并发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目的:本文力图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作用下,肺癌细胞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粘附力学特征,并探讨这一粘附过程与肺癌细胞粘附分子slex的相关
本实验我们利用不同功率的He-Ne激光照射幼鼠的百会穴和大椎穴,解剖采血测量了血常规指标.实验表明,照射幼鼠的百会和大椎穴可以引起WBC、RBC、MCHC这些指标的增加,促进幼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PET图像重建方法得以很大的改进,其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能压制噪声和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快速重建算法的研究是目前一个热门课题。
手足口病(HFMD)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疾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属隐性传染病,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A型和肠道EV71型最常见。本病
利用串行通讯技术及VB数据库编程技巧,实现酶标仪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分析和处理。系统可对酶标仪进行远程控制,并可把接收的数据自动导入到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中。本文以单波长远程控制测量为例,介绍酶标仪远程控制系统的测量原理。